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286)

  鉴于此,赵声路过北京时,就把吴樾介绍给了杨笃生。当时杨因万福华刺王之春案发,逃到北京,厕身于译学馆内,以教习身份作掩护。他来到保定,与吴樾、马鸿亮等人会面,双方一见如故,在两江公学翠竹轩内,杨亲自监誓,吴、马等六人刺血加入军国民教育会,并成立该会保定支部(又称“北方暗杀团”),[16]吴任支部长。吴完全赞成军国民教育会宗旨,认为“排满之道有二,一曰暗杀,二曰革命。暗杀为因,革命为果。暗杀虽个人而可为,革命非群力即不效。今日之时代,非革命之时代,实暗杀之时代也”。[17]而他自己则立志于“手提三尺剑……愿为同志诸君之先鞭”,“予死后,化一我而为千万我,前者扑,后者起,不杀不休,不尽不止”。然后,他领导的“保定支部”,在杨笃生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暗杀清廷重要大臣的准备工作。

  1905年春,万福华等三起刺杀铁良的事件未遂,王铁汉因失败留下遗书和手枪投井自杀,给了吴樾极大的刺激。他说:“之三子者,其志可嘉,其风可慕。”于是,他利用这年春假期间,赶紧写完遗著《暗杀时代》,阐明自己的革命主张,揭露清廷的腐败和铁良的罪恶,以明自己暗杀铁良的原因。书后附有告同胞书,给妻子、章太炎和赵声的信共十三篇。接着,他以母病为由,请假回安徽老家,事先安排后事,途经芜湖时,他又去拜访陈独秀、赵声于长街“科学图书社”楼上,三人进一步研究了吴樾的暗杀计划。赵声还与吴互争北上任务。吴问:“舍一生拼与艰难缔造,孰为易?”赵曰:“自然是前者易,而后者难。”吴曰:“然,则我为易,留其难以待君。”[18]于是议定,即时置酒,慷慨悲歌,如荆轲刺秦皇以壮其行。

  不过,这时吴樾的暗杀对象还是铁良。6月14日,清政府宣布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以备实行宪政。吴樾认为,这是清廷欺骗民意,“以欲增重于汉人奴隶之义务,以巩固其万世不替之皇基”。为此,他与杨笃生商量后决定,狙击对象改为五大臣,为了“保定支部”的长远计划,保护其他同志,决定乘当时东北为编练新军创办“武备速成学堂”缺乏教员机会,派马鸿良等三人前去任教。一切安排妥当后,吴樾写了一封绝命性质的《意见书》,痛斥清廷立宪阴谋,敬告同志:“我四万万同胞,人人实行与贼满政府势不两立之行为,乃得有生存之权利,不得权利,毋宁速死”;“我愿四万万同胞,前仆后继,请为之先”,[19]表示了自己杀身成仁、义无反顾的决心。

  《意见书》写完后,他连同《暗杀时代》,交给张啸岑保存,嘱其“在他完成任务以后,如果离开人世,就设法交付可以发表的人,如果仍在世间,即将其焚毁,免得牵累。万一无法发表,便交湖南杨笃生,或者安庆陈仲甫先生”。[20]

  1905年9月24日,北京正阳门车站轰然一声巨响,暗杀终于发生。由于是自制炸弹,性能不安全,因火车开动时的震动而自爆,仅炸伤载泽、绍英二人,而吴樾本人却壮烈牺牲。

  因吴樾被炸得面目全非,清廷一时难以查清凶手是谁,而远在南方的陈独秀,却在事后旬日致函张啸岑问:“北京店事,想是吴兄主持开张。关于吴兄一切,务速详告。”[21]张即把吴樾的《暗杀时代》和《意见书》寄给了陈独秀。陈又将其寄往日本东京革命党人。同志读到吴樾遗著,热血沸腾,后来将其刊登在《民报》临时赠刊“天讨”号上,成为激励革命党人的传世之作。同时,吴樾到北京行刺前,又曾将其自己的部分遗物交予张榕,请他交陈独秀,再转杨笃生,以作为同谋者的纪念。陈独秀收到后,即将其交给当时唯一在国内的暗杀团骨干蔡元培保存。辛亥革命胜利后,在吴樾烈士追悼大会上,蔡元培说:“吴樾死难之后,有陈君寄一皮包至上海。内有西式外套一件,此系烈士之遗物。当时系赠杨君以为绝命纪念者。”[22]陈独秀当时以安徽省代表参加了这次追悼大会,并当场录自己于1910年夏写的怀念战友诗《存殁六绝句》,赠给了章士钊。其第一首就是赞颂吴樾和赵声的,可见吴樾事件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诗曰:

  伯先京口夸醇酒,孟侠龙眠有老亲;仗剑远游五岭外,碎身直捣虎狼秦。

  (存为丹徒赵伯先,殁为桐城吴孟侠)

  从吴樾两次临终遗托以及陈独秀的执行情况,可以看到吴、陈二人心中明白双方友谊的性质和程度。由于在“反满”和“暗杀”两个问题上实际存在差异,吴、陈友谊的基础主要是革命精神,而在前两个问题上,吴樾只与杨笃生有完全一致的思想感情,所以,吴把杨作为最后的精神寄托;此外,杨是军国民教育会的负责人,而陈仅仅是一个值得尊敬和信任的同情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陈独秀性格中一个复杂的方面: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虽然他是一个重感情、重友谊的性情中人,但他也会把原则与友谊分开,既坚持原则,又保持友谊。在社会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是不多的。关于这一特点,在以后他与章士钊、胡适的关系中,将会更鲜明地表现出来。

  吴樾的行动,在当时几起暗杀事件中影响是最大的,是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成立后第一个稍有成果的行动,被蔡元培称为“中国第一炸弹”。尤其是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了革命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为后人所敬仰:“事虽未成,而满酋丧胆,四万万汉族,悉从酣睡中警醒,厥功因其伟也。”[23]事后不久,孙中山在东京接见张啸岑,听了吴樾事件经过后,也表示:吴的牺牲“虽云可惜,但是影响于国内外人心者至大”。[24]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