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273)

  哭汪希颜三首[52]

  凶耗传来忍泪看,恸君薄命责君难;英雄第一伤心事,不赴沙场为国亡。

  历史三千年黑暗,同胞四百兆颠连;而今世界须男子,又杀支那二少年。

  (吴君茂良以事亡于海上故兼悼之)

  寿春倡义闻天下,今日淮南应有人;说起联邦新制度,又将遗恨到君身。

  (汪希颜是后来陈独秀终身挚友、上海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的胞兄。陈在信仰维新主义时相识,二人对教育制度的改革应实行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方针有共识,也曾交流国家救亡与建设之种种设想,被青年陈独秀视为一难得的知己。)

  题西乡南州游猎图[53]

  勤王革命皆形迹,有逆吾心罔不鸣。直尺不遗身后恨,枉寻徒屈自由身。

  驰驱甘入棘荆地,顾盼莫非羊豚群。男子立身惟一剑,不知事败与功成。

  前诗表明陈独秀对有思想的革命志士的重视。国民大多数处于愚昧状态固然可悲,但正因为如此,更需要少数先驱者去做启蒙的工作。后诗则表现了在这国家大变革时期,将不顾敌手如何强大和左右怎样的干扰,自己决心独立思考和探索,牺牲个人利益而为国事勇于献身、一往无前的精神。

  拒俄运动一开始,就引起清政府的密切注意和恐慌。东京留学生集会后,清政府驻日公使蔡钧便致电两江总督端方:“东京留学生结义勇队,计有二百余人,名为拒俄,实为革命。现已奔赴内地,务饬各州县严密查拿。”[54]同时,清政府也密谕“地方督抚于各学生回国者,遇有行踪诡秘,访闻有革命本心者,即可随时拿到,就地正法”。[55]虽然后来清廷否认曾发出此谕,但清政府镇压拒俄运动却是事实。

  陈独秀在藏书楼的活动,也受到当局的注意和查禁。知府桂瑛甚至化装混到现场听陈独秀等人演说。当时报纸报道:“闻来往是处(藏书楼——引者)之人,均系极有热心主持维新之士。其中有数名,乃近由日本留学而归者,彼等常在是处,谈议维新之法,并在是处代售在日本所刊之某华报。其报乃为华官所深不喜而欲封禁之者,但屡行封禁,均无成效。安庆府知府桂某闻藏书楼代售是报,则大为愤怒,故当此藏书楼开会议时,该府亦往而旁听。彼闻会议之人论及东三省之事,心甚不悦。一回署后,印签差往拘学生。”[56]桂瑛在藏书楼贴出镇压布告曰:

  访闻近有东洋游学回国之人,在该处私设会社,演说悖妄之词,摇惑人心,实属荒谬,有违国家法律。现奉抚面谕,不准演说,私设会社,如违拿办。[57]

  同时他又呈报两江总督端方。安徽巡抚聂某也亲自出马,宣布学生不准“妄动”,否则立即“开除”,并饬令严缉陈独秀等人。

  端方接阅呈报后,立即电饬安徽统领韩大武:“皖省之‘励志学社’与东京拒俄义勇队互通声息,名为抗俄,实为排满,且密布党羽,希图大举,务将何春台、陈独秀一体缉获。”[58]端方同时还奏请政府饬令各省一体缉拿。于是,藏书楼即被查封,柏文蔚、郑赞丞等十余人被大学堂开除。

  陈独秀则险些被捕。安庆统领韩大武之文案吴汝澄是陈独秀之友,他在接得端方电令后,连夜把电令内容通报给陈独秀及爱国会有关人员。于是,陈及有关人员星夜逃走。次日,韩大武令吴汝澄将电令译出,再派人去逮捕陈独秀等一干人时,陈已逃亡上海。

  1903年上半年陈独秀在安徽发动的拒俄运动,是安徽及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一页。当时报纸报道爱国会章程时评论说:“此事于国家前途大有影响,事虽不成,其拟章实是为安徽志士之一纪念,故录之。”[59]参加这次活动并被开除、后来成为著名国民党元老的柏文蔚在《五十年经历》回忆录中说:“此时,革命情绪更一发而不可遏。”[60]因此,史家认为,“清朝末年,安徽的革命运动,发端于安庆藏书楼演说”;将陈这一段的活动概括为“传播新知,牖启民智,宣传爱国,鼓吹革命”,[61]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有人认为,这时的陈独秀在爱国会拟章中提出“遵守国家秩序”、“恢复国权基础”等,没有提反清口号,陈还是一个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改良主义者。其创一国民同盟会,“不受异族之侵凌”之异族是指外国侵略者,不是“排满”。因此他是一个“改良的爱国主义者”。但是,历史的逻辑是:以媚外卖国求自存的清政府,连这样的爱国者都不能容忍,终于把陈独秀这样的大批原来崇尚改良的爱国者推上革命的道路。所以,1903年的拒俄运动,是陈独秀由改良转向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蔡元培、吴稚晖、章炳麟、邹容、章士钊等人及其主持的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有强烈的仇满情绪。他们当时主要的目标是通过反帝宣传,鼓动人们起来进行反清革命,推翻满族统治,并以《苏报》为主要阵地。尤其是1903年6月聘用章士钊为主笔主持报务后,《苏报》实行重大改革。其改革宣言称:“吾将大索天下之所谓健将者,相与鏖战公敌,以放一线光明于昏天黑暗之中。”[62]公开揭出用革命舆论指导中国政局变化的旗帜,对清朝反动统治和保皇派发起激烈攻击。当时正值剧烈鼓吹“革命排满”的邹容名著《革命军》和章炳麟名著《驳康有为》先后出版,《苏报》即发表章炳麟为《革命军》写的序文,并著文介绍二书,公开号召去世袭君主,排贵族特权,推翻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疾呼“中华共和国万岁!”引起社会极大震动。于是,清政府即行镇压。6月29日发出查禁“爱国学社”和《苏报》,捉拿陈范、章炳麟、邹容、龙积之等七人的牌告。30日,在爱国学社捕去章炳麟,然后,章又写信劝邹容、龙积之等投案。当时,督办此案的候补道俞明震本打算吓退当事人,不了了之,不想真的逮捕人,扩大事态,不可收拾。所以,他们都有机会逃脱。但是,章炳麟却书生意气,认为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准备用自己的鲜血和头颅来向社会宣示这种反清革命事业的正义性,坐等巡捕来逮捕。邹、龙二人也来投案自首。这固然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志士的英雄献身精神,但革命者还是应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和损失。陈独秀一生多次摆脱缉捕,同样表现了另一种革命精神。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