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199)

  改组之前,刘哲就曾对九校代表明确表示,“合并计划未决定以前,积欠不负责”,并且承诺只有改组才可获得“月筹十五万”的经费。[11]从1920年代中期开始,经费问题是历任教育总长上任伊始就必须面对的首要大事。当年声名狼藉的王九龄决定出长教部之时,国立各校教职员联合会即致函王九龄,有若能将积欠经费一次尽数发清即可走马上任等语,虽引来不少质疑,亦难掩无奈。[12]1926年是国立九校领到经费最少的一年。财政部放款只合算一月有余,另加上各校教职员自行筹集之款,也不过四个月的薪酬。[13]到1927年初,已有不少教授因此而选择离京另谋出路,留京众人也迫于生计,多次大举索薪。[14]因战事不断,交通阻隔,各校开学、招生等各项事宜均受影响。北大往年招考,一般会有两千人左右来报名,而此时投考者却仅七百余人。[15]报考人数锐减,报名费损失最大。校方只好从在校学生身上想办法,开始频繁催缴学费、注册费、宿费等。有一百五十余名学生因逾期仍未缴费,被校方予以休学处理。[16]经费问题成了刘哲推动改组之事的关键。

  各校教职员对改组一事反而表现得较为平静。一贯代表各校利益出面与政府交涉的教职员联席会议,只是觉得“教育当局对之非常漠视,且有怀疑态度”,才公开表示愤慨,但也只是初步商定抗议之宗旨仍以索欠为目的,而对于改组一事则“不愿积极有所主张,恐生其他误会”。[17]随后召开的九校代表会议,对于联合发表宣言反对一事各有顾虑,难以达成一致。此时,各校校长或代理校长均已离京,[18]在与教部交涉过程中,各校虽仍名为联席会议,但已不复当年豪情,很难继续共同进退。[19]讨论结果只是以“北京国立各校教职员代表联席会议”的名义公开致函刘哲,表明反对态度,索要薪酬积欠。信中公开表示,民国肇建十余年来,北京国立各校未达完善,不是没有改组的必要,但教育仍无进步之原因主要在于经费缺乏;在当时的条件下,若无经费而空言整顿于事无补。颇堪玩味的是,信函中还有十余年来教职员“自备资斧,设法维持”,勉强使各校不致关闭,因此各校教职员“所出之资,当有所取偿”,才不失“保护人权之真义”等语。[20]此信洋洋洒洒,看似为九校利益着想,却句句不离索薪,恐怕在不少人眼里,拿到手的薪水才是可靠的,而改组与否早已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对此,刘哲代表教部回应,只会“以匿名信视之”,根本不必作答。[21]教职员方面此后也未见进一步行动。反倒是学生表现得更加积极,反对改组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不仅很快就公开发表宣言陈述反对改组之理由,还计划组织“九校学生会反对九校合并联合会”,誓将反对改组运动进行到底。[22]

  在北大内部,持这种不作为态度的教职员并不在少数。比如,这时的周作人就已对“北大的光荣”颇有质疑。他说,北大近十年来所做的只不过是“幼稚运动”,“殊属过奖”。北大的教员学生也只是普通教员与普通学生,“其思想行动无一点异于常人”。所以,对于合并九校之举,他“虽未必赞成,觉得这样办亦无妨”,因为他觉得“北大或其他各大之毁坏殊不甚足惜”,就算是因北大取消教员随之消灭,反倒可以落得“下学年可以不告假而告假,比以前可以少几点钟的功课”的好处,未尝不可。[23]周作人后来还在其补写的日记中写道:“北大消灭,当然去职。京大成立,女一部见招不去。”[24]其中“当然”两字可见其态度。有此想法并非什么“虚无主义思想和阴暗心理”作怪,[25]对比前文所述教职员的反应,周作人的想法或许可以代表1920年代后期尚留守北京的北大旧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8月底,各校筹备员陆续开始接收工作,师生之间分化愈发明显。以北大接收当日为例,文科筹备员陈任中、理科筹备员刘风中到校后,想与北大职员与学生见面。职员方面并无特别表现;而传见学生时,开始无一人到场,后经多方召集,才有数人与陈、刘见面。见面之际,学生仍抓住机会力陈九校不能改组之理由。[26]北大学生虽因暑假在校人数不多,但还是在宿舍内遍贴反对标语,还以十人为单位组成百余个“救校十人团”,以为应对。[27]

  相较于他校,北大的总体表现之所以尤为激烈,是因为此次改组可说损失最大:其他几校虽也要改换名头,但算不上伤筋动骨,而北大文、理、法三科均被强行拆散,无异于釜底抽薪。北大学生会在宣言中直接批评教部改组之决定并未考虑到各校实际情况,只是因要削减经费便以缩小范围的办法强制将各有传统的各校合并在一起,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反而是“其居心,自别有在”。[28]客观来说,学生之批评可谓直中要害。按惯常思维来看,北大教职员面对北大之存亡问题,理应有所发声,但教职员方面对改组一事一直没有明确表态,甚至北大学生会还曾特意致函各教职员,请其从速组织反对九校改组委员会,共同进退。[29]教职员之所以选择沉默,是因为像胡适等此前颇为活跃之人均已南下,北大内部环境已然大变,同时留京众人“多为循规蹈矩之辈”,迫于生计只能选择默不作声。[30]据报载,刘哲曾对人言,对于教职员,若“不作无理取闹举动”,则“将使之与各部官员欠薪,视同一律”。[31]如此赤裸裸的要挟,若不是毫无出路,又有何人能受此侮辱。与学生相比,教职员多有家累,不可能无所顾忌,也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