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521)

  大革命时期,他被党内同志视为陈独秀指挥下的“第一把小提琴”,忠实执行陈独秀路线(实为共产国际的斯大林路线),并处处挟陈独秀以自重。“老先生的意见同我一致”,是他的口头禅。而且在中央常委会议上,几乎每次陈独秀发表意见后,他都要替陈独秀做注解,长篇大论地为陈的意见找根据,话说得既长,又空洞,使与会者十分不耐烦,而他却还扬扬自得,很不自觉。有时他还狂妄地认为,中国共产党领袖除了陈独秀以外就是他,宣称中央常务委员会四人(本为五人,蔡和森在1925年10月去莫斯科当中共驻国际代表)中,“瞿秋白是高等技术人才,张国焘是高等事务人才”,言下之意,唯有他是“高等政治人才”。

  大革命失败后,他也下了台,随后,他就参加了没有陈独秀的陈独秀派活动,为恢复陈独秀在党内的地位以恢复自己昔日的地位而奋斗,结果失败。与陈独秀一起转向托派并另成立组织以后,又重燃起他的领袖欲之火。他一面愈加抓紧陈独秀,利用白色恐怖下地下工作的纪律,借口保护陈独秀,控制陈独秀的行踪和住址。当时国民党政府“悬赏万金”缉拿陈独秀,陈与共产党决裂后,从原址老靶子路搬到提篮桥居住,不把新地址告诉其他任何人,只有彭述之一人知道。别人要与陈独秀联系,甚至给陈阅读托洛茨基文件,都要通过他。所以,大家又都把他视为陈的“总理”。现在,他依然认为,必须依靠陈独秀才能恢复他的领袖地位。另外,他又竭力利用往日在党内的地位和关系,把一些支部和党员拉入托派,以扩大他在托派内部的组织基础。陈独秀由于特殊身份、地位和处境,很少做具体的组织工作。这样,彭述之很快就掌握了无产者社中的多数。在常委中,除了陈独秀、尹宽和何资深外,马玉夫、杜培之、罗世凡、吴季严等,都是他的人。因此,他就对陈独秀和其他人搞封锁,按照他的意愿,操纵托陈派的某些活动。

  上述对彭述之的评论,都是青年托派和以后托派少数派的看法。虽然都是事实,但公平地说,彭述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以后又一直是托派多数派的领袖,1948年流亡国外,历尽艰险,到巴黎成为第四国际书记处成员,并写下大量论著,也说明他不是庸碌之辈,还是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政治经验和组织能力的。

  在托派统一问题上,彭述之主张以无产者社为中心,这是违反托洛茨基来信指示平等原则的,其他三派也不能接受。于是,他就背着陈独秀指挥无产者社参加协议委员会的两位代表马玉夫和吴季严,千方百计延宕和破坏统一,提出要对过去政治原则和策略上一切分歧“分清谁是谁非”,其他三派要检讨和放弃过去攻击陈独秀“机会主义”的错误成见之后,才能够谈组织上的统一,并且列出了“无产阶级与贫农专政”“中共最初加入国民党是否正确”“中东路问题上的误国政策”“在反革命阶段中资产阶级内部战争与其政权稳定”“国民会议”“农民问题(包括‘红军’‘苏维埃’‘农民协会’及农村中的武装斗争与经济斗争等)”“经济复兴与阶级斗争”等一系列要讨论统一认识的问题。还强调“这次统一,必须求得政治原则上的完全一致,同时此种原则上的一致,绝不能仅限于各派的上层分子,必须普及于各派下层群众。换言之,这次的统一,必须建立于政治原则上的完全一致,与群众的完全一致上面”。同时,在组织上,他们还要检讨“过去‘十月社’与‘我们的话’的分裂,以及后来梁干乔等所领导的一部分同志与区芳等所领导的一部分同志的分裂问题”。[51]

  如此苛刻的条件,自然激起了其他三派的强烈不满,致使协议工作受到阻碍。而他们在无产者社内部,却说是其他三派没有统一的诚意,使陈独秀等关心统一的人感到心灰意冷。

  尹宽从青年托派那里了解到彭述之操纵马玉夫、吴季严阻挠托派统一协议的真相后,报告了陈独秀。陈于是出来做促进统一的工作。他是真诚希望统一的,厌恶过去出于“派别成见”的争论,更鄙视在组织内搞阴谋诡计。于是他连续发表文章和书信,企图扭转形势。1930年12月15日,他读了最早起来批判他、分歧意见最多而看了托洛茨基及托派国际来信有所进步的刘仁静写给他的两封信及四篇文章后,回信明确表示:“统观你的信和文章,固然有些见解我不能赞同,但在每篇文字中,都感觉到你有可惊的进步,至为欣慰”;“我们过去的争论,本来不十分重要,我以为只要大家理论水平稍稍增高,便自然冰释,犯不着把我们中间咬文嚼字的争论来代替对史大林派的斗争。就是需要争论,也必须大家屏除成见才有结果,否则徒增纠纷而已,所以我始终取了沉默的态度。现在你也认为过去的争论有些是‘基于误会’,‘有些是说法不同,现在没有一点政治上的意义’。我以为现在到了稍加解释作一结束的时机了”[52]。

  但是,陈独秀最初采取的态度有点像托洛茨基的和稀泥的态度,如尹宽所说的:“仲甫同志在内部生活中所采取的态度,据我看是‘人人可与为善’的态度,因为他自己是真心为着革命,他也要求‘我们大家都好好来干’”;“仲甫同志很少注重党内倾向的斗争及各个人的根本的一贯的立场,在一切问题的讨论上,他仿佛不求把各个人的根本观点弄明白,而务要做出各人的意见‘相关不远’的结论”。对此,尹宽评论说:“在他也许认为这是避免纠纷,殊不知这正是培养后来的积重难返的纠纷。”[53]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