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536)

  《告民众书》表现出“反蒋抗日”——“抗日必须先推翻国民党政府”的强烈色彩:“国民党反动统治之存在,不但是日帝国主义此次凶残地进攻中国和坚持强硬态度之唯一原因,不但是国联和美国此次对日妥协、伙同压迫中国之重要原因,而且是继续阻碍中国民众抵抗日帝国主义之唯一障碍物;此障碍物不扫除,在中国任何反帝国主义的运动都不会有什么真正效果的。民众现在应该有明确的认识:抵抗国民党政府乃是抵抗日帝国主义之前提!”[7]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在抗日民主运动的冲击下(自然也包括陈独秀托派的揭露与批判)被迫下野。汪精卫上台后,打出“民主政治”的招牌,高唱“一面抵抗,一面交涉”,迷惑了许多人。有人甚至写文章欢呼“接触到民主政治的曙光”。陈独秀又立即予以揭露,指出:在对日避战求和、偷安政策和对民众反日运动的高压手段上,“汪精卫政府和蒋介石政府将没有什么不同”。[8]事实很快证明了他的论断。汪上台后第三天就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七”血案。当时先后到南京请愿示威团有平、津、京、济、苏、皖各地学生万余人。12月15日,上海示威团学生到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当时中央委员正在开会,推代理行政院长陈铭枢和蔡元培接见,因二人“大致其训词,答非所问,并严词诘责学生,一时群情愤激”,有人打了陈、蔡。当场逮捕学生11人(有说70余人)。次日,同学们见《中央日报》登满了“莫须有”的谣言,诬蔑学生,“无理捣乱”等,又激起众愤。于是17日,各地在京学生万余人整队赴中央党部质问《中央日报》报道不实,并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因党部闭门不纳,学生砸毁悬挂在中央党部大门口的党徽,然后径赴中央日报社。愤怒的学生冲进报馆,捣毁了一部分设施,政府急派军警前来镇压,伤30余人。更有上海学生杨桐恒死于刺刀之下,尸体被抛入报馆门前河中。河上有座珍珠桥,在这危急混乱的情况下,因桥面狭窄,又有多人被挤踏落水。因此“一二·一七”血案,又称“珍珠桥惨案”。

  血案发生后第三天,《热潮》即出版“一二·一七血案专号”,陈独秀以“顽石”“三户”,彭述之以“南冠”,刘仁静以“胡年”等笔名,分别撰文,从“一二·一七”血案中,分析批判汪精卫、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改组派和国家主义派,并指导“今后学生运动的进路”。陈独秀在文章中进一步揭露:“在此次血案发生前二日,所谓‘民主政治’的新政权之主脑人物汪精卫,已开始痛哭爱国青年是‘少数不良分子’,欲假借对外问题以危害党国,譬诸败群之马,自无许其有存在之余地’……不许其存在,自然便是屠杀!所以此次血案,便算是汪精卫所谓‘民主政治’史上光荣的第一页。”

  陈独秀揭露汪精卫改组派所谓“民主政治”家,只是替蒋介石做两件事:“一是替他屠杀爱国民众,一是替他签订卖国条约。”[9]

  陈独秀还明确指出,蒋介石与汪精卫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蒋可能“马上就会复辟”。[10]果真不到一个月,1932年1月21日,蒋介石返回南京,表面上与汪精卫共同执掌政权,实际上汪只是个空头的行政院长,蒋则很快出任掌握实权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参谋总长。

  三是指导学生救亡运动。

  《热潮》每期都有报道和评论学生运动的文章。早在北京大学学生到南京示威时,陈独秀就发表文章,警告“时局到了转变点”:“政府如果不愿公开的露骨的撕下欺骗人民的假面,只有退出国联和对日开战;如果继续任国联接受日本的要求,其势必须对人民取高压手段。站在人民方面,或站在帝国主义方面,它立须选择其一,再不能在现状之下含糊敷衍下去了”;人民方面也立须做出选择:“或者是服从政府安心当亡国奴,或是起来用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血汗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一二·一七”血案发生后,汪精卫改组派和国家主义派纷纷指责学生运动“行动越轨”的“错误和过失”,甚至“受赤党利用”。例如国家主义派所领导的上海各大学教授抗日会,一面致电蔡元培,一面致电赴京示威学生,宣告“北平学生对外交部捣毁文件,又赴中央党部殴击蔡陈两先生,本会……对于此类不辨是非利害之举动,认为不当”;同是国家主义派所组织的上海市教育界救国会,也发出《劝告学生复课书》,认为锦州中立,天津共管“暂时或不至实现”,而蒋介石急流勇退,通电辞职,“我青年学子,处此时机,当决然跃出漩涡,归洁其身体,约束其思想,潜修其德业……勒马峻坂,返动为静”。于是,学生中一部分人产生了动摇和妥协的倾向。

  陈独秀对初期的学生和平请愿,既抱同情,又持否定态度,指出他们“声势似乎是很浩大,而在行动上还是学生孤军独战,大多数民众虽有奋起之可能,实际还并没有起来;即学生运动虽已开始“左”倾,而到处仍不免表现出懦弱与妥协”,并批评学生“随在他们的上层领袖和一般高等华人的尾巴后”,任人“玩弄和欺骗”,对统治者抱有幻想。

  当运动汹涌发展,冲破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及黄色工会头目的束缚时,陈独秀又发出了“挤他们到后台去”的号召,指出这些动摇和妥协的分子“必然会被前进分子挤到斗争的后台去;同时也必须把他们挤到后台去,反日斗争才能向前发展”。[11]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