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_张笑恒【完结】(45)

  社会道德规范是约束大多数人行为的。然而当这种约束力小于人的私欲的时候,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就会表现出来。为了弥补道德规范的不足,遏制人们的不良行为,出现了以强制力为主的法律。然而法律毕竟是以外在的强制力压制人们的各种不良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根除人们心中的恶念。只有加强道德修养,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成自身的道德信仰,才能彻底根除人们的各种贪婪的欲望,消除人们的不良行为。由此可以说明,一切外在的力量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发自内心的“德”才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想要身后留名,必须身前立德

  象传: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周易·蒙卦》

  蒙卦的卦象是山下有泉,山下的泉水流出来了,是那样的果断,毫不犹豫,毫不停息,真是昼夜不舍、奔流不息啊,这样才能流入大江大河,并最终成为浩瀚大海中永不干涸的一分子。君子应该效法这一精神,果断地行动,勇敢地前进,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人格,实现人生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在社会的大天地中显示自己的生命创造力,成就一番事业。

  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第二十二章中指出,所谓“果行”就是行为要有好的成果,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读书人经常说“救国救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只讲理论不行,要问有没有做,有没有事功,没有则不算果行。“果行”的结果就是育德、教育、养育。对于人,对于万物,要施给,养育得到成果。上古时“德者得也”,德字的意思也是好的成果。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大概都存着流芳百世的愿望,然而大多数的人在岁月的打磨之下,终将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才能名垂千古。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生前立德,我们之所以这么长久地怀念、尊崇他们,就是因为他们的德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是在积累功德,而这些功德就是他们青史留名的保证。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有诗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能够长存的只有精神。文天祥力抗元军,最终为国捐躯,虽寿不过五十,但他的一片丹心却流传千古,永垂不朽。人的精神之所以能够长存,是因为它是刻印在人们的心里的,经过一代代地传递,永久地存在下去。那些生前不立德,却想通过其他办法长存不朽的人,即使能够为人们所知,留下的也是万年臭名,遗祸子孙。

  秦桧随徽、钦二宗被俘之后,就投降了金国。南归之后,耍尽阴谋手段窃取了南宋的丞相位置。当时南宋正在与金国作战,着名抗金将领岳飞等人在前线将金军打得节节败退,而秦桧却在后方谋划与金国议和。在秦桧的一力撺掇之下,南宋与金国达成了屈辱的求和协议。

  为了阻止岳飞继续进攻金国,他怂恿宋高宗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临安,同时找人状告岳飞谋反,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将岳飞害死。

  秦桧虽然权倾一时,但是终究难免一死。天下之人,在纪念岳飞的同时,都在憎恨秦桧。明朝时期,人们在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等人的跪像,让他们永远跪在岳飞墓前。

  那些生前不立德的人,即使能够风光一世,也不可能留美名于后世。在历史的悠悠岁月里,有多少生前没有闻达于诸侯,死后却为人们所敬重的人啊!这些人活着的时候虽然不能享受到丰富的物质,死后却能得到万民的敬仰。以卑鄙险恶的行径换取一时的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做法是最愚蠢的行为。

  德行是通过做事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口头上说说就有的。儒家讲济世救民,这也是我国古代大多数有德之人所做的事情。那些以天下为己任,背负拯救万民理想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留给后世人的就是关于德行的思考。南怀瑾先生讲“德”是“行”的结果意思就是立德就是要做事,做出有利于天下的事情来,自然就是有德之人。

  清朝道光年间的林则徐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涌现出的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一生最大的功德就是“虎门销烟”。就凭这一点,他就值得人们尊敬。

  道光年间,吸食鸦片成了一种风气,到处都是烟馆。吸食鸦片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引起了很多士大夫的注意。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炉寺卿黄爵滋提出“严禁论”,以重治吸食为先。林则徐也曾经上书道光帝,请求全面禁烟。不等道光帝批复,林则徐就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开始禁烟,并不断上书道光帝,力陈吸食鸦片的害处:“法当从严,若犹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帝终于意识到吸食鸦片的危害,下定决心禁烟。

  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督办禁烟事宜。林则徐到达广东后,立即统计所有烟馆,并谕令那些外国鸦片贩子限期交出鸦片,并永远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经过林则徐的严查督办,共收缴鸦片近两万箱,二百三十多万斤,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二十二日起,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第28章 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2)

  立有德之言,行有德之事,必能留有德之名。南宋着名词人辛弃疾写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身后名要靠生前事才能得到,生前多做利国利民之事,天下人必然会感恩于心,即使历史上不能留下一笔,天下人也会在心里怀念这样的人。总之,生前事与身后名是密切相关的,不做生前事必不能赢身后名。

  让人惧不若让人敬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

  哀公问孔子说:“如何做老百姓才会拥护我?”孔子回答说:“推举正直的人去管理邪枉的人,老百姓就会拥护你;推举邪枉的人去管理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不会拥护你。”

  孔子反对征伐,一直宣扬“仁”的思想。南怀瑾先生认为在中国政治中,所谓服与不服,在德不在力。权力的使人服是霸术、霸道;道德的使人自然顺服,才是王道。但人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到了那个权位的时候,就很难讲了。譬如我们平时常会说,假如我做了某一位置的事,一定公正,但是真的到了那一天,就做不到绝对公正了。人总会受人情的包围,例如,人家送高帽子,明知是高帽子,仍然觉得蛮舒服的,这就是要命的心理了。所以一个人能够做到公正廉明,真是一种最高的修养。

  大多数的时候,让人惧不如让人敬。用残酷的手段镇压,使得人人惧怕自己,身边就不会有亲人,会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这种惧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在人们的心里形成一种怨恨,一旦这种怨恨无法压制,人们就会起来反抗;修身立德,使旁人信服自己,时间久了,这种信服就会形成一种信仰。“服众”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而“服众”却非常难以做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