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183)

  在得知蔡元培辞职的消息后,最先行动起来的是北大学生。18日晨,北大各院即有“驱彭挽蔡”之标语出现,甚至有在法学课堂上师生共同痛哭者。[77]当日下午,北大学生开全体大会,商议应对办法。到会者近两千人,众人一致认为,此事“非个人进退问题,亦非北大一校问题,而实教育界之大问题”。会议议决:(1)驱逐彭允彝;(2)拥护司法独立;(3)挽留蔡校长;(4)警告国会。若皆不能奏效,则采取五四之时对待曹、陆的手段来处理。[78]显然,无论是北大教师还是学生,此时直接利用的思想资源都是五四运动中“挽蔡”斗争的先例。18日下午,八校校务会议也召开紧急讨论会,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先行挽留蔡校长,遂赴蔡宅请其收回成命,却未能如愿见面。[79]因事关重大,各校未敢轻易表态,定于1月20日详细讨论后再予决定,务求保持一致态度。[80]19日上午,北大教职员亦召开紧急会议,议决五项:(1)发表宣言与呈文表示态度;(2)组织临时教职员会;(3)照常上课;(4)与学生取一致行动;(5)反对彭允彝。[81]

  18日北大学生全体大会上曾有人临时动议,难保黎元洪不被人利用,同意蔡辞职,所以又选派代表赴黎宅请愿,但被告之黎氏尚在办公,遂有翌日上午面见总统之举。[82]19日,黄日葵、杨廉等代表四人面见黎元洪,当面提出罢免彭允彝、挽留蔡元培的要求。但黎之态度颇为敷衍,称彭之去留,权在国会,自己并不能做主,教学生向国会方面做功夫。[83]19日正是众议院内阁投票之期。当日下午,北大、法专、医专、工专等校学生约千人,赴众议院请愿勿投彭同意票。学生手持“驱逐教育界败类彭允彝”“拥护司法独立”“保障人权”等小旗,大队之前还有“警告国会”之横幅。不料却与军警发生激烈冲突,计受伤者二百余人,重伤入院者五十余人。[84]学生请愿被打,立即引发多方持续抗议,事件进一步升级。[85]

  面对这一突发事件,北大教职员于当日再次开会,进一步提出罢免彭允彝的要求。[86]呈文将此次辞职与当年五四后出走相提并论,认为“事略相同”。当年全国学界为此扰攘了数月,所以假使蔡元培此次不能立即回校,“必致影响于教育前途者甚大”。而彭允彝“一日在职,则蔡校长一日不回”,所以要求“立即罢免彭允彝教育总长之职,并切实慰留蔡校长,以安教育而弭学潮”。[87]

  学生正当请愿被殴打,不仅再次印证了蔡元培辞职宣言所宣称的无比黑暗的现实政治,而且也成了彭允彝摧残教育界的有力证据。社会舆论明显倒向于交锋中处于劣势的学生。高一涵在《努力周报》上评论说,宪法准许人民请愿的规定,本是为了防止人民“轨道外暴动”,是减少革命流血,但当政治本身清明无望时,便不能坐以待毙。只要不是态度消极,立刻可以联想起来的是“只有革命”这四个字。议会对待请愿学生的方式并不是要去解决问题,实际上是“绝灭人民对于政治的一线希望”,反而是在制造革命。无论是使国家免去革命祸乱的人,还是以革命自命的人,都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政治前途令人忧虑。[88]还有人直指彭允彝是“顽钝无耻之徒”,因缘附会,靠依附军阀才得以出长教育,其“生平无所为,亦无所不为,惟视其能否达升官发财之目的以为进止”。[89]对此,彭允彝一面欲缓解事态,发表辩解之词;一面提出辞职,虽被黎元洪退回辞呈,但仍散播辞职出京之言论,以避攻击,实则赴西山后即潜回北京,积极在议员当中上下运动。[90]

  在这样强烈的流血对抗之下,学生群情激愤,被打当日即在法专开会,决定组织“北京公私立各校学生联席会议”,延请律师控诉纵警行凶之主使,且将具体情形通电全国学界。同时,大会亦计划致函国会表明态度,反对彭氏出长教育,敦请蔡元培回校。[91]彭允彝控制下的法政专门学校的学生也决定解散该校学生会,重新组织学生委员会,与北京各校代表联席会一致行动。[92]

  然而,学生们流血请愿并未发生作用,众议院仍投彭允彝同意票。[93]据吴虞分析,彭本不能通过,但因北大学生请愿,“议员深恨学阀,始特将彭允彝通过矣”。[94]北大教职员、北京国立八校教职员联席会议,或为学生受伤事件发表宣言,或发表上府院之呈文,坚决否认彭允彝,挽留蔡元培,并要求彻查打人事件。[95]华北大学、朝阳大学等校均对受伤学生表示慰问,并发表宣言谴责军警之残暴行为。[96]江苏省教育会发表通电,表示“抱教育救国之志愿”,谴责彭允彝破坏司法公正。[97]另有自称江苏公民的杨鄂联等二十五人联合发表通电,提出五条办法,并特意提及政府若不罢斥彭允彝,则“全国公民不论学商各界,本五四精神与之立抗”,态度相当坚决。[98]上海商会会长曹慕管也致函蒋梦麟等人,将此次学潮看作“革新政治导线”,表示商界也要“与学界一致奋斗”,并称已派代表往见孙中山表明决心。[99]社会各界也接连发出电文,表示支持北大师生,一致要求“驱彭挽蔡”。[100]

  胡适曾将学生请愿被殴事称为“国会对教育界宣战,也就是恶政府对清议宣战”。[101]北大全体学生后来发表宣言,也意识到校长蔡元培的辞职“不只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宣言称:“蔡先生这次离开北大,的确是为政治糟得不像样了,的确是不忍苟安于这种政治状况之下。他的辞呈的确是一篇对于现政治的‘抗议书’。我们学生也有国民的天职,对于这种政治情形,也不能漠然坐视。我们‘爱国勿忘求学,求学勿忘爱国’,我们对于现在的政治也必有一种恳切的表示和运动。”[102]“爱国”“求学”之论本是五四后蔡元培率先提出的,他想要劝诫青年们不能因为爱国而荒废学业,救国仍要把研求学问作为根基。[103]此时,学生已不满足于仅仅是实际政治的旁观者,而是要求有“恳切的表示和运动”。北大学生却以蔡元培所言之反面立论,恐怕多少也让人有些无奈。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