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袁世凯评传_刘忆江【完结】(82)

  送“高帽”的学问 [七]

  那么王锡彤是否有意回护袁世凯呢?就袁世凯死后由河南巡按使田文烈上报政府的《袁公林墓工报告》(1918年财政部印本)中所载,安葬和造墓共用银七十余万两。袁死后,由前往彰德送葬的老友徐世昌主持分配遗产,他将全部田产股票现金分为三十份,诸子各一份,未出嫁的女儿两人一份,姬妾无子女者一份,每份八万余元,合计共二百余万元119。显然王说的是实话、公道话,而也正像他所预料的,袁氏死后,袁克定、袁克文等也都现出了贵家公子哥的本来面目,很快将家产挥霍一空。克文死时据说只在他桌上的笔筒中找到了二十元钱,后事还是靠他在青帮中的弟子们凑钱办的。而克定在解放以后,只能依靠着政府每月二十元的救济过活。袁家子孙中,只有克文的第三子袁家骝和妻子吴健雄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所以历史上的很多领袖人物,在世时声名显赫,身后却子孙飘零,家业萧条,其追求奋斗的历史,真让人觉得像是南柯一梦呢。

  袁世凯死了,他的故事也讲完了,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还会带给后人许多教训和思考。袁世凯之死化解了政治危机,共和恢复了,但仍然久久上不了轨道。反袁的各路英雄,除去蔡锷、梁启超二人实践了自己“失败就战死,绝对不亡命;成功就下野,绝对不争地盘120”的诺言,一病逝于日本,一退出政界,到大学教书而外,讨袁诸公,如唐继尧、陆荣廷、刘显世、刘存厚、陈炯明等,全都成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军阀;而北洋集团也因权力之争而分裂成直、皖、奉等几大派系,逐鹿中原,互争雄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你要说这些个把中国搞得乌烟瘴气的人物,反袁是出于对共和的热爱,有谁相信呢!袁世凯身后留下的,是一个干戈扰攘,战乱频仍的国家,老军阀们打了十年,什么护法战争、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等等;代之而起的国民党新军阀又打了十年,什么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等;直到日本人打进来了,内战仍旧消停不了。在这几十年的内乱中,中国追赶西方的脚步放慢了,停滞了,中国持续稳定发展的改良主义运动中断了,主导着中国命运的改良和建设,在很长的时间内被以暴易暴的革命、内乱所取代,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这一切的祸根就是袁世凯的帝制运动,他晚年的这一步错着不仅误己,而且误国,说祸国殃民是一点也不冤枉他的。所以,袁世凯这一失足,不仅是他个人人生事业的悲剧,也是中国改良主义和近代化事业的悲剧。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转型,都会有一定的过程,这种过程一定是由必然性与偶然性交织结合而成的。发展、转型是必然的,但发展的好坏,转型的快慢则是偶然的,受制于制度的。人治且又专制,是变数极大而且可怕的一种政治,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是也。摊上一个好领袖,是国家的造化,百姓的造化。但好领袖若无好制度做保障,最终不免于走向反面。袁世凯本来不失为经世治国的能臣,经验、手段、谋略、心胸都足以领导中国的改良主义运动,但专制制度为他提供了自我膨胀的空间,致使私欲蒙蔽了心智,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当然,袁氏的失败,也为一切有皇帝欲念的人树起了一道警告牌:不管权势有多大,万万不能真做皇帝。

  注 释

  1转引自《近代稗海》(第3辑)第232—234页。

  2癸丑,即1913年。

  3佥,全;都。

  4厉阶,祸端。

  5衷,内心。

  6矍然,惊慌失措的样子。

  7沦胥,沦陷之意。

  8闾阎,泛指民间。

  9唐在礼(1880—1965)字执天,上海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历任直隶督练处参议、库伦兵备筹办处总办;后任大总统府军事处副处长(处长为段祺瑞兼任)、海陆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总务厅长、办事员、参谋次长等职,是袁世凯的亲信;袁死后投靠段祺瑞。

  10唐在礼:《辛亥以后的袁世凯》,《文史资料选辑》(第53辑)第220—222页。

  11梁敦彦(1857—1924),字崧生,广东顺德人,早年留学美国,是幼童留学生之一。回国后任北洋电报学堂教习、汉阳、天津海关道,出使美、日、秘(鲁)、古(巴)大臣,外务部右侍郎、会办税务大臣、外务部尚书、外务大臣;民国后历任驻德公使、交通总长、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等职。

  12李经羲(1859—1925),字虑生,安徽合肥人。李鹤章之子,李鸿章之侄。光绪五年(1879)优贡生,朝考后以知县用,以捐纳升道员。历任四川永宁道、湖南盐法道、署理湖南按察使、福建布政使、云南布政使、广西巡抚、云南巡抚、云贵总督。武昌首义后,云南响应,李携眷避居上海。民国以后,依附袁世凯,历任政治会议议长、约法会议议员资格审定会会长、参政院参政、审计院院长;帝制成立后,袁世凯以“嵩山四友”的名义,以示优待耆旧,李亦列名其中。袁死后,李曾任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段被黎元洪免职后,李经羲短期出任国务总理,随即发生张勋复辟,李不过五日京兆而已。

  13钱能训(1870—1924),字干臣,浙江嘉兴人,进士出身。清末历任广西学政、刑部主事、巡警部左参议、民政部左丞、顺天府尹、陕西布政使等职;民国后历任内务次长、约法会议议员、政事堂右丞、平政院院长、内务总长、国务总理等职。

  14参政院基本上全由社会名流和耆老硕彦组成,由总统任命。袁氏认为,这些人曾任中央或地方高官,或是知名学者专家,或为全国和地方知名人士,其能力、经验和责任感足以代表国家利益,故赋予参政院以代行立法院的职能。

  15刘成禺:《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山西古籍出版社版,第148页。

  16刘成禺(1876—1953),字禺生,号世载堂,原籍湖北江夏(今武昌),生于广东番禺。早年肄业于张之洞所办的武汉经心书院,1901年在香港加入兴中会,后赴日本入成城学校,1914年赴美入加州大学。武昌起义时回国参加革命,后为临时参议院议员。刘成禺在民初国会中是活跃人物,当时政坛名流多与之过从甚密,与黎元洪有乡谊且有武昌首义时同事关系,故所知掌故甚多,著有《世载堂杂忆》、《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等。

  17刘成禺:《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第149页。

  18徐邦杰,字国俊,江苏人,为小站老人,曾任新建陆军右翼步兵第三营统带。民国时期任大总统府(即三海)总指挥、陆军中将。

  19同注17,第150页。

  20黄绍:《旧桂系的兴灭》,《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第177—178页。

  21刘冠雄(1861—),字子英,福建闽侯人,出身贫寒,后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以优异成绩毕业,被李鸿章调入北洋海军,曾任“定远”号铁甲舰大副;1886年被派赴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仍任职北洋海军,任“靖远”舰大副,参加甲午海战;战后一直服务于海军。民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顾问,后被袁世凯任命为海军总长、海军上将;“二次革命”时,刘奉命率海军南下,协同陆军镇压革命党人,此后兼任福建都督,陆海军统率办事处办事员,拥护袁世凯称帝;袁忧病而亡后,刘十分伤悼,辞职退隐于天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