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47)

  “教育救国”最重要的方针,就是办中国自己的大学。“俾固有之文明,得有所积聚而保存;而输入之文明,亦有所依归而同化。”因为,“大学乃一国教育学问之中心。无大学,则一国之学问无所折衷,无所归宿,无所附丽,无所继长增高。”就眼前看,中国人还必须留学,“以己所无有,故不得不求于人。”留学的目的,就是“乞医国之金丹”,携之以归,“以他人之所长,补我之不足。庶令吾国古文明,得新生机而益发扬张大,为神州造一新旧泯合之新文明。”所谓“植才异国,输入文明,以为吾国造新文明之张本”。大学的作用,尤在不使“输入之文明,皆如舶来之入口货,一入口立即销售无余,终无继长增高之望。”无论如何,留学是以不留学为目的。“留学乃一时缓急之计,而振兴国内高等教育,乃万世久远之图。”如果后者不能成功,则学子不得不长期留学,将“永永北面受学称弟子国”。而“神州新文明之梦,终成虚愿耳”(《非留学篇》)。

  具体言之,自己曾从农科转到文科的胡适特别主张重文科,兴国学。他说:“即令工程之师遍于中国,遂可以致吾国于富强之域乎?”实际上,中国的诸多问题都不是“算学之程式、机械之图形”可以解决的。如政治、法律、道德、教化等都比机械工程要重要千百倍。因为它们所关系者不止是一路一矿的枝节问题,而是“国家种姓文化存亡之枢机”。胡适以梁启超和詹天佑对中国的影响为例,说明文理科是本,实业是末,中国人“决不可忘本而逐末”。胡适认为,办国立大学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昌明国学。他说:“今国学荒废极矣。有大学在,设为专科,有志者有所肄习,或尚有国学昌明之一日。”无大学,“则全国乃无地可习吾国高等文学”。他之所以觉得把中国比作睡狮不如比作等待爱情之吻的睡美人,就因为像中国这样的“东方文明古国,他日有所贡献于世界,当在文物风教,而不在武力”。只要中国醒来换上时装,就可以“百倍旧姝媚”。[14]

  1915年初,胡适的英文老师亚当斯问他:“中国有大学乎?”胡适不好意思,“无以对也”。老师告诉他:“如中国欲保全固有文明而创造新文明,非有国家的大学不可。一国之大学,乃一国文学思想之中心,无之则所谓新思潮新知识皆无所附丽。”故“国之先务,莫大于是”。不知是老师与他的观念完全一致,还是胡适无意中把自己的一些观点投射到老师身上,总之胡适自己是觉得他的看法得到了印证。老师并鼓励他说,“报国之义务莫急于此矣”。胡适回来慨叹:“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四百万方里四万万人口之大国乎!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国乎!”第二天,他心情仍未平静,再次感叹道:“国无海军,不足耻也!国无陆军,不足耻也!国无大学,无公共藏书楼,无博物院,无美术馆,乃可耻耳。我国人其洗此耻哉!”他发愿说:“吾他日能生见中国有一国家的大学可比此邦的哈佛,英国之康桥[今译剑桥]、牛津,德之柏林,法之巴黎,吾死瞑目矣。”[15]胡适这里所列的西方大学并不都是国立大学,可他愿望中的中国大学,却是国立的。其民族主义情绪,不能说不明显。

  二 世界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关怀

  只有充分理解胡适这种从在上海做“新人物”时已具有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才能领会他那著名的世界大同主义的真意。胡适自称,他的大同主义是“经十余次演说而来,始成一有统系的主义”。值得注意的是那时他给大同主义或世界主义所下的英译名词是Cosmopolitanism或Internationalism(今译国际主义),两者意义本是不同的。可知胡适在一开始时概念确实不十分肯定,后来才逐步发展确立。他在晚年口述其自传时,特别注意把他所谓的“世界主义”与“国际主义”区分开,以后者来发挥他稍后的“新和平主义”。[16]国际主义在意义上当然没有世界主义那么超越,其胸怀更小但却更注重各自之国。这恰是胡适的世界主义一开始就有的特点,其实也是自然的发展。要了解胡适的世界大同主义思想,最好是从其发展进程来考察。

  1912年10月,胡适在读希腊史时,“忽念及罗马所以衰亡,亦以统一过久,人有天下思想而无国家观念,与吾国十年前同一病也。”罗马不少先哲“倡世界大同主义,虽其说未可厚非,然其影响所及,乃至见灭于戎狄,可念也”。可知此时他尚存晚清人的观念,并不十分欣赏世界主义。到1913年初,胡适曾就他的“世界观念”做演说,以为西方古代的世界主义者“不特知有世界而不知有国家,甚至深恶国家之说,其所期望在于为世界之人(A citizen of the world),而不认为某国之人。今人所持之世界主义则大异于是。今日稍有知识之人,莫不知爱其国”。故胡适给他的世界观念下的定义是:“世界主义者,爱国主义而柔之以人道主义者也。”他特别认为丁尼生的诗“彼爱其祖国最挚者,乃真世界公民也”与他的见解暗合。这时胡适仍不欣赏西方古代的世界主义,但已有了他的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现代世界主义”观念。这个见解胡适后来讲得不算多,实际一直保持。1917年时他还专门摘录威尔逊的话,威氏说欧战已使美国人不得不变成“世界公民”(此已与古希腊人之义不同),但并不因此减少其美国特色。[17]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