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223)

  该文的关注点仍在思想文化层面,其出处虽无从考证,但能够被收入纪念刊中也说明了北大众人的认同。此外,纪念刊中还发表了李辛之所撰的《北大之过去与现在》,立意大致相似,具体讨论更进一层。李文在回顾北大校名沿革和学制课程之演进的基础上,讨论了北大“今日之精神”以及“明日之目标”。在解释“北大之所以为北大”的原因时,他给出了三点理由:(1)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领袖人才为目的;(2)始终与旧势力抗战;(3)领导新思潮运动。他在解释第一点时谈道:

  我国教育自民元蔡元培先生发表新教育意见之后,教育界空气为之一转,全国风气亦为之一变。后蔡先生来本校,将其教育之理想次第实施,极力提倡兼容并包与思想自由主义。在教员方面,新旧派别,无不网罗,五光十色,应有尽有,于是在同学方面而相习成风,各走各路,极复杂之能事。[38]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他先是细数了北大历史上六件对抗恶势力的具体事例,再是列举新文化运动中北大师生创办的各类杂志,以此证明北大始终处于与恶势力对抗及引领新思潮的领导位置。总体来看,其中第一、第三点含义相近,都是从思想与学术层面来谈北大特点以及蔡元培对北大的贡献,而第二点所举诸项大部分也与蔡元培有莫大关联,其中最直接相关的是五四运动、北京教育界索薪运动、驱逐彭允彝运动以及北大的复校运动。

  可见,在1929年的校庆纪念中,虽然参与者在回顾北大校史时运用的叙事方式不尽相同,但延续的仍然是1923年校庆纪念的基本思路,即围绕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驱彭运动”展开,强调这一系列事件对北大传统与精神的塑造作用。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以上种种与蔡元培相关联的叙述,绝大部分都是没有细节、不带情感的客观描述,只是为论证观点的一条论据而已。此外,复校运动得以在纪念刊中出现且被不断提及,主要是因为这场迁延两年的运动刚刚结束,余温尚在。这一主题的加入,呼应了北大刚刚结束的抗争运动,带有鲜明的年代特点,同时也使得北大传统得以续写,并被赋予新的意义。

  历史记忆强调的是记忆的社会属性,要在“阅读或听人讲述,或者在纪念活动和节日的场合中”,通过集会的方式来“共同回忆长期分离的群体成员的事迹和成就”之时,才能被间接地激发出来。[39]蔡元培长校期间的纪念会奠定的此后北大校庆的基调,是由当时众多参与者共同塑造而成的;当其离校之后,这些记忆又通过校庆纪念会以及纪念刊的方式,开始形塑后来者的历史记忆。时间是形成和存留记忆的基本要素,时间的流动与社会环境与语境的变化相呼应,因此也使得历史记忆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校庆纪念中不断增加或删减主题和内容,即是观察历史记忆之更迭的一种方式:历史记忆中的某些主题,因其重要性或特殊性,会作为记忆的内容一直传承下去;某些在过去看似重要的东西,也有可能因时间的流逝而降低了重要性,便不再出现在校庆纪念之中,进而逐渐被遗忘;与此同时,某些新的主题也会因为世事变幻而加入校庆纪念之中,并以不断重述的方式刻入众人的历史记忆之中。

  上述变化在1933年的校庆纪念及《北京大学卅五周年纪念刊》中可以得到印证。这一年的校庆纪念活动只办了一天,上午的纪念大会照例是发言和演讲,下午安排了各种游艺活动。[40]校庆活动的筹划及纪念刊的编辑,全部由学生会出面组织。纪念刊面向教师、学生及北大已毕业的学生征稿,但由于时间仓促,除了蔡、蒋两校长的题词之外,教职员中只有刘复、陶希圣和艾克敦(Harold Acton)发去了文章。纪念刊共收录了在校学生文章十余篇,毕业学生文章一篇,颇能体现学生在此次校庆中的主导作用。[41]虽然筹备会申明稿件去留以不涉攻讦和谩骂为标准,但仍然难掩纪念刊相对激进的编纂态度。

  在纪念刊中,教师与学生的意见近乎针锋相对。刘复希望学生更应当关注“努力雪学术耻”,陶希圣也提醒学生“不要把自己太看重了”,皆是从教育与学术思想层面去讨论北大应扮演的角色。[42]但面对战争形势的日趋恶化,学生们对现实政治环境的关切,逐渐超越对学业本身的关注。他们利用校庆纪念回顾北大历史,旨在以此对北大未能起到引领学界的作用集中进行反思。纪念筹备会发表了《国立北京大学三十五周年纪念宣言》,明确表示了此次纪念是“为过去的北大敲着葬钟,在葬钟的丁丁声中,要把死气沉沉的北大惊醒”。与此前由校方主导的校庆纪念意在营造大家庭聚会的方式不同,学生更为关切的是,“不抵抗主义断送了东北四省”,为什么“北京大学却成了哑巴,一声不响的静寂着”。他们号召“从来站在时代最前线的北大”,“应该负起新时代的任务”,应该“醒来,向前,向前”。[43]

  比起以往借助历史以获得认同的路径不同,1933年的校庆纪念对北大历史的回顾虽然基本上也是从五四谈起,但其有非常现实的诉求,着眼的还是当下。比如,有的学生强调五四运动的倡导者是北大,五四精神是“北大精神”的“副本”。所谓“北大精神”,即是“革命精神”,因此“推进北大精神”就是要用革命的行动去实现“革命精神”。[44]有的学生表示,自己是抱着对“北大”二字的信仰来到学校的,现在却只感到“失望”,觉得北大的“骨子里实在缺少一种向前发展的精神,暮气沉沉的好像个近死亡的老太婆”。他继续说道: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