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陕北民歌艺术初探_王克文【完结】(60)

  这就是陕北民歌的色调美给人的艺术享受。美的色调,来自于美的生活、美的景物、美的性格、美的感情。单靠自然风光是构不成美的情调的。陕北民歌中有一些作品,本身没什么景物描写,也没造成什么意境,但由于它写出了个别人物独特的思想感情和思维方式,同样给人以浓烈的色调感。如信天游《哪个马尻子上捎不下我?》:

  芦花公鸡四眉子狗,

  共产党来了跟上走!

  共产党里人马多,

  哪个马尻子上捎不下我?

  抒情主人公是位山沟里长大的农村妇女,准备离开家乡闹革命去了。在革命斗争这伟大而又严肃的事业面前,竟出现了这么一位思维简单的人物,说着如此轻松的话,好象不是去赴汤蹈火,倒象是去赶集,上午去下午就回来,这无形中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调感,与那首“为革命下决心离了家乡”相比,艺术的感染力简直有天壤之别。

  有一首《打樱桃》,给人的情调感十分强烈:

  阳婆①上来丈二高,

  ① 阳婆,即太阳。

  风尘尘不动天气好。

  哎哟哟,

  我和妹妹打樱桃!

  哥哥走来妹妹跟上跑,

  手提着篮篮抿嘴嘴笑。

  哎哟哟,

  我和哥哥打樱桃!

  全歌较长,这里仅是开头两段,但一对恋人那微妙的心理活动、特殊的恋爱方式、热烈明快的感情以及晴朗的天气,形成了一种浓烈的、悠扬的情调。这是一对尚未公开的恋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们是不敢过分接近的。大概就在前一天吧,两人就私下约好了打樱桃的事,一定还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及地点。憨厚的小伙子,大概还不曾同一个姑娘去过野外呢!此时此刻,两人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因为怕人看见,两人拉开了距离,一前一后。小伙子步子大,姑娘追不上,就出现了“哥哥走来妹妹跟上跑”的场面。山是青山,阳光明媚,望着前面连头也不敢回一下,健壮如牛的小伙子,想着这大胆的约会,姑娘“手提着篮篮抿嘴嘴笑”了。她笑的很有味,是激动?是羞涩?是希望?是胆怯?……这山、这水、这事、这人、这性格、这感情、这心理——这一切的一切,统统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朴素明快的色彩和情调,富于强烈的美感。这碗酒,甘甜之味尽在其中,令人神往心醉。

  风韵,是艺术追求的高目标,而色调,又是构成风韵的基本要素。一切文学艺术作品,包括美术和音乐在内,如若离开了色彩和情调,就等于失去了它的艺术性。民歌虽然与音乐美术同属文艺范畴,但色彩情调的显示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它不象图画那样有目可辨,也不象音乐那样有耳可闻,它的色彩情调完全产生于作品所描述的生活之中,与作品的内容溶为一体,很难分解出来,因而,它需要的不是读者听者的眼睛和耳朵,而是精神、情绪的感觉。这种感觉到的色彩和情调,虽然往往难以表述出来,但不可名状的色调却往往比耳闻目睹到的更为浓烈、更为鲜明。

  总之,陕北民歌所描绘的是陕北的风光,写的是陕北的人、陕北的事、陕北的民情风俗,揭示的是陕北人的性格特征,抒发的是陕北人的思想感情,这就使得它具有了陕北的色彩、陕北的

  情调。这个色彩情调,是社会内涵和思想内涵的一种真实具体的体现,是由生活美、自然美升华的一种艺术美。所以,陕北民歌总是区别于其他地方民歌而别开生面、自成一家,总是以不同寻常的色彩情调使人们耳目一新,得到审美享受,激发起人们对陕北生活的爱和对美的追求。这就是形成陕北民歌艺术风格的又一个方面。

  三

  通观陕北民歌,给人一个强烈的感觉,便是它与生活的距离很近、很实,好象陕北民歌是一块紧紧贴在生活上的吸水棉,把生活中的“甘露”直接吸收了进来。是陕北民歌对生活的加工提炼不够吗?是它没有经过典型化这一过程吗?是它对生活缺乏应有的概括吗?不是,都不是。我以为,在生活面前,作者经过观察,经过大脑的分析过滤,然后经过构思并采取各种艺术手段创作出作品来。这一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生活的加工提炼的过程,是典型化的过程。陕北民歌的典型性问题,前些章的分析已证明是不容怀疑的。

  那么,它与生活的“近”和“实”又是怎么一回事?很简单,是指它对生活的艺术反映而言。“近”和“实”,是作者的一种艺术追求,他们使作品尽量向生活的真实靠拢,尽量给人以生活本来的样子。他们力求对生活作出精确的描写,尽量描写展示出生活的那些最细微的环节,尽量给人以客观生活本身的印象。这无疑是一种写实精神的反映。

  现实主义作品,必须对生活具有典型性和概括性,又必须以生活本来的面目出现,必须给人以生活的第一印象。因此,文艺

  作品反映的生活愈真切、愈实在,艺术感染力就愈强。陕北民歌的这种对“近”、“实”的追求,正是它现实主义的一种艺术特征,是它高度艺术性的体现。由于这样的追求,就又形成了它风格上的又一大特点——真朴。

  真朴,是现实主义作品的一个基本要素,我们为什么说它是陕北民歌的突出特点呢?它的作者们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一员,他们对生活熟悉的程度,就象我们对自己有几个儿女一样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因此,他们根本用不着生编硬造,信手拈来即可;他们没多少文化,更没什么“文学修养”,他们不懂得什么文艺创作的“规矩”和“窍门”,也没什么理论去要求他们应当怎样写、不应当怎样写,或者该写些什么、不该写些什么,也没想写好后要拿出去发表,因而,他们实在没有弄虚作假的必要,生活是怎样的,就怎样写,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就怎么写;因为劳动人民本身就具有真诚的美德,因此,他们有情则抒,无情则罢,完全没有故作多情、无病呻吟的必要;因为他们“具有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因此,民歌无不反映着他们淳朴的思想感情——这一切,都是形成陕北民歌真朴特点的条件和基础。在读这些民歌的时候,总使人觉得作者的态度是那么真诚,那么质朴,无论是情节的发展、人物的行为动作、思想感情,还是作品的语言、结构,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容质疑。即使是一些思想情调不够健康的作品,也由于作者表达态度的真诚、艺术反映上的真切而变得质朴起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