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423)

  由于帝国主义和军阀武装的镇压和破坏,大、中、小资产阶级在他们的压迫下先后退出了战斗,陷工人阶级于孤军作战的困境。少数先进工人想以武装暴动来救此危机。在这紧急的关头,如何结束运动,对年轻的共产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陈独秀立即发表多篇文章,果断改变六七月份坚决进攻的策略,指导运动在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胜利成果的情况下,转向防御与收缩,即“从全国性质的民族争斗,变成经济的争斗和地方性质的民族争斗”,他指出:

  为防御上海、香港罢工孤立的危险起见,为保存工人阶级的组织及已得的胜利起见,就改变上海、香港罢工的政策,以经济要求及地方性质的政治要求为最低条件;至于全国性质的根本要求,工人方面应该提议委托南北政府联合组织一委员会来解决。工人群众应该纠合全国的力量,努力督促这委员会,不准他对外让步,使他不能不拥护民众的要求。

  他明确否定了武装暴动的主张,指出:“这种意见是不对的。武装暴动,乃是群众奋起之最高潮,并且应该是有全盘计划的庄严工作,不应该在群众恐慌之时,拿武装暴动当做一种浪漫的‘拼命’办法,想借此泄愤,或拿他来代替现时困难的争斗。”

  与此同时,在中共中央所发的几个通告中,也都表达了这样的精神,要求罢工工人有组织地“复工”:“先求达到经济上法律上的要求,团结在工会里面。你们既是有组织的罢工奋斗,你们也要有组织的上工。”革命形势的发展总是曲曲折折的,有高潮,有低潮。因此领导者的策略也应该有进攻和防御、退守。

  对照陈独秀六七月份发表的主张,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可以清楚地看到,革命的实践,已经使陈独秀相当成熟。

  自然,还必须指出,当时陈独秀党中央能有这样的转变和灵活的策略,是与共产国际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早在运动爆发前夕,共产国际及其指导者联共中央领导人的思想也是比较激进的。1925年5月18日,斯大林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演讲,在讲述东方共产主义者的任务时强调,共产党在执行统一战线政策,建立工人与资产阶级联盟时,必须“保证无产阶级有这个联盟当中的领导权”,“揭破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并与帝国主义作坚决斗争”。

  运动爆发后,共产国际密切关注中国局势的发展,并很快意识到中国的斗争具有以往没有的世界意义。共产国际主席季诺维也夫亲自撰写了《上海事件的世界历史意义》,指出:“让外国帝国主义军队滚出中国去!”这一口号,使“中国工人正在成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中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的无产阶级正处于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前哨”。因此,共产国际多次作出决定,号召各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支持中国工人的斗争”,监督各国政府“不准干涉中国”。各国人民广泛响应,特别是英国工党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抗议英帝国主义分子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并要求英国军队全部撤离中国”。

  最重要的是,共产国际还派维经斯基到中国来直接帮助中共中央领导运动。这是6月25日联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的决定,给维经斯基的指示是:一、“务必推进以抵制、局部罢工和总罢工……形式进行的革命运动,不要害怕危机的加剧”。——这就是运动初期陈独秀和党中央发表一系列激进主张和宣言的背景之一。二、“一定要防止发生杀害和殴打外国人事件……以使帝国主义者不便进行尖锐的武装干涉。这种警告首先应由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显然是吸取了历史上义和团运动的教训,中国共产党注意了这一点,从而使运动一直健康地发展。三、“采取措施,使现在的中国政府对运动保持善意的中立态度,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让政府分裂和瘫痪,以使帝国主义者无法用中国政府来掩盖其反革命行径”。陈独秀派李立三持虞洽卿的介绍信到北京做财政总长李思浩的工作,争取其支持运动,就是贯彻这个指示。这个工作是有一定效果的,因此,运动高潮时,维经斯基发回莫斯科的文章说,“甚至有一些中国军阀也参加了反帝斗争”;“曾同日本携手合作的军阀张作霖也不得不附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以免在北京和自己老巢奉天引起众怒”。

  7月份,在五卅运动由高潮走向低潮的转折关头,共产国际又专门发来指示信,联共中央政治局中国委员会也做出重要决定,在肯定中国共产党前一阶级工作“实行的是一条正确的路线”之后,指出党对此转折应有所准备,并发出以下指示。

  第一,力争使党成为“群众性的政党”。“为了巩固胜利,尤其是在遭到失败、实行机动策略应付退却时,必须有一个十分坚强而灵活的纪律严明的集中统一的党组织,有一个借助完善的党团依靠广大群众性工农组织的党。”为此中共“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并采取一切措施力争成为一个群众性的政党”。——运动的结果,中共达到了这个目标,完成了由知识分子小团体到群众性政党的转折。

  第二,掌握实际上的领导权。“中央应通过党员顽强而巧妙的工作,力争在中央的领导下使企业和农村地区的党组织真正成为实际上的领导中心……在维持同一切民族革命力量联盟的同时……表示自己的特有的阶级面目。”——关于这一点,运动中陈独秀发表的文章和党中央的文件,有明确的体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