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224)

  人都好拿着过去的光荣来炫耀,所以北大的同学动不动就说我们五四时代如何如何,认为是无上光荣的历史。可是五四的时代早过去了。时代的轮子是在不断的往前推进,过去的功绩,不是我们努力的结果,我们不配拿来装饰自己的门面,当前还有更重要的使命需要我们来努力。我们只会引证一些过去的史绩来夸耀,那不是我们的光荣,乃是我们的耻辱。[45]

  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当下与未来的可能性,认为北大若只是停留在对过去的夸耀之中,便是类似于“老了想当年”的懦弱表现,是不能代表北大应有之精神和地位的。[46]他们还表示,五四运动的精神固然值得纪念,但不应止步于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认识和发扬五四的精神才是纪念它的本意。

  对比前文纪念刊中有关叙述,“蔡元培”的缺席也预示着变化的开始。“五四运动”一词虽然仍会在绝大多数文章中频繁出现,但其着意强调的是其作为反抗恶势力的政治意义,却几乎不再提及思想文化层面与北大的关联。一方面,从学校外部来看,政治军事环境恶化,威胁迫在眉睫;另一方面,从北大内部来看,蔡元培自1930年前后淡出后,威望与影响力均已大不如前。纪念刊中五四已然过时的论调,背后或多或少也包括了蔡元培也已过时的意思。其间回顾“五四运动”的方式,接近于扬·阿斯曼所说的“回忆附着的象征物”。他认为,在文化记忆中,“基于事实的历史被转化为回忆中的历史,从而变成了神话”。历史却并不因此而变得不真实,反而是由于获得了更多符合当下社会规范的集体认同而变得真实。[47]由学生主导的《北京大学卅五周年纪念刊》,利用校庆纪念更新了对北大传统的解释。这种立足于当下的表述,也使北大新一代建立起新的认同,代际转换亦随之悄然进行。

  综观上述几次较大规模的北大校庆,虽然整体上来看主题和形式变化不大,但仔细对比师生不同时期的发言,仍可发现时代烙印带来的不同影响。在梳理回忆内容差异的基础上,可以更明确地观察到蔡元培的角色与形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他从校庆的参与者变为追怀的回忆对象,再至淡出人们的视野,与他在北大从长校到淡出的过程相呼应,也是其对北大的影响从具体实践转化为北大精神的开始。

  第二节 蔡元培纪念仪式之解读[48]

  1937年11月底,蔡元培在丁西林等人的陪同下离开上海,到达香港,化名周子余隐居港九。直至去世前,除了仍挂怀中央研究院的事务之外,他大部分时间都是深居简出,专心于养病和《自写年谱》的写作。据王云五回忆,1940年旧历新年时,蔡元培偕夫人公子等来访,午膳后顺游浅水湾等处,“游兴甚浓,精神亦健”。但3月3日,他在寓所不慎失足跌倒,本以为并无大碍,不久竟口吐鲜血。入院后,精神尚佳,并无异状,不料两日之后病情急转直下,大量排血,陷入昏迷。经医生诊治,认为系胃瘤出血,虽经输血施救,却已无力回天,终于3月5日上午九时三刻逝世。[49]

  3月6日,蔡元培逝世的消息便出现在各大报纸的重要位置。相关的报道均详细描述了蔡元培最后的救治情况及临终遗言。吴铁城、王云五、许地山、叶恭绰等人组成了治丧委员会,负责主持丧礼,并初步确定7日下午入殓的各项事宜。自6日起,林森、孔祥熙、孙科、于右任、戴季陶、居正、张群、陈立夫、朱家骅、王世杰、白崇禧、潘公展、马超俊、程天放、洪兰友、邵力子、黄炎培、徐崇清等国民政府及国民党高层人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以及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中国国联同志会等社团,各地北大同学会纷纷来电致唁。[50]《大公报》当日即发表短评《悼蔡孑民先生》,概括蔡元培的一生“奔走革命,开拓文化,手造中国的新教育”,同时刊出了时任国民党总裁、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发来的唁电。同日,《中央日报》的长篇社论特别强调的则是蔡元培“思想革命,学术救国之信念”对近代中国的巨大影响。

  3月7日下午,蔡元培遗体在香港摩理臣山道福禄寿殡仪馆入殓。由蒋介石代表吴铁城及临时治丧委员会代表俞鸿钧主祭。前往致祭者三百余人。10日,蔡元培灵柩出殡。灵柩停放妥当之后,即设奠致祭。除家属行礼之外,由吴铁城代表中央主祭,治丧委员会则由俞鸿钧代表,先后行礼。港都亦请罗旭龢代表到场致祭。当日执绋者五千余人,与祭者则逾万。全港学校商店均悬半旗志哀。

  更为隆重的祭奠相继在全国各地展开。3月15日,《中央日报》头版位置刊出《蔡委员孑民先生追悼大会筹备处启事》,公布了筹办公祭的若干事宜。[51]16日,国民政府颁布褒扬令,称:

  国民政府委员蔡元培,道德文章,夙孚时望。早岁志存匡复,远历重瀛,研贯中西学术。回国后,锐意以作育人才、促进民治为己任。先后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及大学院院长,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近长中央研究院,提倡文化事业,绩效弥彰。方期辅翊中枢,裁成后进,高年硕学,永为党国仪型;乃以旧疾未痊,滞居岭表。遽闻溘逝,震悼良深!着给治丧费五千元,派许委员崇智前往致祭。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用示崇重勋耆之至意。[52]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