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629)

  死不为天下惜,不足见确尔不拔之坚贞。

  生死嚼然斯何人,怀宁仲甫陈先生。

  先生之学关世运,先生之志济群生;

  斯世斯民方如梦,先生肆意其孤行。

  孤行长往何所图,口可杜,身可诛,穷坚志壮终不渝。[101]

  陈铭枢将军可能感念陈独秀在狱中还支持他的福建事变壮举,也写了副与陈钟凡类似激情的挽联:

  言皆断制,行绝诡随,横览九洲,公真健者!

  谤积丘山,志吞江海,下开百劫,世负斯人!

  陈铭枢请在书法上有很高造诣的佛学大师欧阳竟无书写此联,在葬仪上被称为“双美双绝”。

  与陈独秀终身为友的同乡高语罕,在陈逝世前一年,就看出“老仲(即陈独秀——引者)之病甚险”,并在致汪孟邹的信中,预写挽联曰:

  桐棺虽盖,论定尚须十世后;

  彗星既陨,再生已是卅年迟。

  (彗星云云,纾傅斯年昔年论彼语)[102]

  但高的说法,还是激进了。

  当时胡适在美国当大使,没有也不可能听到陈晚年的“民主见解”,所以,陈独秀去世时,思想上是极其孤立的。甚至在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6月,他的三儿子陈松年遵其遗嘱,将其棺木迁回家乡安庆时,有人得知故旧和文化界“并无发动往接意思”,十分感慨:“世界仿佛早已忘记了这个人”,陈独秀“江津寂寞,安庆亦寂寞”。[103]

  这不奇怪,因为,思想家必须拥有超越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观察与思考。所以,他肯定是“寂寞”的。但是,他最终又是不寂寞的,他的思想必然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发扬光大。

  笔者相信,随着历史的发展,陈独秀这颗明珠,必将发出更加光辉的异彩!

  总之,陈独秀有“终身反对派”的一面,反对清王朝,反对北洋军阀,反对国民党政权,反对斯大林,反对第三国际,反对服从斯大林第三国际的中共,最终反对列宁—托洛茨基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但同时他也有一生追求不渝的信念:从忧国忧民到救国救民,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而且,他是从提高国民性(即人权自觉)和国家决策科学化这两个根本问题上来救国救民的。

  因此,综观陈独秀的一生,如果不抱党派偏见,也“不以成败论英雄”,应该承认,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自然,陈独秀的主要革命生涯是在20世纪前40年,必然也刻上这个时代的烙印。这个时代也是民主主义式微的时代,同时也是“革命万能论”盛行一时,改良主义被边缘化的时代。因此,陈独秀在两个主要时期——共产党和托派时期,虽然与极左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他自己却一直在“左”倾圈子中打转,从失败走向失败,最后才在民主主义的觉悟中,腾飞而起。

  2003年11月3日 于北京农光里起草

  2007年7月21日 于北京秀园初稿

  2008年10月 于北京国美第一城修改稿

  2009年7月10日 于北京汇成家园定稿

  2011年4月16日 于许昌东方米兰小区修订

  2011年9月4日 最后修改定稿

  2011年11月 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繁体字版

  * * *

  [1] 《陈独秀致陈钟凡的信》,转引自陈钟凡《陈仲甫先生印象记》,手稿。

  [2] 《托洛茨基致中国同志的信》,第74页。

  [3] 《陈独秀致贺松生的信》,1938年2月11日、7月8日,中央档案馆藏。

  [4] 王凡西:《双山回忆录》(增订本),第281页。

  [5] 《陈独秀致陈松年的信》,1938年6月14日,及陈松年的说明,未刊稿,中央档案馆藏。

  [6] 《周钦岳谈陈独秀》,周祖羲1982年12月访问并整理,未刊稿。

  [7] 《陈独秀致贺松生的信》,1938年7月8日,未刊,中央档案馆藏。

  [8] 《陈独秀致陈松年的信》,1938年8月9日,未刊,中央档案馆藏。

  [9] 淮南病叟(高语罕):《陈独秀入川后》,南京《新民报》(晚刊)1947年8月3日。

  [10] 《陈独秀致陈松年的信》,1938年8月9日,未刊,中央档案馆藏。

  [11] 《陈独秀致杨鹏升的信》,1939年5月5日,未刊,中央档案馆藏,本书中所有陈致杨的信,出处同,不一一注释。

  [12] 重庆《中央日报》1940年3月24日。

  [13] 王森然:《近代二十家评传》,第244页。

  [14] 程演生:《仲甫家世及其他》,手稿。

  [15] 转引自王凡西《双山回忆录》(增订本),第316页。

  [16] 转引自葛康素(葛康俞之弟)《谈陈仲甫先生书法》,唐宝林主编《陈独秀研究动态》第7期,1996,第9页。

  [17] 《依韵和尹默兄》之最后四句,转引自台静农《酒旗风暖少年狂——忆陈独秀先生》,台北《联合报》,1990年11月11日。

  [18] 《陈独秀致杨鹏升的信》,1940年12月13日。

  [19] 《陈独秀致杨鹏升的信》,1940年8月3日。

  [20] 抗战胜利后,杨调往重庆任卫戍总司令参议,1949年在川西起义,解放后任教于西南美专,1954年因反革命罪被渠县人民法院判刑20年,1968年病逝于狱中。1983年,法院撤销原判决。1980年,渠县档案馆在清理各单位档案时,从渠县法院的《杨鹏升案卷》中,意外发现了陈独秀的这40封亲笔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