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184)

  但也有记者从“某校学生领袖”处得悉,1月19日下午学生赴众议院请愿,本意是想闯进众议院,扰乱全场秩序,使当日无法投票;还想以五四时对待曹、陆、章之手段对付某议长。其目的就是要扩大风潮,联合全国学界,“对国会做某项根本举动”。[104]此论言之凿凿,虽无旁证,却也并非完全不足信。其实早在此次学生请愿被殴事发之前,《申报》杂评作者“冷”即对可能到来的学潮表示深深的忧虑。他将已成形之“军祸”“议祸”与“将行发轫之初”之“学祸”并列为“三祸”,认为青年学子是出于国民的社会责任与“二祸”对抗,但若“执政之人不思消弭之或且激荡之”,则“他日养成之果,将视今日之军祸、议祸而未必稍减者”。[105]随着北大教职员、学生以及京师教育界的风潮日趋扩大,内阁总理张绍曾也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尽量消弭各方冲突,控制风潮范围,于是以大总统黎元洪名义发电慰留蔡元培,一再要求“能以教育问题为范围,勿涉其他政治,免致反对者有所借口”。[106]

  蔡元培辞职事件,本只关乎北大一校,若从驱彭角度考虑,法专因校长问题也算是牵涉其中。但学生请愿事件之后,事态扩大。20日,各校学生先是各自表态,北京中等以上二十余校代表又联合起来,宣告成立学生联合委员会,一致行动。[107]同日,八校联席会议开会,议决发表宣言,反对彭允彝,呈请府院予以罢免,并挽留蔡校长,彻底查办众院殴伤请愿学生之指使。同时,经各校商议,只谈“驱彭”,不谈罗案,以免教育界招致政党色彩。[108]但事态发展至此,走向如何,能否不涉政治,已经越来越失去控制。

  1月23日,北大教职员临时委员会派代表蒋梦麟、杨栋林、陈启修往见总统黎元洪。代表希望对“驱彭挽蔡”有更明确的表示,黎当即说,“你们学界被人利用”,“你们学阀,动辄聚众,所以巡警辄打起来,并且他们不知来的人是学生,且彭之罪何在?再罗案是法律问题”。教职员代表谴责彭干涉司法公正,黎则回应说:“在法律上彭并未破坏司法,而教育界人,却反借法律问题干涉行政。”代表与黎又就罢彭及学生被殴等问题辩论良久,黎又有“学生不应恃众而有越法之举”“教职员动辄教学生恃众要求,亦属不合”等论。[109]双方意见分歧较大,断难调和。

  面对学界声势越来越浩大的反对声音,彭允彝也有所行动。他见已获得众议院同意,态度反而逐渐强硬起来,甚至向黎元洪放言,“如蔡氏复职,我必退职,决不恋栈”,另外还不忘攻击蔡之辞职“内容极其复杂”,因此其整顿学风之目的就是“决不能为一党一派所征服”,颇有不惜与学界决裂之意。[110]

  彭允彝之所以有此等信心,也是与投票之前并不明朗的形势有关。虽有议员发表公开信,呼吁议员审慎投票,但人数上并不占优。[111]参议员中还是有不少彭的拥护者,他们准备投彭的目的,是想借其严苛手段整顿不靖之学风;另有部分议员则游移于两派之间。[112]1月24日,虽有各校学生再次请愿,但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之下,参议院仍投票通过彭允彝。[113]北大学生当晚即召开大会,明确表示将“驱彭留蔡而扩为否认国会、脱离教育部”,同时通电全国,宣布国会及政府罪状,并派人广泛联络社会各界适时罢工、罢业,以为后援。有人曾对此后的政治局势表示担心,称:“彭氏未通过前之学潮,虽内幕中原因复杂,然表面上究为彭蔡二人问题。若彭氏果被否决,无论蔡氏是否回京,学生及教职员,皆无题目可做。乃一般政客,竟不肯抛除私见,目下已明明成为政治问题。”[114]新一轮风潮正是由此继起,甚至连“久不与闻此事”的严修也发函,沉痛表示“恐前途将发生绝大危险”。[115]

  1月25日,女高师校长许寿裳、美专校长郑锦、医专校长周颂声、工专校长俞同奎,不忍见于教育沦为政争之具,廉耻道丧,集体提出辞职。事态变得愈发不可收拾。随后召开八校教职员联席会议,商讨应对办法,议决:(1)继续上书,要求罢免彭允彝。在未得替任者之前,所有事件均不经由教育部直接与总理交涉,以示决绝。(2)派代表慰留四校校长,且表示除现任校长之外,无论何人拒不承认。同日,学生联合会也在北大开会,针对彭之问题议决多项。[116]学界态度虽然坚决,且从彭允彝署理教部之日起,反对者与日俱增,但两月以来,彭之地位非但未曾动摇,反而在痛骂声中顺利过关,蔡之辞职与预期差距甚远。“挽蔡”与“驱彭”本是一事之两面,但在当时的情势之下,“驱彭”的议题更加占据上风,而“挽蔡”的呼声似乎微弱了不少。

  1月26日,国立八校联席会议代表十人赴国务院请见国务总理张绍曾,将昨日决议当面转达。代表会面之初便申明是专为请罢斥彭允彝而来,不涉及蔡之辞职及罗案,并历数彭到部之后种种措施乖谬之处,谓之“毫无人格,非去不可”。对此,张绍曾却拿出“对事问题,易于解决,对人问题,颇涉纷纠”的态度,甚至有“世间较彭更无人格者甚多,此时不必计较,俟机会到来,自有局面开展之日”之语。[117]张对彭有意偏袒,会面最终不欢而散。同日,彭允彝忽然再次提出辞职。舆论评论说“其假惺惺之辞职正为满腔得意之表示”。[118]面对舆论一片声讨之声,张绍曾默不作声,助长了彭之气焰,其与学界之对抗也进一步升级。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