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方冲击波--纪伯伦评传_伊宏【完结】(25)

  心独白。最后两节,写他与他的弟子、同胞言别,有较多的哲理训诫和喟叹。 介于这两部分之间的十几个章节,则是主人公对弟子们所提问题的答疑解 惑,是作品的主干。和在 《先知》中一样,主人公艾勒——穆斯塔法具有教 师、向导、哲人、预言家几重身份。 《先知》和《先知园》有内在联系,不 仅在思想内容上,而且在艺术结构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先知》以“送 别——答问赠言”为主轴, 《先知园》则以“重聚——答问——言别”为主 轴。《先知》突出的是离别之情,《先知园》强调的是“重聚”之情。读《先 知园》必须先读 《先知》,才能对其中的思想内容有全而深入的理解。

  画家纪伯伦 纪伯伦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而且是一位画家、艺术家。他的人生是靠着 “诗”与“画”这两只翅膀飞翔的。在这二者之中他并没有表现出对哪一方 面有偏爱,他对二者的重视程度几乎可以说是一视同仁的。他的诗才伴着艺 才,他的艺才促着诗才,他集诗与艺于一身,是名符其实的 “诗人艺术家” 或 “艺术家诗人”。 他一生共创作了大约七、八百幅画,其中有油画、水彩画、炭铅画、人 物素描和速写。他的画充满了象征与哲理,是他文学创作的形象化解释。他 文学作品中的几乎全部思想主题,都在这些画中得到了艺术的再现和深化。 他的画主要以人体、特别是赤裸的人体为表达手段,很少有单纯的风景 画或社会现实和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纪伯伦还喜欢肖像画,他为同代名人 和他的亲人、女友、同胞画了许多肖像画,其中有现实主义的写真,也有把 现实人物与幻想事物结合起来的超现实画面。 纪伯伦的许多画是以其作品的插画形式问世的。 《先知》就有十二幅插 画,其他作品中的插画数量不等,也有比较多的如 《人子耶稣》、《大地之 神》,都有十多幅,也有比较少的,如 《疯人》,只有三幅。 以画集形式出版的作品只有一部,即1919年出版的自选集《画二十幅》。 除了上面提到的插画和这本画册外,纪伯伦的画大都分散在各处——一大部 分在黎巴嫩贝什里的纪伯伦博物馆,约有四百五十多幅,其中约有一百多幅 为头象,另外则在美国的博物馆、纪伯伦的亲友和他们的后代手中。纪伯伦 逝世后,玛丽·哈斯凯尔遵照他的遣嘱,把他的大部分作品转赠给他的故乡 人民,同时还允许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了纪伯伦的五幅名画。这五幅 画中有一幅题为 《向着无限》或《走向永恒》,画的是母亲卡米拉逝世时的 那一瞬,这是纪伯伦最珍视的画之一。 在纪伯伦的眼里,艺术家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飞翔的精神使者。 他的绘画大都涉及永恒生命的主题,他把一切都尽可能纳入世界统一性的哲 学框架中,纪伯伦真正做到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油画、水彩画 和炭铅画,虽然表现形式多样,色调不同,但他创造的意象和风格大体上都 是一致的。特别是在象征和隐喻方面,更有相似性或一致性:巨人代表人类 的理想,象征 “神性的人”,大山瀑布代表生命的进程;森林树木代表生命 的空间和存在的方式;赤裸的人体代表赤裸裸的生活现实或赤裸裸的真理。 在以人体为主的画中,有向上飞翔的、云中漂游的、天上俯视的,那是真理、 爱与美的化身,是人类精神的升华、神圣化。也有彼此扭曲、重迭繁附、苦 苦挣扎的人体,这些则代表了社会和传统对人类的羁绊、囚禁、制约,象征 着人类的不自由,表现了人类社会的复杂、苦难的艰辛。人体的上升表现了 自由和对理想的追求,地下或洞穴中的蜷曲伏卧,则代表了人类的“侏儒性”、 不成熟性和兽性。 在纪伯伦的画中,以流云、高山、瀑布、大海、岩石、洞窟、旷野、飞 鸟、草木等为背景,造成庄严或冷峻的气氛,充满哲学蕴义,令人不能不去 思考、捕捉画面背后的内涵。 欣赏纪伯伦的画的过程,往往给人这样一种感觉:自己是在和画家进行 一次哲学对话。对画的内蕴的探索,就像是一次生命方程式的习解,极神秘, 极富情趣,能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

