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刚经说什么_南怀瑾【完结】(40)

  这里只有三个小节,是另起一个阶段,前面都是须菩提与佛的对话,一问一答,记录下来,就是经典。

  「尔时」,这时候,就是当问话的时候,须菩提听了这个经典的感受,听了佛说般若成就法门的感受。「深解义趣」,希望大家特别注意这四个字,大家念经时,很容易轻易把它念过去,深解义趣是深深的,很深刻的理解到了。这个理解到是我们现在讲的话,就是真正的悟到了那个道。

  后世禅宗门下,把它分成两个阶段,一个叫解悟,一个叫证悟。解悟就是知见上的,所知所见到达了,但是还不是普通的学术思想所说的理解,而是这个身心马上感受到有一种脱落感,脱滞感,这就是解悟的一种境界。所以他说深解义趣,深深的得到解悟,不谈证悟。

  「义」就是解悟到佛法修证至高无上的道理,义也就是义理,义在古文就代表理,最高的道理。「趣」并不是兴趣的趣,而是趋向的趋,就是向那个方向,到那个路上,目标的趋向。佛经上经常看到这个「趣」字,趋向,已经到达这个境界,已经进入了这种情况。深解义趣是一件事实,不是文学上空洞的赞叹名辞。须菩提深解义趣以后哭了,他为什么哭呢?人往往喜极而泣,高兴到了极点,会痛哭流涕。人所追求的,始终没有追求到的,忽然追求到了,会哭起来;这个哭是无上的欢喜,所以也是一种悲心的流露。

  学佛修道的人,在自己自性清净面快要现前的时候,自然会涕泪悲泣,这是自然的现象,否则就是一个疯子了。当这个人性自然的清净面,所谓本性,本来的面目呈现的时候,自己有无比的欢喜,但是找不到欢喜的痕迹,自然会哭起来。而你问他哭什么?他并不伤心,而是自然的,天性的流露。等于说,自己失掉的东西忽然找到了,那个时候就有无比的欢喜,但是也没有欢喜的意思,是自然涕泪悲泣的感受。

  因此,须菩提一边哭一边讲,希有世尊啊!伟大了不起的佛啊!希有难得的佛啊!这都是赞叹之辞。「佛说如是甚深经典」,他说,你现在讲这样高深的道理,什么道理?就是般若,智慧的解脱,智慧的成就,这个经典重点在这里。「我从昔来所得慧眼」,这位须菩提,是佛弟子有名的谈空第一,他天生有慧眼,所以在佛的修持行列中,般若智慧成就最高。所以他说,自从我有慧眼以来,「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从没有听到过这样深刻究竟道理的经典。

  信心清净

  讲到这里,又加上称呼了,等于我们讲话,经常说老兄啊!老弟啊!「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他说:假定有一个人,听到这个般若波罗密经,听到佛说的如何以智慧来自度、成佛的这个法门,「信心清净,即生实相。」这八个字是这一品重点的中心,千万记住。也就是我们后世众生,要想成佛的必经之路,必要的法门。达不到这个程度,与成佛的距离还很大,只能说你刚开始在学,一点影子都没有。达到了这八个字的程度,也可以说你进入了般若之门,建立学佛的基础了。

  信心清净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专讲个人的信仰,因为真正的信仰并不是迷信。为什么不是迷信呢?因为是深解义趣,把道理彻底了解了来学佛,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假定说佛学的理不透,盲目的去信仰,盲目的去礼拜,那不能说他是不信;不过,严格的说,还属于盲目迷信的阶段。真正佛法的正信,是要达到深解义趣这四个字;先懂得理论以后,再由这个理论著手修持。所以说,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必须要深解义趣,这个信心才是绝对的正信,这一个法门,才是真正的佛法,才是宇宙中一切众生,自求解脱成佛之路。

  所谓正信,要信什么呢?信我们此心,信一切众生皆是佛,心即是佛,我们都有心,所以一切众生都是佛。只是我们找不到自己,不明我们自己的心,不能自己见到自己的本性,因此隔了一层,蒙住了,变成凡夫。

  凡夫跟佛很近,一张纸都不隔的,只要自己的心性见到了,清楚了,此心就无比的清净。佛的一切经典,戒、定、慧,一切修法,不管是显教的止观、参禅、念佛或是密宗的观想、念咒子各种修法,都是使你最后达到清净心。清净有程度的不同,所以有菩萨阶级地位的不同,修学程度深浅的不同,也就是了解自心的差别程度不同。

  说到信自心,我们都信得过啊!我的心烦得要死,这个信心烦恼,就是绝对的凡夫。无烦恼,无妄想,就是信心清净,自然达到清净的究竟;立刻可以见到形而上的本性,即生实相。实相般若就是道,明心见性就是见这个。

  所以说要想明心见性,必须先要做到信心清净,能够生出实相。看了这个经文,知道须菩提明白的告诉了我们,因为他自己了解,才能说出这个道理,让别人以及将来的人,听到佛说这个道理,信心清净,能生实相。

  希有的功德

  「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假定有一个人,研究这个经典,而到达这个程度,他说,这个人已经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第一希有功德的人是谁?我们在本经前面已经看到,须菩提赞叹佛:「希有世尊」。换句话说,这个人学佛就可以到达佛境界,因为这个人已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这个道理我们先要把握住。下面,他解释什么叫实相。

  我们讲金刚经开始,就解释了般若智慧,一共有五般若,最难的就是实相般若,就是见道之体。实相般若就是菩提,涅盘,自性,真如,各种名字都是讲这个东西。你如果认为实相般若不晓得有多大,有没有凤梨那么大,有没有萝卜那么大,那你就著相了,那就很糟糕。须菩提叫了一声世尊,自己又加解释,说出他自己的心得。

  【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这个「是」,青年同学们特别注意,这是古文的写法,拿现在白话文说,这个「是」就是这个,所谓这个实相这个东西啊,是无相,即是非相。我们应该还记得,前面在金刚经中佛也说过,「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以,不著一切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等等,都不著相,乃至无佛相,也无非佛相,一切相皆不著,连不著相的也不著了。

  实相又是什么呢?即是非相。分析开来讲,无我相,无人相等等;归纳起来讲,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以他报告心得说,所谓实相,就是一切无相。在无相的这个成就中,佛勉强给他一个名称,叫做如来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须菩提的意见,再度的报告说:我啊,就是在佛在世的时候,能亲自跟著佛,今天能听到这种经典道理,「信解受持」,信得过了,解悟到了,再经常领受这个实相境界,随时随地在这个境界里,以此悟后起修。

  「信解受持」,也是四个修行的阶段,就是后世所有对佛经的解释。信解受持,也就是教、理、行、果。「信」,把佛经的所有的教理信得过了。「解」,解悟到佛学的各种义理。「受持」,悟道了以后起修,修行以后证果,教理行果。也有一个说法,叫做信解行证。自心信这个理,解悟到了,悟道以后修行,修行以后最后证到佛的道果。所以信解受持,教理行果,信解行证,是同一个修行的情形,这四个字不能随便当一句话念过去。须菩提说,像我们现在亲自跟著佛,听到这个道理,信解受持,不足为难,不稀奇。因为他们当时亲自见到佛,有佛亲自指导,当然是不足为难。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