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277)

  关于曼殊译《惨社会》,陈独秀说:“我曾经润饰过一下。曼殊此书的译笔,乱添乱造,对原著很不忠实,而我的润饰,更是马虎到一塌糊涂。”[79]这说明在苏曼殊开始翻译该著时,陈就知道并参与了这项工作,他是同意从第七回开始添加进去这么一个故事的。因此最后三回多,由陈继续“乱添乱造”下去。那么,苏曼殊和陈独秀通过编造的故事,到底宣传了些什么“政想”呢?至于这些“政想”是否像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完全代表了陈独秀的思想,也值得商榷。

  第一,称颂立志要铲除人间一切不平的有志青年。故事的主人公姓明名白,字男德,反“难得糊涂”之意而用之。

  这是译者要歌颂的正面人物。配角是范桶(饭桶)、吴齿(无耻)、满洲苟(满洲狗,影射汉族官僚)等。通过这些人物的冲突故事,描写男德是一个“立志要铲除人间一切不平的有志青年”,声称:“我活在世界上一天,遇着一件不平的事,一个没有良心的人,我就不能听他过去”;“我想教这个人间苦难的责任,都在我一人身上”。这些话自然表现了译者(实为添加故事的作者)自己的志向。

  第二,鼓吹反清革命。男德要铲除的人间不平,主要是“官府”,矛头直指清王朝。他说:“你看世界上那些抢夺了别人国家的独夫民贼,还要对着那主人翁说什么‘食毛践土’,‘深仁厚泽’的话哩。”(下面会讲到,把反对清王朝的革命视为反对满族的种族革命,不是陈独秀的本意,但考虑到此故事主要是由苏曼殊创编,出现这种文字,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小说毕竟是小说,它有故事本身发展的逻辑。)

  第三,宣传无政府社会主义思想。书中多次写道:“世界上物件公有,反对财主不劳而获”,并明确提到“社会党”的主张:“世界上物件,就为世界人公用,那(哪)铸锭应该是那一人私产吗?”男德说:“我看世界上除了能做工的,仗着自己本领生活,其余不能做工靠着欺诈别人手段发财的,哪一个不是抢夺他人财产的蟊贼呢?这班蟊贼的妻室儿女,别说‘穿吃’二字不缺,还要尽性儿地奢侈淫逸。可怜那穷人,稍取世界上些东西活命,倒说他是贼。这还算平允吗?”

  有人把这说成是陈独秀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表现,显然是误解。当时日本流行的社会主义新思潮中,对中国留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与陈独秀关系密切的朋友中,如张继、吴稚晖、刘光汉及其妻子何震、苏曼殊等,都是无政府主义的信仰者和鼓吹者。但是,当他们把这种无政府主义当作社会主义思想接受和宣传的时候,还分不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无政府主义,即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以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为特点,并在肯定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的前提下,强调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而且,在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以前,人们也不注意马克思的学说,最崇拜的是克鲁泡特金。至于用暗杀等个人恐怖的无政府主义手段进行革命,则信仰者更多,包括蔡元培、秦力山等。他们领导的军国民教育会甚至把“暗杀”列入纲领。所以,陈独秀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是不奇怪的。但是,同时必须指出,如上所论,这时期陈独秀本人所写的信仰和政治文章中,几乎没有这种宣传无政府主义的文字。赞成个人恐怖手段,也主要发生在1905年一个短时期内。因为正如以下他创办《安徽俗话报》时所明确阐述的,陈独秀基本的革命思想是唤醒全体国民,具有“理性革命”的色彩。所以,如果硬要把《惨社会》中的思想与陈独秀当时的思想联系起来,正如以上把反清革命具“反满”色彩主要应该视为苏曼殊的思想那样,陈独秀即使同意,在他当时驳杂的思想中,也是次要的。同时也应该肯定,这种思想表达的建立一个政治平等,反对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理想社会的主张,虽然带有乌托邦的色彩,但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性和革命性的。或许在这一点上,陈独秀是赞成的。

  第四,批判孔教的奴隶思想。故事中,批判最烈的,莫过于借男德之口,攻击孔子把全中国人民变成了“奴隶”:“那支那国孔子的奴隶教训,只有那班贼种奉为金科玉律,难道我们法兰西贵重的国民,也要听那些狗屁吗?”“我法兰西国民,乃是义侠不服压制的好汉子,不象都做惯了奴隶的支那人。”在这个问题上,上观陈独秀童年时期对四书五经的厌恶,下看新文化运动中他对法兰西文明的歌颂和对儒家伦理的轰击,可知这才是陈独秀的一贯思想。

  创办《安徽俗话报》

  ——对国民性的初步探索

  如上所述,可能是从小就厌恶孔夫子的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的原因,陈一开始革命就重视反对封建传统的文化革命,把它与政治革命相结合,或配合政治革命的进行,从而在思想境界和革命觉悟的深刻性上,高于同时代一般的革命者。关于这一点,集中表现在1904年他主编的《安徽俗话报》上。

  1903年底,陈独秀回到安庆。他经常去的地方是桐城学堂。这个学堂是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字挚甫)去日本考察学制后创办的新式学校,聘用陈独秀的两位友人——房秩五、吴汝澄为学长。陈独秀就经常向他们宣讲形势。房秩五回忆说:独秀几无日不来校,纵谈时事,极嬉笑怒骂之雄,意气甚豪。他对当时意气风发的陈独秀极为推崇。有一天,陈终于说出想法,“约共办安徽俗话报”[80]。但是,当时桐城学堂要迁回桐城县城,改名桐城中学。房秩五要去日本留学,吴汝澄也要回桐城授课。于是,陈即写信商之于安徽著名人士胡子承。胡又写信给在芜湖经办“科学图书社”的汪孟邹。胡对当时只有25岁的陈也极为推崇,信中说:“陈君重甫拟办《安徽俗话报》,其仁爱其群,至为可敬、可仰……此事应如何应付,本社诸同志与栋老(栋臣)会面时当可妥商也”。于是,经汪孟邹与图书社同人议妥后,欢迎陈独秀到芜湖办理,并以图书社作为发行机关。[81]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