  纪伯伦的插画,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花边装饰,而是和作品形成有机统一 体,每幅画又都具有独立品格,可以成为单独欣赏的对象。 《先知》的十二 幅插画,张张精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些画虽然一般没有题目,但细细 品昧,都可触到其本质意义。《先知》的封面,是主人公的头像,目光深邃, 似乎在注视着人生,披散的头发,犹如一轮神圣的光圈,映照出主人公无限 的智慧和深沉的思想。 《先知》的最后一幅插画,被称作“创造的手”,整 个画面中央突现出一只巨手,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掌心中央有一只睁开顾 视的眼睛。在手的四周,是许多彼此勾连重叠的翅膀(有时又被看成是耳朵), 组成圆形风圈,如气流回旋飞舞。在这一风圈外,又有一个由众多人体组成 的大的圆圈,是生命的云雾。在这幅画中,手代表了创造,代表了劳动的行 动,眼睛代表了观察、关怀和理智与思考。整个画面象征着理智与热情的完 美结合,象征着清醒的热情和有目的的创造。有人认为这是创造世界的 “上 帝”之手,但从 《先知》的哲学宗教观看,可以理解为“巨人”或“神性的 人”的手。罗丹创造过“上帝之手”,显然纪伯伦受到启发,除 《创造的手》 外还创造了 《燃烧的手》等作品。 《生命之树》是纪伯伦为《人子耶稣》所作的一幅插画。整个画面是一 丛欣欣向荣的树木,它的根部是人和某些鸟兽,它们与生命之树的枝干紧密 相联,结为一体。在峥嵘向上的树枝间缀满了累累果实,显示出生命的勃勃 生机,丰富与成熟。在树丛的中央,被繁枝硕果围抱着的是与主干合为一体 的立着的人,他俊雅而高贵,是 “人子耶稣”或先知的形象。右臂手指抵着 下巴,若有所思,双目深邃,注视着前方,似乎洞悉生命的一切奥秘。在画 面的四周是对称的几组飞旋的翅膀,象征着生命的升腾飞翔。这幅画面充实、 富有浓郁的生命气息,构思新颖别致,主题突出了人与大自然或 “神”与大 自然的和谐与合一,是纪伯伦自然观、人生观和宗教哲学观的生动体现。 女性是纪伯伦绘画的最重要的主题。但他画笔下的不是那种色欲和放荡 的女人,不是炫耀肉体的各个细部的女人,而是女性的象征、符号或影子。 这些女性形象虽然多为裸体,但超越细节,显得特别纯洁,有时特别神圣。 如 《天母》、《给予》等画中的中心人物就是如此。 纪伯伦画中的女人在容貌和外形上常常都很相似,她们实际上是一个女 人——这个女人既有他母亲的影子,又有玛丽的影子,是他的理想女性的聚 合体。这些女性形象代表着母性的慈祥、温蔼、护爱和智慧,或体现着恋人 的青春、友谊和爱情,她们是爱与美的化身,是世界完美性、统一性的体现 者。 纪伯伦曾对玛丽说过, “我的一生只认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 你!”还说, “我在你的身上看到了我要求女性的一切”。所以,在纪伯伦 的画中,时常出现玛丽·哈斯凯尔的影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纪伯伦的画中很少有成年男性,偶而出现的父亲形象,往往是面目晦 暗不清,有时则是掩面于黑影之中。表现积极的、行动的男性,主要是青年 男子,体态均称,气宇不凡,有的昂首阔步于侏儒之中,有的展翅飞翔于山 海之上,有的悠然歌唱于森林之间。他们代表着 “巨人”、“高人”、“神 性的人”,是自由、正义、理想、幸福的追求者。然而他们的理想往往受羁 于人间的贪婪、欲望、愚昧和迷惘。例如,在题为 《自由》的那幅画中,有 一位展翅欲飞的青年。他奋力向上,却难以离开地面,因为人的两脚被各种 绳索所缠绕。那绳索正是地上的欲望。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