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356)

  而且,针对当时有人用“德谟克拉西和自由”的口头禅来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情况,陈还责问:“(一)经济制度革命以前,大多数劳动者困苦不自由,是不是合于‘德谟克拉西’?(二)经济制度革命以后,凡劳动的人都得着自由,有什么不合乎‘德谟克拉西’?”[32]

  试想,一个一直思想进取、一直把国家的命运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曾经对法兰西文明的民主主义思想狂热拥护,却在巴黎和会和当时各国资本主义危机中看到其因虚伪而彻底破产的陈独秀,在接触到列宁主义的这种思想时,能无动于衷吗?于是,从1920年开始,他毅然决然地接受了列宁主义,把民主区分为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舍前者而取后者,把无产阶级专政说成“最民主”的政权,最终完成了一次彻底的世界观的转变,并且诚心诚意地按列宁的思想,从新文化运动的圈子中走出来,走到工农群众中去,致力于建立共产党,进行革命的实践活动。

  脱下西装和长袍 到工人中去

  1919年9月16日,陈独秀在北京被警厅拘禁3个多月后,终因“警厅侦查结果,终不见陈氏有何等犯法之事”,被迫准予安徽同乡保释。[33]但当局对这位过激分子依然不放心,规定他有重大行动须得政府批准,并且在他家附近增设岗哨,进行监视。殊不知这个从小就桀骜不羁的陈独秀哪能受此拘束。1920年1月底,他趁南方政府筹办西南大学,筹办员汪精卫、章士钊邀请他也出任筹办员之机,摆脱监视,奔赴上海。2月2日,又由上海到武汉,在文华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堤口下段保安会等处,连续发表讲演。演讲内容,除主张教育改革外,鼓吹社会主义的《改造社会的方法和信仰》一篇最引起注意。其中提出的改造方法是:一、打破阶级制度(即不平等制度——引者),实行平民社会主义;二、打破继承制度,实行共同劳动工作;三、打破遗产制度,不使田地归私人传留享有,应归为社会的共产。信仰是:平等,劳动。[34]

  陈独秀在武汉的活动和言论见报后,先是“湖北官吏对于陈氏主张之主义,大为惊骇,令其休止演讲,速去武汉”。陈独秀则“深愤湖北当局压迫言论自由”。[35]他秘密回京后,京师警察厅也闻讯连续四天派出巡长王维藩等四人,来侦查陈的行踪。2月9日,陈正在家中写请柬约胡适等几位朋友晤面一聚,警察即来敲门盘问是否出门,并说:你如离开北京,至少要向警察关照一声才是,然后要走了陈的一张名片。密探回去后禀告说:“未听说其(即陈独秀——引者)出京及往南省”之事;而陈这时始知大事不好,那警察一定还会回来找麻烦,所以他请柬也不写了,便偷偷跑到胡适家。但警察知道陈与胡的关系,所以觉得胡家躲不过,因而又躲到李大钊家,最后由李大钊护送至天津,由天津乘船到上海。[36]

  14日,陈独秀自认脱离险境后,给京师警察厅吴总监写了一封信,揶揄说:“夏间备受优待,至为感佩,日前接此间友人电促前来面商西南大学事宜,匆匆启行未及报厅,颇觉歉仄,特此专函补陈,希为原宥,事了即行回京,再为面谢,敬请勋安。”[37]

  19日,阴历大年三十,陈独秀到达上海。当时北大学生许德珩正在上海等待去法国勤工俭学,接李大钊电报后,知道陈独秀这次是到沪长期居住,就与在沪参加筹备全国各界联合会的另一北大学生张国焘(五四运动中产生的北京学生联合会代表)一起,帮助陈独秀安排住处,最后定在原柏文蔚住宅——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2号。

  这时的陈独秀,思想上正在多种“新思潮”影响下,逐步转向列宁主义;行动上则脱下西装和长袍,接近工人群众。他作为长期在留学生、大学教授等知识分子小圈子中奋斗、倍感孤独无援的革命者,所以有此觉悟,一是十月革命后“劳工神圣”观念的影响,二是总结他亲自参加的两个运动得到的经验。

  一、对于五四运动。早在1919年10月12日,他在参加《国民》杂志社成立周年并欢送许德珩等赴法勤工俭学大会上,一面赞扬五四运动是中国“国民运动之嚆矢,匪可与党派运动同日而语”,“国人及今已至觉悟时期”;另一面又指出,国民觉悟层次不一及不足,即“爱国心之觉悟——国民自保及民族自决之精神——最为普遍”;但对“政治不良之觉悟”,人数就大大减少,仅“五四运动”中学生一部分而已;而对“社会组织不良之觉悟”,“即在学生界亦殊少矣”。[38]这里,他再次表现出革命的彻底性,他的理想,是要把救国的民族革命、推翻旧政权的政治革命和改造旧社会的社会革命,三者合一,彻底进行。进行这样艰巨的革命,力量到哪里去找呢?仅靠学生运动是不行的。因此,1920年2月19日,他一到上海就发表谈话,对北京的运动始终未能走出学生圈子表示遗憾:“北方文化运动,以学界为前驱,普通社会似有足为后盾者,然不能令人满意之处,实至不鲜。其最可痛心,为北京市民之不能醒觉。以二十世纪政治眼光观之,北京市不能谓为有一市民。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此足太息者也。”[39]

  陈独秀此番话表明,以近代产业社会观之,北京由于工业不发达,工人阶级基础薄弱。所以,他这次离京到沪,不仅是工作和住址的变动,而是奋斗方向将由学生和知识界的救国运动转向革命的工人运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