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陕北民歌艺术初探_王克文【完结】(32)

  轻轻把郎叫,

  慢慢把郎摇,

  轻叫慢摇郎也醒来了。

  郎也醒来了,

  奴家背转身笑。

  歌子没有一句心里描写,只用了“叫”、“摇”、“背转身笑”几个小动作,毫无遗漏地揭出了“奴家”的心理变化。另如一首信天游《你要走来我要拉》:

  你要走来我要拉, 袄袖子撴袄袖子撴袄袖子撴袄袖子撴袄袖子撴

  ① 撴,拉扯之意。

  ② 截,陕北读qiā。

  叫一声哥哥你不要恼,

  我给你纫起洋线缭。

  不是哥哥恼你啦,

  咱们门外有人啦!

  真是传神之笔:这一“拉”,一“叫”,一“缭”,把善良痴情而且感情丰富的女人和朴实、胆小的庄稼汉两个人物形象突现了出来。其中的心理变化是十分复杂的:男人要走,女人硬拉不舍,男人的情绪处在压抑状态,而女人的情绪却处在爆发状态。但是,她这个爆发就太猛烈了,差点将男人的衣袖撕下来,这时,情绪很快起了变化,男人发火了,而女人的情绪下降,到了正常状态——情绪翻了个过。当男人看到女人惊恐的神态时,对她刚才的激动马上达到了充分的谅解,对自己的发火也产生了自惭,忙开脱说“我是怕外人看见咱们这样拉扯,笑话咱们。”而这时的女人,已完全陷入了离别的苦痛之中——这么复杂的心理、情绪变化,竟蕴含在短短的六行词句之中,真可谓“一字千金”了。

  人,一个整体的、有机的人,是十分复杂的。人在某一特定状况下的心理状态也是很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的。这些复杂矛盾的心理,有时连当事人自己也很难将清楚,更难以用语言全面、清晰地反映出来。即使表达得再全面,再细腻,也很难给人以强烈的形象感受,而形象又是文学艺术的基本要素。但是,若用人物具体的外形动作来揭示这些,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因为内在的东西,诸如性格、心理、精神、情绪、气质等总是抽象的、复杂的,而外在的动作都是具体的、明了的,因此也是形象的。就人物形象的刻画而言,内在的抽象也必须建立在外在的形象基础上才能得以展现,才能引发读者、听者的审美活动。这样出来的形象总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留有着广阔的想象余地。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惊叹陕北民歌的作者手法之高明。他们善于将人物抽象的内在转化为形象的外在,善于让具体的动作说话,读来可感可触。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如《刑练①媳妇》第一段:“早起②起来灶火疙崂③站,问你们老小做什么饭?不哼不哈不言传④,洼下个眉眼⑤叫我看。”通过几个人物的动作、表情,揭示了各自的心理情绪和矛盾状态;信天游“再不要唱曲打哨哨,你的那心思我知道”,既揭示出了男青年在姑娘家门前留连忘返时的复杂心理,又揭示出了姑娘在家中听到“曲曲”“哨哨”时的微妙纤巧的心理。另如“想你想你实想你,撞倒了个面来洒了个米”,“想你想得着了迷,生面倒进个水缸里”,“揭开窗子瞭蓝天,你把妹子扔了个远”等等。

  ① 刑练,方言,有意折磨、为难之意。

  ② 早起,方言,即早晨。

  ③ 疙崂,没人的地方,旮旯、犄角。

  ④ 言传,方言,即说话。

  ⑤ 洼下个眉眼,形容不高兴,横眉冷眼的样子。

  在《推炒面》这首歌里,对以人物的外在动作揭示心理性格的方式的运用,达到了极为高超的程度。女主人公高花旦与某人

  谋好,准备毒死自己的丈夫,看来,这是下了极大决心的。但是当具体行动时,她似乎又害怕这一时刻的到来。这种激烈的变态心理是极为复杂的。当听到同谋在墙外有了响动,她便吓得浑身出汗,看到从墙外扔进来的地信(一种毒药)时,(她的同谋一直未出场)她竟吓得不敢拾起来。随着情节的发展,高花旦将毒药掺进粮食里给丈夫推炒面时,这种激烈复杂的、矛盾着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强烈反映达到了高峰。在这里,民歌作者用推炒面过程的细腻描写,用人物的行为和动作对其精神、心理进行了揭示:

  白日里推磨心胆寒,

  月亮上来把门关。

  黑驴驴推来麻驴驴换,

  粗箩子箩来细箩子掸①。

  ① 掸,读dàn,陕北将用手拍着箩帮箩面,叫掸。

  粗箩子箩来细箩子掸,

  单怕我男人说不然。

  ……

  除“心胆寒”三个字外,其余全是人物行为和动作描写:白天不推晚上推,二升炒面竟推了那么久,中间还换了牲口,将炒面箩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这些特殊的、反常的行为动作,都是人物特殊的、反常的心理的具体描写,它将人物在行凶前内心矛盾冲突——她的胆怯、犹豫、忧虑、决心等复杂的心理精神状态揭示出来了。看来,在一首不很长的歌子里,作者竟把推炒面作为了事件的中心去铺排描写,是独具匠心的。这当然不是以交待情节为主要目的的。假如没有这一段核心描写,那么这首歌就只剩下了一个干巴巴的故事梗概了,其中的人物只能算一个完成故事情节的机器人而已,很难谈到什么“形象”。

  由以上例证,可以看出陕北民歌在人物刻画方面的一个鲜明特点——作者很少站出来说话,象博物馆的讲解员那样去介绍、解释人物,而总是站在一旁,以客观的态度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及行为动作,象摄影机在跟踪着人物,让人物自己去表演,去塑造自己的形象。这样的结果,使陕北民歌中的人物总是富于形象的立体感、真实感,总是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很少给人以概念化的感觉。即使是一些一闪即逝的人物,虽然未必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以“活人”出场,又以“活人”退场。他们不是完成情节任务的工具,而是一个“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