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鲁迅评传_曹聚仁【完结】(6)

  而黯然失色。

  ①古远清《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第107页。毋求备于一夫

  读曹著《鲁迅评传》

  陈漱渝

  据说《尚书》中有一句话,叫做"毋求备于一夫"。其含义是:各人有各人的见识,各人有各人的特长,不能万物皆知,万事皆懂,所以不能对任何人求全责备。曹聚仁先生自幼受这句话影响很深。在撰写《鲁迅评传》时,他就用上述观点来看待和分析鲁迅及其作品。

  其实,鲁迅在评人论世的时候,也从来都反对求全责备。他明确指出:

  但现在的人,的事,那里会有十分完全,并无缺陷的呢,为万全计,就只好毫

  不动弹,然而这亳不动弹,却也就是一个大错。"(《二心集,非革命的急进革

  命论者》〕在《思想,山水,人物》一书的《题记》中,鲁迅更明确地指出:"倘要

  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每一本书,从每一个人看来,有是处,也有错处,在现今的时候是一定难免

  的。"我想,用鲁迅的上述观点评价曹聚仁及其作品,显然也同样适用。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曹聚仁是一位以多方面业缋显示自己才华的人物。在中国当代政治史上,曹聚仁又以"海外哨兵"的姿态为祖囯统一大业做了很多至今仍然鲜为人知的工作。他极具传奇色彩的经历和极为丰富的论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饶有兴味的轶事,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深入思索和探讨

  的话题。

  曹聚仁是谁?让我们逐层揭开他的神秘面纱

  他说他"最不爱写文章",但给我们留下的著作却有七十余部,积四千余

  万言。

  他很以囯学自负。一九二二年章太炎先生在上海主讲国学,能听懂者寥寥无几,而时年二十二岁的他却将太炎先生的讲词记录增补,整理成《国学概

  论》一书,受到读者欢迎,先后印行达三十二版。富有戏剧性的是,时隔六十余年后,他一生研习国学的得意之作《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恰巧由太炎先生

  之孙章念驰先生校订推出。

  他又常以史人自命,著有《中国史学八80》、《中囯近百年史话》、《蒋百里评传》等。他的《蒋经囯论》对这位传主的复杂性格作了多方面揭示,对其历

  史功过也作了比较客观的褒贬

  九五六年十月,毛泽东在中南海居仁堂会

  见他时曾向他索要此书

  不过,在他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教授生涯和记者生涯中度过的

  他虽然只是一个五年制师范的毕业生,却做了 二十多年大学教授。真正使他

  名声远播而且成为争议人物的是他的编辑采访活动。早在一九三一年,他就主编了以乌鸦为图腾的《涛声周刊》。他倡导的"乌鸦主义",就是反对光报喜

  不报忧的纯理性的批判主义。由于该刊发表了不少跟当局唱反调的文章,只

  出了八十三期便获"袒护左翼,诽谤中央"的罪名而寿终正寝。全面抗战开始

  之后,他着一身旧军装,腰间束一条皮带,当上了战地记者。他在屯溪会见了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后来又在《中国抗战画史》中对八路军的战缋作了正面

  报道。举囯为之欢腾士气为之大振的台儿庄大捷,也是由他抢到了头条新闻。从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五年,他又从香港六次回大陆采访,写成了《北行小语》、《北行二语》、《北行三语》、《人事新语》等著作,"宣传祖国的新气象",

  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肯定

  他在总结七十余年的生涯时,认为自己长期在社会革命和国家统一这两

  者之间彷徨苦闷,后来终于为谋国家统一而努力

  九五六年秋,他致函胡

  鲁

  、

  评传

  适,动员这位实验主义大师回祖囯大陆去作一较长时期的考察,以肯定中共所进行的"政治试验的正当"。他曾建议让蒋经国和陈毅在福州口外的川石岛上直接接触,洽商国共的第三次合作事宜。他还想亲赴台湾说服蒋经"易帜",说服蒋介石以江西庐山为"优游山林,终老怡养之地"。然而蒋介石表示,要他生前做李后主,这不可能。由于蒋经国身体不好,陈毅元帅又于一九七二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他牵线未成,就含憾以殁。

  由于他的复杂经历,复杂思想,复杂性格,人们长期对他褒贬不一。自视

  甚高的柳亚子先生在一九三六年二月十三日的一封信中,表示舆论界中所佩

  服之人除鲁迅之外,恐怕只有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由上海移居香港之后,因对大陆形势的介绍有赞有弹而被一些自命为左派的人士迎头痛击。与

  此同时,亲台湾的右翼人士也认为他"非我族类"。所以他在给女儿曹雷的信

  中说:"你们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只是一个不好不坏,可好可坏,有时好有时坏的人。

  总结曹聚仁的文化业缋,不能不论及他的鲁迅研究。他在这方面做了三件事:一,经夫人邓珂云协助整理,于一九三七年在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了史料汇编《鲁迅手册》。二,一九五六年在香港世界出版社出版了《鲁迅评传》,约二十六万字。三,一九六七年在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出版了《鲁迅

  年谱》,包括收录的资料,约二十万字。这三部著作,在鲁迅研究史上都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后两部著作,在海外的影响更为广泛。因此,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史料,复旦大学出版社决定将曹著《鲁迅评传》与《鲁迅年谱》合为一册, 重新整理出版,是很有学术眼光的。

  曹聚仁认为他研究鲁迅有以下三个优势:一,他虽然从不说"鲁迅是我的

  朋友",但跟鲁迅也并非泛泛之交。而他所知的《鲁迅传》的作者都是没有见过鲁迅,不了解鲁迅的人。二,他有这方面的资料积累。三,他有史学研究的功底,既能鉴别史料,又能组织史料,可以写出比较合理近情的传记。不过, 曹聚仁也承认他无法成为一面镜子,并没有十足把握反映出鲁迅真实的形象来;他自以为很公正的批判,也许表达的倒是他的偏见。

  曹聚仁与鲁迅确非泛泛之交。虽然他们年龄相差二十岁,文化活动的具

  体方向也并不相同,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有一段时间经常交往:在鲁

  迅曰记中,有关曹聚仁的记载达六十八次。据曹聚仁回忆,鲁迅致他的书信有四十四封,现存二十四封,其中二十封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被毁。虽然曹

  鲁的直接接触始于一九三三年,但追溯起来,曹聚仁初识鲁迅却是在一九二七年冬天。当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鲁迅应邀赴暨南大学发表题为《文艺与政

  治的歧途》的讲演,记录者就是以"刘率真"为笔名的曹聚仁。这篇重要的记

  录稿,后经鲁迅校订,由杨霁云编入了《集外集》一书。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五年,曹聚仁曾主编《涛声》半月千"协助陈望道编辑《太白》半月刊,与徐懋庸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