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219)

  [217] 《北大纪念会开幕盛况》,《大公报》1929年12月17日,第2张第5版。

  [218] 《〈北京大学卅一周年纪念刊〉序》,《蔡元培全集》第6卷,第437~438页。

  [219] 《傅斯年致蔡元培》,王汎森、潘光哲、吴政上主编《傅斯年遗札》第1卷,第158页。

  第四章 纪念,1917~1949

  1940年3月5日,七十四岁的蔡元培走完了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旅程,溘然长逝。中国古语有“盖棺论定”之说,但有关“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胡适语)的话题,并没有随着蔡元培的逝去而消散。尽管晚年的蔡元培面对教育界纷争主动选择“毁誉听之”的方式,但社会舆论对其不能挺身而出重长北大已有微词。不过,随着作为历史中鲜活个体的蔡元培的离世,一切可能的言说和辩驳皆由此而逝,留下的只是一段任人评说的过往。

  傅斯年在蔡元培逝世一周年时曾表示:“也许蔡先生的传记不应该在三年五载之内成就。因为,凡是一个时代的中心人物,其人品之正形,人格之全观,在盖棺未久之时,不特有心渲染和有意避忌者,要把是是非非说得颠颠倒倒;即在意诚气平之人,也有些不能说的话,甚而至于有些看不出的道理。”[1]不过,傅斯年以历史学家的眼光所做的判断,在时人追悼蔡元培的纪念之中却显得不合时宜。从某种意义上说,蔡元培的逝世更像是精神偶像的丧失。时人不断重复地隆重祭奠和悼念,既是在寻找一种贤者逝去后的情感寄托,同时也含有承继和延续蔡元培精神遗产的现实追求。

  扬·阿斯曼指出,交往记忆是建立在“对刚刚逝去的过去的回忆”的基础上。其典型范例是代际记忆,即“人们与同时代的人共同拥有的回忆”。这种记忆“在历史演进中产生于集体之中”,“是随着它的承载者而产生并消失的”。当其实体化的承载者死亡之后,它便让位给一种新的记忆。[2]与蔡元培丰富多彩的一生相比,时人及后人对其出长北大经历的追忆,更多是立足于现实回望,同时也是基于各自对蔡元培认识与理解的个人经验。在与蔡元培有所交集的同时代人的眼中,“蔡元培”是一个完整的、鲜活的生命个体;而在那些与蔡元培并无交集的人眼中,蔡元培在北大的辉煌经历已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国大学的办学典范。随着时间的流逝,当那些在交往基础上的对蔡元培的代际记忆逐渐消失之时,基于当下立场的新的解释逐渐登场,其不同取向则续写着人们对蔡元培的历史记忆。

  无论人、事或物,其开始与结束都被视为象征除旧布新与代际更替的重要的时间点;而“开始”与“结束”之间的“过程”,也常以“周年”为单位,予以纪念。在新的纪年开始之时或旧的纪年结束之际,回顾过去与展望未来常常融于一体,不断被人们重新赋予意义。本章围绕“纪念”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分析关于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历史记忆如何通过生前的校庆纪念以及身后的逝世纪念等活动被不断重述和重组,不同时代的叙事又呈现出怎样的不同,以此勾勒出时人基于不同立场的追忆所显现出的历史复杂性。

  第一节 北大校庆纪念中的“蔡元培”

  北京大学举行校庆纪念的提议最早出自校长蔡元培,而1917年12月17日首次带有校庆性质的演讲会则源于学生的建议。北京大学并不是近代中国大学之中最早举办纪念庆典的学校,不过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自此之后,周年校庆纪念会便伴随着这所大学的成长,成为其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1949年之后,北大校庆悄然改期到5月4日的青年节,这一变化在当时并未引起什么波澜,而近四十年后有学者则将其解释为“象征着与老北大传统的决裂”。[3]扬·阿斯曼指出,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得根植于其中的回忆将被遗忘,而在新时代,有组织的回忆工作会代替“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回忆”,因此,新时代的文本不再不言自明,而是需要重新阐释。[4]百余年来,世事变幻,政权更替,从沙滩红楼到未名湖畔,作为“校园风景中的永恒”(钱理群语)的蔡元培校长,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

  有论者指出,在北大昔日的历史传统与今日的格局气象中,蔡元培已经“内化成一种象征与启示”。[5]还有论者认为,蔡元培与北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纯粹学术研究的范围,走进传说及神话的领域了”。[6]这些判断大致不差。本节分别选取几次规模较大的1949年之前北大校庆纪念中有关蔡元培的叙事作为讨论对象,以校庆纪念刊、演讲词及宣传材料为分析文本,[7]侧重讨论不同时代评价标准的变化如何影响到人们对蔡元培的历史记忆,作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的经典叙事如何形成,以及“蔡元培”又是怎样在这个过程中与“大学精神”建立关联的。

  创设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在建校初期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并没有举行过特别的庆典。纪念校庆的提议者蔡元培,本来的计划是等到北大二十五周年之时以出版丛刊的方式加以庆祝。[8]但是1917年南洋公学和北京高师都举行了风动一时的纪念活动,不甘落后的北大学生遂临时起意,发起校庆纪念会。[9]因是临时起意,故筹备时间颇为仓促,学校遂采纳学生建议,采用演说会和发行纪念刊的形式来庆祝。[10]

  17日的纪念会于午后2时在法科大讲堂举行。到会者先行摄影留念。为求整齐划一效果,学生们都被要求穿着北大制服或乙种礼服(长袍大褂),以示庄重。校长蔡元培宣布开会并致辞。随后,由专人演奏文科教授吴梅特为此次纪念会撰写的《北京大学二十周年纪念歌》。接着开始演说,发言者除了蔡元培与北大学长、教授之外,还请来了曾任教育总长的范源廉,另有学生代表也发表了讲话。时近薄暮方告散会。[11]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