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_张笑恒【完结】(24)

  人生在世,谁都想拥有美好的名声,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成就。然而,很多人为求名而求名,反而一生也得不到名。人所追求的名是靠实力争取来的,而不是靠吹嘘得来的。每每取得一点点成绩便感到骄傲,四处宣扬,接受来自别人的赞赏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求得名。

  好的名声不是靠吹嘘出来的,而是靠实力争取来的。只要你真的有能力,不用自己到处宣扬,自然有人会替你宣扬。因此,自立自强,苦练本事才是博取名声最应该做的事情。人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那些只是靠嘴上功夫得来的名声是不能长久的。那些没有真实本领的人,即使能够蒙混过关一段时间,也不可能长久蒙骗大家。黄金和沙砾,鱼目和珍珠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齐宣王喜欢听竽,而且喜欢三百人一起吹。一个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抓住了这次机会。他心想:“反正是三百人一起吹,即使自己不吹也不会有人看出来。”于是他就自荐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就让他加入了那个三百人的队伍中。南郭先生就这样留下来了,享受着和其他人一样的待遇。

  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喜欢听一个人一个人地吹。那个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只能逃之夭夭了。

  相对于名声,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只要你真的有能力,都不用担心自己的名声会不好。所谓“一瓶不满,半瓶晃荡”,那些整天叽叽喳喳向别人诉说自己曾经有过什么样的丰功伟绩的人,通常是没有什么能力的;而那些不管到了哪里从来都不提自己曾经的辉煌的人,多半都会靠自身的实力赢得众人的赞扬。

  纵观历史上那些留下赫赫声名的人,哪一个不是成就了丰功伟业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成就向世人展现出自己的风采,自然为后世之人所敬仰。

  战国时期的苏秦素有大志,离家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在跟老师学了一年之后,苏秦觉得自己已经有能力出来创一番事业了,于是就辞别老师,去寻求功名。结果在外飘荡了几年的他一无所获,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衣着破烂、蓬头垢面的苏秦回到家后,遭到了家里人的讥笑。妻子看都没看他一眼,继续织布,嫂子连饭都没给他做,父母、兄弟和妹妹都暗地里笑他活该。

  苏秦知耻而后勇,更加发奋读书。他搬出所有的书本,每天都读到深夜。为了能够不在看书的时候睡着,苏秦想出了一个办法。每次只要是他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因此,他的大腿经常是血淋淋的。

  就这样,又过了一年,苏秦的学问有了很大的长进。于是他又开始出去闯荡。这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功成名就。苏秦身佩六国相印,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

  实力和名声,一个是根,一个是叶,只有根够粗壮,才能枝繁叶茂。我们追求名声显赫,但是不能从追求名声显赫入手,而应该从根本入手,提高自身的实力。美名无须自己彰显,有本事自然有人会去说。

  求人不如求己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只。’”子曰:“丘之祷久矣。”

  ——《论语·述而》

  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南怀瑾先生认为普通的人,到了急难的时候,就去求神、拜佛、向上帝祷告。所谓“垂老投僧,临时抱佛”,就是说人平日自以为很伟大,但一遇到大困难,或极度危险,就感觉到自己非常渺小无助,完全丧失自信心——“天呀!神呀!你要救我呀!”倘使这时仍想保持一分自信心,就需要高度的修养。

  有一次,苏东坡和好朋友佛印一起在郊外散步,无意间他们走进了一间寺庙。苏东坡看到寺庙里供奉着观音菩萨,于是和佛印两人就上前参拜。

  苏东坡突然问佛印:“观世音菩萨本来是我们礼拜的对象,为什么他的手上也拿着一串念珠?他好像也在合掌念佛,他拿着念珠在念谁呢?”

  佛印说:“这要问你自己。”

  苏东坡说:“我怎知观音手持念珠念谁?”

  佛印说:“求人不如求己。”

  是的,求人不如求己。逆境几乎是世间每一个凡人的必经之路。不过,身陷逆境,不同的人态度也截然不同,有的人愿意乞怜,有的人会自暴自弃,有的人习惯诉苦,而有的人则会奋力自救。选择什么样的态度,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结果。

  人们似乎都习惯了在出现危险和困难的时候向别人求救,单单忽略自身的能力。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能力等着我们去开发,困难是刺激我们潜能开发的最好的东西。然而,就因为我们习惯了求救,因此潜能就被深深地掩埋,永远也不能被开发。

  向别人求助只能换来几句同情的安慰,得不到实质性的帮助,想要摆脱困境,唯有自立自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向外突围,才有可能找出一条生路。

  狄仁杰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不仅善于救人,还善于自救。狄仁杰深得武则天的信任,因此官居宰相。那个时候,武承嗣显赫一时,踌躇满志,希望能够接任武则天成为皇帝。他认为狄仁杰将会成为他登上皇位的障碍。于是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七位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

  狄仁杰深知来俊臣手段的残酷,若是自己不招认的话,必然要受到他的折磨。更何况深知律法的狄仁杰知道大唐律法中规定:“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于是,狄仁杰下狱之后,立刻就招认自己“谋反”。

  来俊臣得到满意的口供,将狄仁杰等收监,待日行刑,不复严备。狄仁杰知道能够救自己的人就只有自己,于是他拆被头帛书冤,置棉衣中,请狱吏转告家人去其棉。狄仁杰的儿子接到父亲的冤状,带着它去面见武则天。武则天召狄仁杰等“谋反”的大臣当面询问:“承反何也?”狄仁杰从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又问:“何为做谢死表?”答曰:“臣无此表。”于是武则天命人拿出谢表,最终搞明白那是伪造的。就这样,狄仁杰凭借自己的智慧死里逃生。

  上天给我们的虽然不多,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之内自救。要知道,只有自己才真心想救自己,才会使出浑身解数;我们去求别人,别人也许表面上答应得很好,但是却什么事情都不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也没有责任和义务要来帮助我们。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即使已经没有生机,我们也不应该坐等他人来搭救自己。充分利用自己身上的资源,努力在不可能之中制造可能,才有可能突出重围,获得新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