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204)

  11月29日,北大学生五百余人手执“打倒二李”“反对大学区制”“北大独立万岁”等标语,游行示威。游行队伍至北平大学区办公处,二李等人适均在外未归,学生们无处泄愤,遂入室内将门窗器具捣坏,各房门玻璃亦皆被捣碎,并拆毁招牌等物。毁毕,又至李石曾及李书华私宅,因闻讯有警备部派军警保护,学生未有举动即去。[86]北大复校之事最终还是发展到付诸武力的地步。针对如何处理学生这一越轨行为,国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北平政分会,北平市卫戍部各有打算。[87]为缓解风潮,蔡元培、蒋梦麟和吴稚晖则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先是蔡与蒋以私人名义联名于12月6日致电学生,告其勿走极端,称“大学区制静待试行,校名虽更其实无损,长思远瞩勿复反李”。[88]其后,吴稚晖出面调停,与北大来宁请愿学生代表李辛之、赵子懋等晤商变通办法。经多次商议调整,最终达成妥协办法:将大学区内原北大三院统称“北大学院”,改文科为文学院、理科为理学院、法科为社会科学院。三院仅为挂牌名称,行政方面不予适用。学校英文校名仍称 National Peking University;陈大齐为北大学院院长,北大学院院长为北平大学区当然委员,下设各院主任可出席北平大学院长会议。经费仍按从前北大最高预算支给。[89]此种方式使北大的完整性得以保全。至此,北大学潮暂告解决。

  1929年6月17日,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第四次会议议决停办大学区制。[90]6月25日,教育部电令北平大学区于当年暑期内停止。[91]8月初,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相继复校,天津的北洋大学也脱离北平大学,其余北平各校重组为北平大学。

  二 “洛蜀交哄”

  从1928年6月决定改名中华大学到1929年8月北大在北平大学区停止后复校,国民政府大学院及教育部对北大的接收与改造始终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状态。蔡元培、李石曾两派是这一系列教育改革政令的决策者、推行者,也可以说是直接引发风潮的当事人。以往研究大多从派系角度做分析,从两派冲突分析教育界风气之变换。只不过,学界中之派系与政党政治之派系仍有不同,之所以组“派”成“系”,乃因意气相投而至交往频繁多过互为利用,但其组织大多是随意松散的。派系之名有自封者,亦不乏被贴上标签、强为命名者。对派系之内的当事者而言,是否承认属于该派与被认为属于该派,始终存在区别。学界之派系并不似政党之派有外在严苛的规章约束,其归属感受自身派系观念之强弱影响更大。从旁观者角度来看,往往只见表象而并不全然了解内情,无从分辨(也有可能是不愿分辨)每人之差别,再加上文人相轻之习,旁观者恶意揣测派系之争也并不少见。派系之间即便有观点相悖,但并不是事事都剑拔弩张,因此引发冲突的关键性事件是讨论派系问题的切入点。本段主要围绕6月8日、6月15日以及8月16日三次有关北大改名及改组事件展开讨论,从局内人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系列事件对蔡元培在北方教育界影响力的转变。

  从前文梳理来看,北伐军进入北京后接收北大、改名中华大学是蔡李两派冲突之始。《大公报》曾有一文从派系角度详细回顾了中华大学问题之由来:

  当平津克复,百端待理,教育其一。时沪电称蔡元培先生将来平,闻蔡初意确欲来平,即为整顿教育。后在南京会议,对于北平各校,蔡意拟将北京大学名义合并各校。时经亨颐则极端表示反对,谓如此办法,敢必甚引起风潮。事实上恐不能办到。盖经氏前曾为师范大学总务长,闻亦思自树一帜,而为某派者也。后经氏主张合并各校,而名为中华大学,合中央、中山为三“中大”,此三大为中国有特殊地位之大学。此中华大学之名所由来。后当讨论校长问题,孔祥熙即提议蔡元培,似蔡之意亦愿自兼,即不能亲自北来负责,拟以徜徉沪滨之胡适之博士为副校长。故当时曾有陈西滢将为文科主任,周鲠生为法科主任等传闻,而经亨颐、易培基等则阴为反对,李书华等之所谓中法派,早已暗中活跃。后蔡提出李石曾为校长,时李尚在美国,盖现国中之校长人选,当以蔡李与吴稚晖三人为适当。吴人知其不能干,故此一席,非蔡即李也。[92]

  从上文记述来看,蔡元培并非反对九校合并,而是希望将各校纳入北大之统领,显然他也有重回北大之意。只是此时蔡元培尚不知易培基等人已在会前有所动作,因此会上仍同意担任中华大学校长。

  6月15日大学委员会再开会议,讨论中央大学易长以及中华大学校长问题。会前蔡元培与杨杏佛特意发快信,请在上海的胡适“务必去一趟”。此时中大校长事,张乃燕与杨杏佛形同水火,[93]胡适认为蔡自请处分“必系代杏佛受过”;且几日前蔡与杨抽出时间参加中国公学校董会,使胡适觉得“不能不去‘报聘’”。蔡元培的确是在找胡适做后援,无论是在中央大学还是在中华大学问题上,都有奋力一搏之想,而胡适参会前显然并不觉得中华大学会成为问题,因此才会感慨“谁也不知道今天会上的大争论却在北大的问题”。[94]

  会上,蔡元培报告北大问题经过后提出两点:(1)改名中华大学;(2)自己不愿兼中华大学校长,请定李石曾为校长。听闻此言,不知前因内情的胡适起立发言道:“(1)北京大学之名不宜废掉;(2)石曾(李煜瀛)先生的派别观念太深,不很适宜,最好仍请蔡先生自兼。”言罢,张乃燕、吴稚晖、易培基、张仲苏等相继发言,力挺李石曾为校长。易培基还详述了6月8日会议提名李石曾为中华大学校长之经过。他说: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