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185)

  对于如何处理蔡元培的辞职,尽管北大教职员、学生在外界看来是采取了一致行动,但在北大内部最初讨论之时,各方特别是教职员意见并未即刻达成一致。当时在北大任教的吴虞在日记中说,蔡元培辞职后召开的全体教职员大会,“教员到者,不过三分之一”,“人心亦殊可见”。[119]他们在具体讨论时也多有分歧,“有主张激烈者,有主张和平者,有折衷持平于两派间者”。激烈一派主张继续请愿,甚至不惜再次上演流血惨剧。和平一派则以为,流血之举无益于实际,只须专注“留蔡去彭一点上缓和做去”。而最终则是折中一派“大占优势”,具体的主张包括:不采用破坏秩序之举动;不坚持非蔡来不可,但须贯彻去彭主张;始终抱教授治校之主旨;等等。而其中的中坚人物,如胡适之、顾孟余等,极力反对停课,还特别提出“如有校长则非蔡来不可,蔡不来,则无校长亦可以维持”。[120]五四之后,北大逐步实行教授治校,即便是校长不在校,也足以维持学校正常进行。在这样的情势下,北大内部越来越多的有关校长人选的不同声音,可以说是教育界内部多元化的缩影。

  蔡元培最初以个人名义提出辞职,而非援引之前国立各校一并行动的惯例,正是因为“法专与农专为彭系的人”。[121]早在前一年,北京教育界内部就已不复五四前后共同进退之势。据胡适1922年4月9日日记,北京国立八校教职员联席会议召开大会。会上多数人主张延长春假,实则是不满政府拖欠薪酬变相罢课。蔡元培亲自出席会议,说了“许多很爽直的话”,还发表了言辞激烈的演说,坚决不肯延长春假,并表示如果教职员坚执此议,他便要辞职,但此次辞职不是针对政府,而是针对教职员。联席会议的人虽然很不满意,“但不能抵抗”,各校仍一律开课,但联席会议各代表则选择一齐辞职。[122]1922年7月,在中国教育改进社济南年会上,众人因是改革还是取消国立北京法政专门学校的问题发生争执。此后,报章舆论即出现北大企图吞并法专的消息。[123]曾任年会高等教育组主席的蔡元培特意撰文说明真相,感慨道:“方今全国教育事业,均有朝不保夕之势。北京国立各校,尤危险万状。彼此互助不遑,岂宜再于内部争无聊之闲气。”[124]蔡元培不想为“无聊之闲气”起争执,但已有某些人认定势必要争一争高下。当然,所欲“争”的不单是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更有京师国立各校的地位与利益。北大因其特殊之地位,向来以群伦领袖自认,处处争先,却也因此树敌不少。[125]

  1月30日彭允彝正式就职之后,学潮亦未因寒假开始而稍有停歇,再加上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126]彭允彝也不得不做出让步,派代表当面挽留蔡元培。[127]北大方面态度强硬,表示自2月1日起绝不接受彭允彝署名的教育部公文,具体校务由评议会维持,同时继续“驱彭挽蔡”运动,拒绝政府任命校内外之任何人出长北大。[128]对此,彭允彝也不甘示弱。2月9日,他与大总统黎元洪联名发出了“整顿学风”的训令,指斥“士习嚣张,风化凌替”,“少数教职员及在学生徒等,聚众干政,倡言脱离政府,解散国会,甚至飞腾异论,不审国情,借口研究学说,组织秘密团体,希图扰乱公安”,表示将“依法严加取缔,不得稍涉宽纵”,准备再施重拳。[129]之所以有如此决绝的态度,除了要压制愈加高涨的学潮之外,也是针对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爆发后迅速掀起的各校学生的声援而渐有的“学潮”“工潮”合并之势。[130]政府的态度无疑意在阻挡蔡元培返京,想以最快速度抑制风潮扩大。直到2月底,双方仍在僵持,学生开始出京寻找外援,而彭允彝也没有要妥协的意思,对抗又有逐渐扩大之势。[131]此时,上海《申报》以《北大校长问题之各面观》为题,分析了此次风潮可能的走向:

  若是仅就北大一校现状以观,在彼等教职员及学生,固明知蔡氏必不能来,而仍口口声声谓非留蔡不可者,则以其最后有两种目的焉,第一目的在于倒彭,第二目的在于离教部而独立,或即由此创成一种废弃校长,教授治校之理想新制,倘二者不能达其一,则无论何人来长校,皆不能让其安稳接办下去,此则彼等业经决定之主旨也。[132]

  与民国期间的历任教育总长相比,彭允彝恐怕是声名最差者。除了干涉司法公正的罪名之外,每每披露于报刊之上挑衅和侮辱学界之语,以及与学界之人对话时居高临下之姿态,都是其招致众人唾弃的原因。且不论蔡元培本人是否同意回校,在彭与学界水火不容的情况下,只有彭去,蔡才存在回京的可能性。以此来看,“驱彭”是实现“挽蔡”的前提。

  3月,北大正式开学,评议会与总务长、教务长继续共同维持校务。[133]北大教职员、学生仍坚持“驱彭挽蔡”运动。[134]彭之行为,各地学界亦有目共睹,纷纷加入驱彭队伍,以示声援。[135]经亨颐后来评论说,国会议员对学生、职员的请愿、抗议置之不理,甚至是藐视,正是因为“他们认学生完全是对手了”,“他们是政客生活中人,并非看学生都是政客,一定是看学生所敬爱的蔡先生是一个大政客。彭允彝也不过是政客,半斤八两,对手八马,所以有此结果”。[136]其间,彭允彝威逼利诱,用尽手段,不惜在各校造谣生事,离间八校教职员联席会议,意在酿成风潮,借机以私党替换各国立大学校长。[137]“五四纪念日”当日,学生谈起四年来一事无成,群情激愤,遂提出要像当年一样,向与曹、陆有相等罪恶的彭允彝“下一总攻”,非实行驱逐不可。会后学生分作两队,一队往教育部请愿,一队则赴彭宅抗议。彭允彝似早已得消息,躲避不见,赴教育部一队遂散。至其私宅一队,因见彭不获,以砖头瓦块撞门,又向门窗掷入无数石块,险些酿成惨剧。彭允彝因八校教职员屡次索薪及反对教育当局之积愤,借此诬陷教职员指使学生攻击其寓所,先是通电并发训令,大骂蒋梦麟、杨栋林、马裕藻等北大教职员,并向地检厅提起控诉。[138]北大教职员及八校教职员联席会议,一面通电全国澄清事实,一面亦向地检厅提起反诉。[139]双方剑拔弩张,毫无转圜余地。6月初,医专因改大学事和法大因校长事再酿风潮,北京小学校教员又因经费无着宣布罢课。[140]以上种种事情尚未了结,6月中时局却大变,张绍曾辞职,教育总长彭允彝虽不舍官位,却也无奈随之去职。“驱彭运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宣告终结。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