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说参同契_南怀瑾【完结】(154)

  所以“先天一炁”要搞清楚,“先天一炁”从哪里来?从虚无中来,越空越有。在佛学讲“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也叫做“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先天”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叫先天?孔子解释《易经》乾卦,我们上一次提到过的,“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个天地是没有办法违背的,那个本体的力量叫先天。我们现在的生命及一切的万有,都算后天。先天没有一切,本来无一物;后天呢?“奉天时”,要顺应自然,本体功能的规范不能违背。太阳一定从东边上西边下,每天一定是上午、中午、下午,各有不同。

  “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你越空得了,身心感觉越放得开,越接近于先天,这个时候就有真的“炁”来。这个不能叫它一“炁”,《老子》里头很少用这个字,而是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个东西不是自然科学物质的东西,它有股力量,无形无相,在佛学叫做业力。业力不一定是坏的,成佛成仙是善业修成功的力量,一切凡夫众生是因为恶业力量,所以在六道轮回受报应。学佛修道也在造业,造的是善业,绝对的善业才能成功。

  当这股力量来了,真空中生出妙有,但是就算你“先天一炁”来了,一般人没有佛家所谓戒、定、慧的修持,也是徒然。普通人“先天一炁”从昏沉中来,你睡够了醒来的时候,将醒未醒之间,它来了,你不觉得。一来了以后,凡夫第一步欲念就来了,就入了欲界,把“先天一炁”糟蹋了。再其次的,你在将醒未醒之间,或者生重病,病快要好时是“先天一炁”来,这个东西来了,就是生命的功能,你的病一定好。可是你不知道,自己体会不出来,认识它很难,因此修道的人,万修万人都不成功。“先天一炁”随时会来,换句话说也就是活子时,冬至一阳生就是这个东西,也可以叫阳生。现在进一步讲,阳生有个现象,这个时候你自然有一种春意,生命的春意,就是“先天一炁”。什么叫春意?就是春天万物都在发生,有一种生发的力量。当这个“先天一炁”来了,学佛也好,修道也好,都要把握住这个境界。

  混沌 昏沉 鸿濛

  他说这个“先天一炁”是“鸿濛未分”,阴阳都没有分开,而这个境界一定是有一点混沌的状态。对了,趁这个时候答复本院一个出家同学,你在日记上提到,一个人得定,住在那个混沌的状态,同昏沉的差别在哪里?你问得好极了,一般人打坐,就是两个境界,一个昏沉,一个散乱。昏沉分两种,大昏沉像睡眠一样,有些人打坐没有坐好,身体弯起来,肚子大大的,好像一只龙虾里头装了一个西瓜一样,身体变成这样就不对了。真坐得好,身体一定是端正的,你看每一个菩萨像,坐姿都很端正。一昏沉就不行了,这个身体,这个气——不论“先天一炁”也好,“后天一炁”也好,就支持不住,所以就弯起来,这样就会睡觉了。

  有些人坐着好像没有念头一样,实际上是在昏沉,那很严重。譬如我们念佛的时候,念到昏沉了,好像佛号也念不起来了,就没念佛了。你要搞清楚自己是不是在昏沉中,如果自己昏沉以为是入定,以为自己在修道,以为自己在好境界,你的果报是走入畜生道的。这样越修脑子越迟钝,越无智,而且越懒,懒得动脑筋了;慢慢也不想记事了,以为自己这个是空,其实是大昏沉。细昏沉就是打起坐来,好像自己也知道,实际上不大清楚,迷迷糊糊的做不了主,这算不算睡着了?没有,别人讲话自己还听见,这是细昏沉。细昏沉搞久了以为是入定,那个果报也是同样,所以要搞清楚。

  其次是“掉举”,大的“掉举”就是散乱。我们普通人就在两个境界里过一辈子,千生万劫都在这里头转,不昏沉就散乱。人疲劳了就睡觉,睡醒了眼睛还没有张开,思想就来了。所以不昏沉就散乱,永远不会平衡,因此永远在生死轮回中转动。不管你佛学讲得多么高明,戒、定、慧怎么样的好,理论再怎么好,第一你没有真正得定,纵然持戒很好,不是真的戒;第二你纵然智慧好,不是真的智慧,那是世智辨聪,是从世间的知识、头脑的分辨来的,不是真智慧,真智慧不用头脑思想就来。我们看到很多学佛的人,身上都是病痛,那修个什么道?佛说学佛可以了生老病死,你既然是学佛的人,身心都不能健康,这个东西学了干什么呢?对不对?这是很现实的问题。重点是你定力不够,要想戒学得好,必须要定。一定了以后,就不需要谈戒了,他杂念妄想都不乱起,那就是戒了。你定了以后也不要谈慧了,定中自有智慧来了。

  道家所讲“鸿濛”,是定的初步,如果拿佛教的教理配合来讲,就是四加行的第一步得暖。暖、顶、忍、世第一法,这是佛法里的四加行,不管大乘、小乘离不了四加行。鸿濛境界,混沌境界就是得暖。所以这位同学问的问题,现在答复了,也解释了这个鸿濛混沌。它与昏沉差别在哪里呢?昏沉是自己做不了主的,鸿濛混沌境界是自己证入这个境界,做得了主。拿唯识的道理来说,鸿濛混沌的境界就是五遍行的作意而成,但是昏沉不是作意来的,而是由习气来,两个详细的差别在这里。不过不能随便去讲理论,要好好用功体会才能清楚。

  先天真一之水来了该如何

  当你空到极点,什么都没有,到了一切“鸿濛未分”这个境界,“便是先天真一之水,非后天有形之水也”。这个现象并不是身上有个水来了,“先天真一之水”,用方位来代表是北方壬癸水,拿人体来讲,是下面。天一生水,等于说我们生命上的春意发动,并没有加任何的妄想,并没有加任何的欲念,就是所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的境界,也就是鸿濛的境界。这个有水的现象,由下而上升,等于我们物理上的水蒸气由下面上来。

  “学道之士,若能摄情归性,并两归一,才复得先天真水,水源至清至洁”,“先天真水”也就是真的活子时,这是金丹一点的根基,所以学道的人,这个一发动,精神好了就来真水,衰败了就没有。要“摄情归性”,后天的妄想、欲念都属情,学道的人要能够定得住,把它空了,才能归到清净无为的境界。修道的到了这里,本来昏昏迷迷,忽然精神来了。一般人都在疲劳时去打坐,觉得蛮好蛮清净,实际上并没有修行,因为这是休息。疲劳了当然清净,杂念也没有了,没有力气妄想了,并不是工夫到了。那么一般人何时下座呢?坐到先天真一之水差不多来了,精神也来了,觉得我差不多了,下来穿上鞋子,要打牌的去打牌,要做事的去做事,所以永远不会成道,永远不会得定。因为在先天真一之水来时,你稳不住,就不能“摄情归性”,当然也空不掉。这个时候空得掉就叫做空了,这叫做返本还原。

  性与情合 身心一片

  他这里把做工夫的办法告诉你,修道之士到这个境界能“摄情归性,并两归一”,把两种归并成一个。两种什么呢?性跟情。理论上就是妄想空了,归到本性上。这两种作用,在身上是神跟气,神不动,神与气两样凝结拢来,才能够得到先天的真水。“先天真水”这个时候“水源至清至洁”,妄念一动,尤其是加上男女的欲念一动,这个水已经不清了,先天一炁变成后天混浊之水,没有用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