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282)

  陈独秀主编的《安徽俗话报》具有如此特殊的内容、特殊的风格,很快使它声名鹊起,发行仅半年,即达数千份。全国大城市如南京、上海、镇江、扬州、武昌、长沙、南昌等,均有代派处,“一时几与当时驰名全国之杭州白话报相埒”。[93]特别在安徽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产生强烈影响,著名革命者吴樾、朱蕴山等,都从《安徽俗话报》中接触到“新学”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从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94]

  同时,也必须指出,文化知识是在继承中发展的,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中表现出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正如他在十八岁时能写出那样知识广博的《扬子江形势论略》是参考了许多别人的研究和著作一样,也是参考了当时几家白话报的,并且在思想和内容上受到它们深深的影响。因为《安徽俗话报》的出现,已是中国白话运动的中期。白话运动是1898年维新派人士裘廷梁提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口号以后出现的。那以后,白话文书刊大量涌现,单就白话报而言,据香港学者陈万雄统计,到1904年,就已有40多种。这个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是1897年、1898年,这两年出了8份白话报。第二个高潮是1903年、1904年,由拒俄运动引发的,共出了28份白话报。《安徽俗话报》就是在这个高潮的后期诞生的。所以,陈独秀在办报缘故中说明:白话报“现在已经出了好几种”,上海的中国白话报以及杭州、绍兴、宁波、潮州、苏州等地的白话报,“我都看见过”;“我就想起我们安徽省,地面着实很大,念书的人也不见多,还是没有这种俗话报……我因为这个缘故,就约了几位顶相好的朋友,大家拿出钱来,在我们安徽省,来开办这种俗话报”。

  在他看到的几种白话报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分别是1901年6月和10月创刊的《杭州白话报》《苏州白话报》,还有上海宁波同乡会马裕藻(幼渔)等人1903年11月创刊的《宁波白话报》和12月林獬等人在上海创办的《中国白话报》。这几份报纸,都带有强烈的反帝爱国色彩,叙述当时国家被瓜分的危亡形势,揭露帝国主义以经济侵略为先导,然后以派兵来华保护其在华经济利益为借口,侵占中国土地的侵略手法。上引的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上的观点甚至有些用词都与他们十分相近;有的报纸如《苏州白话报》(该报在安庆设有代售处,并与和陈独秀有直接关系的励学社关系密切)首先提出“国破家亡”四字相连之语和百姓赶快猛醒救亡的呼喊。

  各报对于民间恶俗,也都痛加批判,与安徽不同的是,各地的恶俗都有“特色”,因此批判对象也都有差异,如《宁波俗话报》主要批判宁波流行的赛会风、厚葬风和赌博风。各报也都反对迷信鬼神,主张人力,宣传科学知识:“鬼是断然没有的”,“凡事都靠人力,没有人力,徒然倚仗鬼力是万万没有用的”。对于教育也都极为重视,甚至有教育救国论者,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课程上也主张重视体操和唱歌,并进行家庭、交际、自立、人格、公德、国家等全面的教育。更有意思的是马幼渔也在《宁波白话报》上写了一篇《论戏曲宜改良》的文章,并指出戏曲是“开人智识的一件最快最要紧的东西”,并指出改良的宗旨有三:一明国耻,二作民气,三是描摹社会上的现状。所有这些观点和主张,都比陈独秀《安徽俗话报》上的相关内容早一些时候或前后刊出,明显有相互影响、异曲同工之妙。

  比较而言,在内容安排上,反复宣传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急形势,“历史故事新编”和利用小说宣传政治主张,乃是《安徽俗话报》的先导。

  还有,《宁波白话报》和《中国白话报》都谴责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但并不引导人民去进行反帝斗争,前者鼓吹“实业救国”,后者主张“排满革命”。陈独秀《安徽俗话报》 在谴责帝国主义侵略、宣传中国危亡形势,以及主张暂时无法与帝国主义对抗(中国“老弱残兵,打土匪也有些费事,若是外国兵马一涌而来,那里抵挡得住”[95])这几点上,基本上与他们相同,但主张“改善国民性”以救国,则与他们有别,即在中国衰亡原因的观点上有分歧:不是中国经济太弱,也不是满族统治所致。

  过去传统的“左”倾观念,都把陈独秀等这批白话报运动的主张批判为“不敢反帝、反清政府(少数排满派除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说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其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如此来探索中国衰弱的原因,并提出种种救国方案,满腔热情地敢于如此公开地宣传,表现了一种先知先觉的品性,是十分可贵的,而且像陈独秀这样的人还都是20多岁的青年人,更何况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并非全无道理,难道能要求他们像过去的太平天国、义和团那样,发动人民去与帝国主义及清政府硬拼吗?或像后来的共产党那样进行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吗?

  * * *

  [1] 张湘炳:《史海抔浪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第2~6页。

  [2] 孤桐:《吴敬恒—梁启超—陈独秀》,《甲寅周刊》第1卷第30号,1926年,第5页。

  [3] 《实庵自传》,《宇宙风》第51期,1937年11月。

  [4] 《实庵自传》,《宇宙风》第51期,1937年11月。

  [5] 胡适:《陈独秀与文学革命》,王树棣等编《陈独秀评论选编》(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第291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