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426)

  [26] 《共产国际档案资料丛书》第1辑,第578页。

  [27]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二),第56~57页。

  [28]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第334页。

  [29]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第350~353页。

  [30] 《向导》第117期,1925年。

  [31] 《向导》第118期,1925年。

  [32] 《我们如何应付此次运动的新局面》,《向导》第120期,1925年7月2日。

  [33] 《中共中央档选集》(1),第358页。

  [34] 斯内夫利特档案第313/3136号,陈独秀英文手稿,《马林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第150~151页。

  [35] 《中共中央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大屠杀告全国民众》(1925年6月5日);《全国被压迫阶级在中国共产党旗帜下联合起来呵》(1925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353、375页。

  七 地下生活中的家庭与爱情(1922~1927)

  父子无情亦有情

  1921年、1922年,陈独秀两次被捕,此事引起了党中央的注意:需要加强保密和保卫工作。于是,党的工作机构进一步隐蔽化,特别是对陈独秀,决定让他单独隐蔽起来,其住址不告诉任何人,包括党中央和其家里人。平时陈独秀自己到党中央机关来办公,阅看和签发文件,他走后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里。这样,他就与高君曼和两个孩子——陈鹤年、陈子美隔离分居了。

  如前所述,陈独秀与高君曼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冒天下之大不韪,姐夫与小姨子结合,曾受到很大的压力。但是,二人真心相爱,又一直生活在远离家乡的环境中,而且终日忙于救国救民的大业,因此二人的爱情生活曾相当甜蜜。在高君曼方面,过去不知道她的感受,如上所述现在也有人从一份稀有刊物上发现高君曼约在1915年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前写的两首组诗,其对陈独秀的感情,也是感人肺腑的。

  由于史料湮没,关于高君曼的为人,现在鲜为人知,甚至至今没有找到一张她遗留下来的照片。只知道她的儿子陈鹤年在香港观看《日出东方》电影后,对女儿陈祯祥说:“你奶奶长得比电影中的‘高君曼’还要漂亮。”这应该是可信的,而且也是一位贤妻良母。1920年陈独秀离开北京大学移居上海后,君曼为了让独秀全力从事党的工作,不仅承担了全部家务和养育子女的劳作,还在陈的帮助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革命工作。如1922年1月,她曾与陈望道、沈雁冰、邵力子、王会梧(李达夫人)、王钊虹(瞿秋白夫人)等发起“星期演讲会”,邀请陈独秀等到各个学校、团体去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和民主。例如1922年4月2日,陈独秀在上海毓贤高等小学校所做的《宗教问题》的演讲,就是这个演讲会组织的。

  但是,真如世界上没有不散的筵席一样,世界上也少有恒久的爱情。二人的裂痕最早缘于对子女的教育。

  陈独秀长子、次子,左为陈乔年,右为陈延年

  1913年反袁革命失败时,陈独秀被通缉,逃亡上海。接着,因抄家,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也千辛万苦逃到上海,投奔父亲。这两兄弟之间的情谊与陈独秀少年时与其兄的情况相似。延年个子高高,浓眉大眼,皮肤较黑,平时沉默不爱说话,一天到晚看书,无书不看,一目十行,记忆力很好,尤其古文写得好。“安庆老先生看了他的文章后说:可惜现在科举废了,要不然延年是翰林之才。”[1]但参加革命后,特别在大革命中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期间,忙于紧张的革命工作,无暇写文章了。但由于他的博学深思与聪慧,演讲和口述整理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有一次他从广州到上海向总书记陈独秀汇报工作,一时没见着,就由他讲,郑超麟记录整理下来后,十分感叹地钦佩他的这种才华。陈延年对于父亲陈独秀,受母亲影响,对父亲的薄情颇有怨气,所以一直称陈独秀为“同志”。弟弟乔年则相反,个子比延年稍低,但长得清秀,像个白面书生。他“性情活泼,好谈笑,有朝气,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情趣,无事打打闹闹,一片孩子气,天真烂漫。但后来长大后,讨论问题时,则一本正经,毫不放松,辩论批评,绝不马虎,是则是,非则非,正义凛然也”。[2]

  陈独秀与高君曼在对待子女的教育观上,发生尖锐分歧。陈独秀见两个儿子是可造之材,从孩子和国家的前途着想,对延年和乔年实行所谓“兽性”教育,饿其体肤,劳其筋骨,就是要把他们造就成他心目中的“新青年”,而不是旧教育制度培养的纤弱无用之人。他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反复批判旧教育制度戕害青年的罪恶,指出:对比西方强国,我国青年“甚者纵欲自戕以促其天年,否也不过斯斯文文一白面书生耳!年龄虽在青年时代,而身体之强度已达头童齿豁之期,盈千累万之青年中,求得一面红体壮、若欧美青年之威武凌人者,竟若凤毛麟角”[3];“所以未受教育的身体还壮实一点,惟有那班书酸子,一天只知道咿咿唔唔摇头摆脑的读书,走到人前,痴痴呆呆的歪着头,弓着背,勾着腰,斜着肩膀,面孔又黄又瘦,耳目手脚,无一件灵活中用。这种人虽有手脚耳目,却和那跛聋盲哑残废无用的人,好得多少呢?”[4]陈独秀认为这样的青年将来不能担负救国救民的重任,成为优秀的政治家、军人、实业家等。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