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379)

  陈独秀晚年,看到斯大林专政下的许多罪恶,否定了自己多年来信仰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重新估价西方民主主义推动人类文明进化史的价值,写下了不少文章和书信,逝世后,被他的学生何之瑜编为《陈独秀最后论文与书信》一书,地下集资印刷。胡适阅后大喜,将其改名为《陈独秀最后对于民主政治的见解(论文与书信)》,推荐给出版社公开出版,[170]并写序指出:陈独秀的这些独立见解“实在是他大觉大悟的见解”;他“从苦痛经验中悟得近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特别重要的是反对党派之自由”。

  这时,两人经历20多年的分道扬镳,终于又在思想上达到了一致。

  在广东的教育改革和建党活动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杰出表现,使他成为中国思想界和政治界迅速升起的一颗明星,不仅引起中国思想界、青年学生界和苏维埃俄国及共产国际的尊重,而且引起中国其他各阶层的关注,包括那些统治着中国的大大小小军阀们。北洋军阀自然是把他视为“过激党”、洪水猛兽,进行打击。南方的地方军阀,如统治广东的粤军司令陈炯明,由于在军阀争斗中处于劣势,则企图利用陈独秀和苏俄的力量与影响,一度表现得相当亲共,甚至高喊社会主义。他当时追随孙中山,在孙的大力支持下,于1920年10月驱逐桂系军阀,进驻广州。11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政府,与北京政府对立,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省长。

  陈炯明一上任,即电邀陈独秀去粤主持教育,提倡新思想,发展新文化。[171]陈独秀提出三条件:“(一)教育独立,不受行政干涉。(二)以广东全省收入1/10拨充教育经费。(三)行政措施,与教育所提倡之学说作同一趋势。”陈炯明表示同意,拟废教育厅,设教育委员会,聘其为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主持全省教育,并保证以全省岁入1/10以上为教育经费,无论如何,决不短发。[172]

  接着,陈独秀致函各地党支部,征求意见。李大钊等人复函支持陈赴粤:一、可以将新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思潮广泛地带到广东去;二、可以在那里发动共产主义组织。12月17日,陈独秀偕袁振英登轮船赴粤。行前,把共产党书记职务交给李汉俊(1921年2月由李达代理),《共产党》月刊主编交由李达担任,《新青年》交由陈望道主编。可能陈原打算走陆路,所以有毛泽东的长沙“青年团等仲甫来再开成立会”的说法。

  12月下旬,陈独秀乘坐的轮船中途停泊香港。李义宝、林昌炽、张仁道三位先进青年慕名登船拜访,并带来他们编的《真善美》刊物给陈看。陈看后倍加赞许,鼓励他们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深入钻研革命理论。三人欣然接受,后来,他们成为香港青年团和共产党的创始人。[173]

  29日,陈独秀抵达广州,舆论十分关注,进步报纸《广东群报》刊出了欢迎文章和陈独秀的大幅照片。

  遗憾的是,被陈独秀看好的国民党骨干朱执信,这时在联络民军驱逐桂系军阀时,在虎门遇害。朱执信在日本留学时,参与孙中山同盟会的创建,此后一直追随孙中山革命。特别在五四运动后,创办《建设》杂志,与陈独秀的《新青年》一起,为传播、介绍马克思主义新思潮,做出了重大贡献,给陈独秀很深刻的印象。为此,在1921年1月23日广州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时,陈独秀特意送了一副挽联,寄托哀思,并给朱很高的评价:

  失一执信,得一广东,得不偿失

  生为人敬,死为人思,死犹如生[174]

  陈独秀对国民党人做如此高的评价,这是一个特例。

  陈独秀这次赴任广州,主要做了两件事:重建广东共产党与推行教育改革,并且使二者互为利用,互相推动。

  如前述及新公布的共产国际、联共(布)档案表明,广东的建党工作比较特殊而复杂。早在维经斯基到上海与陈独秀等酝酿建党同时,他的两名工作人员米诺尔和别斯林,也由李大钊推荐的北京大学粤籍学生、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陪同来到广州,介绍给广州的无政府主义者区声白、梁冰弦等人。他们与上海一样,成立了共产国际领导的“广州革命局”,并建立了俄国通讯社,成立广州“共产党”和青年团,创办《劳动者》工人刊物。但这个“共产党”的执行委员会中,除了两个俄国人之外,7名成员全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在工人中有一定的影响,《劳动者》印数达到3000份,并有两个工人组织,每个组织各有四五十人。[175]但是,他们在工人中却宣传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共产主义和工团主义。传统党史,把这个《劳动者》与上海共产党发起组的《劳动界》并列说成立共产党的工人刊物,其实风马牛不相及。

  与此同时,在北京大学做过陈独秀学生的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三人在1920年暑期毕业回粤后,分别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公立政法学校任教。在接受陈独秀关于在广州建党的任务后,他们经常深入学生中宣传五四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争取影响了杨匏安、阮啸仙、刘尔崧等一批进步青年。他们因与无政府主义者观点不同,拒绝参加无政府主义的党团组织。这年8月首先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76]10月,他们又在陈炯明的赞助下,创办了一份宣传新文化的报纸——《广东群报》。陈独秀在该报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敬告广州青年》的文章。但是,由于工人中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较大,他们只在学生中活动。而且在他们的团组织中也混进了不少无政府主义者,包括区声白。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