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_张笑恒【完结】(62)

  酷暑时节,庙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小和尚看到后对师傅说:“赶紧撒草籽吧!好难看啊!”师傅说:“等天凉了吧,随时。”

  到了秋天,师傅买了草籽回来,让小和尚去撒,然而一阵秋风吹来,草籽被吹得四处乱飘。小和尚叫道:“不好了,草籽被风吹走了。”“没关系,吹走的都是空的,撒下也不能发芽。随性!”师傅说。

  突然飞过来很多鸟啄食草籽,小和尚又喊道:“草籽都被鸟吃光了。”“吃不完的,随遇!”

  半夜下了一场大雨,小和尚跑去对师傅说:“这下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全被水冲走了。”师傅说:“冲到哪里,就到哪里发芽,随缘!”

  一个月后,原本光秃秃的地面长满了嫩芽,连没有撒草籽的地方也是,师傅说:“随喜!”

  顺其自然是一种人生境界。能够顺其自然,循天道而行,必然能够超拔于万物,逍遥于人世间。佛家说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在佛家看来人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没有做到“空”。而“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万事随缘法而行,必然能够超脱尘世之苦,逍遥人世间。

  人到无求品自高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论语·公冶长》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南怀瑾先生认为一个人有欲望是刚强不起来的,碰到你爱好的,就非投降不可。譬如说,这个人真好!真了不起!就是一点毛病,爱钱。既然他爱钱,你拿钱给他,他的了不起就变成起不了。你说这个人品德样样都好,就是有一个毛病爱读书,遇到懂得手段的人就利用他了,什么都不和他谈,专谈书,他就中计了。所以真正刚强的人是没有欲望的——无欲则刚。

  欲望是人最大的牵绊,无论是对名利等世俗的欲望,还是对诗书礼义等高雅的欲望都会对人形成羁绊。欲望没有好坏之分,无论是世俗的,还是高雅的欲望只要我们能够完全掌控住,都不会影响自己的作为,在道德上形成瑕疵。然而欲望一旦脱离了我们的掌控,就会使我们失去自由,不能逍遥人世间。

  如果我们能够掌控欲望,那么就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物的影响,面对任何诱惑都能视而不见,这样依然能够潇洒生活。然而一旦反过来被欲望控制,则世间处处都是诱惑。就像南怀瑾先生所说,只要有人抓住了我们的欲望点,投我们所好,我们的行动自然会受别人控制,哪里还会有逍遥可言。堕入世俗之后,在世俗的熏陶之下,品格自然也就下降。看历史上那些高明的隐士,每天纵情于山水之间,任谁金山银山堆到面前都不为所动,然而一旦有人不辞劳苦,天天拜访,或者是与他们高谈论阔,谈天说地,斗酒弄诗,很快就会被他们引为知己。到最后“士为知己者死”,终身受人驱使。

  说到底,人有了欲望就会有所求,有所求就会受到牵绊,若是不能掌控住欲望,人生就会被束缚,就不会得到真正逍遥的生活。因此,有大智大勇并且追求逍遥生活的人都会消除自己的欲望。

  相传五千多年前,有一个旷世奇才,名叫许由。当时的执政者是尧,尧听说了他之后,就想禅位于他,许由遁隐于山林,避而不见。后来尧又想命他为九州州长,他跑到了颍川掬水洗耳表示不愿意听到这样的话。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介子推跟随公子重耳逃离晋国,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逃亡生涯。有一次重耳快要饿死了,介子推为了救他的命,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来一块肉煮汤给他吃。重耳知道后许诺说将来一定报答他。

  回到晋国的重耳,即位成了晋文公。当时周王室大乱,晋文公出兵勤王,没有对身边的功臣进行封赏。狐偃等人主动向晋文公请赏,介子推非常鄙夷这样的行为,他认为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狐偃等“以为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

  介子推归隐绵山,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根本找不到人。晋文公寻人心切,就命令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有见到介子推。大火熄灭后,有人发现了介子推与他母亲的骸骨。

  欲望发乎人心,想要根除难之又难,非大圣大贤者难以做到。宋代程朱理学就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然而这一主张确实大违人的本性。欲望在常人身上是必然存在的,即使想通过修养来根除也是不容易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强行压制自己的欲望,但是也不能纵容欲望的膨胀,我们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使欲望始终不超越自己的自制力。这样我们的行为、行动依然可以不为外物所累,依然能够逍遥人世间。

  第39章 生命的长度只在呼吸之间

  人生无常,生死有如昼夜一样寻常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庄子·大宗师》

  天地养育我们给了我们生命,人生忙忙碌碌,等到老了就能安养,死后就能休息。所以懂得生存的人也懂得死亡。

  这是庄子对生死的感悟。南怀瑾先生说生老病死在老庄道家看来,是很自然的,是生命的各个阶段。一个人真正认清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方向,才能善于活着,才能懂得善于死亡、善于回去。

  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是任何生命体都不能逃避的。任何一个生命体都是既有其生,必有其死。即使寿如乌龟也终究难免一死。人们对于生死的态度,就形成了人的生死观。在各种宗教中,大多是把有形的生命看做是一副臭皮囊,不足一观。然而现实中的人大多是不能勘破生死的。

  凡人都是喜欢生而厌恶死,尤其是那些拥有显赫地位的人,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永生,永远享受生的快乐。然而,生命的运行规律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超越死亡,得到永生。在我国古代,皇帝们天天都听到“万岁,万岁,万万岁”祝祷,但是也没有一个皇帝能真的活到万岁,连一百岁的都没有。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人厌恶生存。这一部分人大都是有很多烦恼难以解开,要么就是生存艰难。在他们眼里活着就是遭罪,死了才能得到解脱。

  这两种观点都不符合庄子的意思。生命就像白昼黑夜交替一样自然,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天地既然已经赐予了我们生命,我们就要活着,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也无所留恋,安静地死去。这就是庄子对待生死的看法,所以他说“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一个真正勘破生死的人,既要能坦然面对死亡,还要珍惜生命,好好地活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