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陕北民歌艺术初探_王克文【完结】(5)

  ① 一钵,即一棵。

  ② 猪脑肉,陕北称“头”为“脑”náo。猪脑肉,即猪头肉。

  ③ 豆钱钱饭,用豆子压扁和小米熬的粥。

  陕北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理想、愿望和追求,在陕北民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在政治方面,他们希望“咱也活的象个人,一辈子再也不揽工”,“再也不吃那下眼饭”;在生活方面,他们希望“铺上蓆子加棉毡”,“一年四季有衣衫”,“猪脑肉②,捣大蒜”,“顿顿有口豆钱钱饭③”;爱情方面,他们希望“慢慢寻上个可心汉”,“年轻的婆姨跟前站”。希望着一个人人以真心相处,“世人再莫贪银钱”的真朴世界……这些希望无不闪耀着民主思想的光辉。民歌尊重劳动人民,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理想愿望,就是它人民性的体现。如果脱离劳动人民的思想真实,脱离他们的切身利益和生活实际,胡编乱造,把他们思想以外的东西强加于他们,是怎么也谈不上人民性的。

  四

  陕北民歌的人民性不仅仅体现在以上诸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它的艺术形式方面。

  艺术形式并不是一块无足轻重的、可以任人随意揉搓的面团,它对内容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立性和制约性。

  陕北劳动人民对艺术有着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他们对民歌喜欢的不得了,不但因为民歌直接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感情,很大程度上也在于民歌是一种“新鲜活泼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个形式是他们根据自己的“胃口”创造的,也恰好适合于他们的“胃口”。他们不喜欢那些跳来跳去,变幻莫测的作品,叙事性民歌总是有头有尾,故事发展脉络清晰;他们不喜欢听那些抽象的“空头报告”,民歌总是以鲜明的形象性见长,干净利落,富于韵味;他们不喜欢咬文嚼字,民歌便采用了普通百姓一听就懂的语言……这就是陕北民歌的人民性在美学形式方面的突出体现。

  我们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一方面在于用最贴切、最有效的艺术形式将其内容充分地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也在于能为劳动人民所普遍接受。文艺的上乘之作必然是那些内容与形式结合得比较完美的作品,但结合得完美的作品就未必能受到劳动人民的欢迎,其原因往往在于其艺术形式不适应劳动人民的欣赏习惯。因此,通过民间文艺来研究劳动人民的欣赏习惯、审美趣味,研究他们的美感心理,以适应他们的美感要求,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五

  以上从陕北民歌的选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三个方面,对其所具有的人民性作了概括介述,读者还可从后面几章关于陕北民歌的内容和艺术的具体研究中,得到更加深入、更加“立体化”的感受。

  当然,也无须讳言,陕北民歌中也含有一些封建观念的成分和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那个“糟粕”吧。如若用今天的眼光来认识,来要求,那就相去更远了。我以为,对这些不健康的东西,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它,研究它,而不应当用今人的观念去苛求它,责难它,甚至否定它。陕北民歌中那些不健康的思想感情,是一定的历史、一定的社会所造成的,它产生在那个时代的陕北农民身上,如同那些进步的、光明的东西产生在他们身上一样的自然,一样的合理。而陕北民歌对此作了全面的、真实的反映,这正是它的人民性的一个具体体现。

  这里也牵涉到对民歌的估价和继承问题。任何时代的民歌,都反映了那个时代劳动人民的先进思想,但它也难免受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因此,对民歌的估价和继承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不可混为一谈。我们要继承的,必须是得到肯定的,但得到肯定的,不一定都是要继承的。正如古代作战用的盾,从与矛的对立出发,我们肯定它在古战场的作用,但从现代的角度出发,它无论如何也是挡不住枪炮子弹的。我们肯定它在古战场的作用,并非意味着我们要将它用在现代化战争中。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二章 山里的女子美的怪

  ——以特殊见一般

  一

  凡称得上“艺术”二字的作品,它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总是遵循着一条规律,那就是以特殊见一般——典型化的规律。这是文艺反映方面的一个基本规律。

  由于极左路线对文艺的长期干扰破坏,以特殊见一般这个典型化的规律被搞乱了,甚至无形中被否定了,所产生的作品在艺术反映上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与那些作品相比,陕北民歌无论从选材上,表现角度上,表现手法上,语言上,特别是它的艺术风格上都显得那么与众不同,那么别致,那么特别。它脱“俗”了,不但在中国的民歌之林中独具特色,更脱了公式化、概念化之“俗”。它以一个特殊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总是给人以新的认识,新的感觉,新的启迪。

  究其根源,也很简单:陕北民歌是在生活的自然状态下产生的,它的创作方法、手法、语言、情调、色彩等诸方面,完全以陕北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念为准则,没有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和影响。因此,与其他作品相比,它独有神姿,独具个性。

  从艺术反映的角度来说,一部作品的价值并不在于它与其他作品的相同之处,而恰恰在于不同之处;艺术反映上过多的雷同,正是一个作品走向死亡的征兆,而它的独到特点,才是它旺盛生命力的象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