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485)

  而他的孙女陈鸿,后来也丢失了,直到他去世时还没有找到。史静仪在莫斯科与李国琛先生结婚,生有一男一女。1939年回国后,史静仪设法寻找陈乔年之女陈鸿,但始终杳无音信。1969年,她在弥留之际,嘱咐李氏儿女继续寻找。终于在1994年12月,在福州找到已经63岁改名为苗玉的陈鸿。她是已参加革命四十多年的新四军离休干部,生活美满幸福。这也算是给陈独秀和陈乔年在天之灵的一点安慰。

  文字学研究中苦度艰难岁月

  但是,经历了五四前后近二十年的革命失败、亲友牺牲的无数次打击后的陈独秀,早已成了一个硬汉子,而且很会排遣痛苦与寂寞。他暂时退出政治,研究他喜爱的文字学,犹如他所说的,“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

  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在政治上受挫或失意之后,就退到学术领域施展才华或寻找精神寄托,有的还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如前所述,陈独秀虽然没有在正规的中学、大学拿过文凭,但他通过自学,对历史、哲学、政治、文学、教育、宗教、道德、妇女、人口、家庭、婚姻、中外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等领域,都有研究,撰写了大量论著,发表了不少至今仍闪烁着真理光芒的论著。比较起来,他对文字学更是钟情。这里的“文字学”,不是狭义的文字学,而是如古称“小学”的文字学,即既包括研究字音的音韵学,又包括研究字形、字义、字源及其演绎等的狭义文字学。从现有资料看,陈独秀最早从事文字学研究,是在参加1913年二次革命(反袁斗争)失败之后,写了一部《字义类例》一书。现在他研究的是与音韵学有关但又有区别的中国文字的拼音化问题。

  陈独秀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他在书稿的《自序》中说:用现在的文字——衍音的象形字,“不能够使多数人识字写字”,“加造新字很不自由”;还由于中国文字长期以来被官僚文人用来作八股文,“所以一用现在的文字,代表现在的语言,叙述现在的生活,便自然感觉到中国的文字已经破产了”。“文字只是代表语言的符号,中国许多语言只能说出,不能写出,它不成了有语言而无文字的国家!”他还指出,现在有许多人努力推行平民识字运动,但所谓平民千字课丝毫不曾注意平民日常生活之所需,其中平民日常所需的字,百分之九十都没有,“教他们识了这些字又有什么用处!”

  虽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提倡和创新,当时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阻力还是很大,只做了一些注音字母的工作。陈独秀认为注音字母还不如日本的假名便当:“注音字母不能通行,自然原因很多,而其自身缺点太多,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制造注音字母的人们,既然没有把它做成拼音的决心,而又要用拼音文字的方法,方法太简陋,不成其为拼音文字,所以弄得不三不四,自然没有人肯用了。”

  为此,陈独秀决心率先向旧的传统宣战,为后继者扫除前进的障碍。他说:“有人讥笑制造拼音文字的人,是想做仓颉第二,其实想做仓颉第二并不是什么可以被人讥笑的事;中国文字当然不是什么仓颉一人所造,是从远古一直到现在无数仓颉造成的,今后需要许多仓颉来制造新的文字。”最后他表示:“贸然做这本书……十分冒险,所以希望许多有志做仓颉的人们,加以讨论,纠正,并且有实际的运动,使最近的将来,中国真有一种拼音文字出现。”[21]

  可见,陈独秀不管做什么事,都有一种创新的精神。这是他所以成为伟人的基本要素之一。诚如近代中国著名评论家王森然所说:“(陈独秀)先生书无不读又精通日文、法文(其实还精通英文,懂得德文和拉丁文等多种外文——引者),故其学求无不精;其文,理无不透;雄辩滔滔,长于言才。无论任何问题,研究之,均能深入;解决之,计划周详;苟能专门致力于理论及学术,当代名家,实无其匹。”所以如此,他企图从陈的个性上探究:“其个性过强,凡事均以大无罪不顾一切之精神处理之。无论任何学说,必参己意以研究之,无迷信崇拜之意。故每当大会讨论之际,其意见迭出,精详过人;常使满座震惊,或拍掌称快,或呆目无言,诚为一代之骄子当世之怪杰也。”[22]

  为了进行这项工作,只要有人到他家去,寒暄几句后,他就会提出这个问题来,遇见湖北人时,他问这几个字湖北音怎样读;遇见广东人时,又问那几个字广东音怎样读。与他来往的人来自四面八方,这为他做这样的工作提供了方便,陈独秀很快就把中国几个典型方言调查清楚。

  对于陈独秀进行文字研究工作,人们有种种议论,有人认为他像《汉书》中的曹参为相一般,人家去见曹参有所建议,曹总是醉人以酒,以堵塞建议者之口。陈独秀也是故意以文字学的研究来回避政治问题,并掩盖他在党的路线问题上与中央的分歧。因此,不少人果真以为他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了。[23]

  但是,不管人们对他从事这一研究工作的动机作何种猜测,谁也不否认,他对此的确到了入迷的程度,并且终于在一年以后,即1929年3月,写成了《中国拼音文字草案》一稿。[24]此书稿分五部分:自序及说明;北京话;汉口话;上海话;广州话。陈独秀还请邓颖超校核北京话,项英核汉口话,沈雁冰和陆缀文校核上海话,杨殷和罗绮园校核广州话。这些人都是地道的当地人,可见其做学问认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