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李清照评传_陈祖美【完结】(4)

  然而,对一个文学成就卓著的思想家来说,要真正做到还其本来面目, 还必须象闻一多先生提倡的那样,去探索“数千年来的祖宗”的“心灵中的种种隐秘”①。那么对于李清照这个特定对象来说,就是要首先找到——① 闻一多《杜甫》,载《唐诗杂论》,中华书局 1959 年 9 月版,第 143 页。

  一、打开传主心扉的钥匙 钥匙在哪里呢?如果李清照也象丹麦王子那样,把心灵上的钥匙交给自己的恋人,那么,她的这串钥匙,就理所当然地交到她的丈夫赵明诚的手上。 遗憾的是赵明诚不仅逝世过早,他还把这串珍重的钥匙丢失在“武陵源”②和“章台路”③上,给自己的妻子造成了终生不能愈合的伤口。这伤口被同代 人叫做“赵君无嗣”④。在当时这无疑是李清照的一种心病。她的另一种心病,则是在其十八、九岁时,被廷争之箭射中,从而结下了很深的、时时作痛的 政治疮痂⑤。不管是丈夫的“武陵”、“章台”之行,还是传主在政治上所受到的株连,在当时都是讳莫如深、不能或不敢公诸于众的事情,只能作为隐 秘深藏在内心深处。假如传主是一个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闺秀,那么她的内心隐秘,很可能伴随着她的躯体被埋葬到地穴黄泉, 成为永远也 解不开的哑谜。恰好相反,李清照则是一位罕见的感受敏锐、思想深邃而超前,文笔既委婉又犀利的文学多面手,她的人生体验、思想感受、社会政治 见解、外交主张等等,凡是可以公开的,均诉诸于诗文,不便公开的,她就把“别是一家”的词,作为其内心隐秘的栖息之所;把翎毛花卉等作为寓托 之物。从这里入手,或可找到开启传主心扉的钥匙,而这当中的关键是找到 可靠的媒介。

  (一)

  以梅为媒古今中外,可以说没有一位严肃的作家,不把她(他)帐触最深、最想 说的后写进作品之中的。对于一个人,尤其是对于一个没有其它事功的、纯情诗人的思想感情的了解,离开了对其作品的探究,无异于缘木求鱼,对李 清照来说审视其心灵的最好窗口,莫过于《漱玉词》。而《漱玉词》又有一个极为显眼的特点,就是咏物之什比重特大。咏物词中,又以专门咏梅或涉 及到悔的数量为最,约占现存《漱玉词》的五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说这类同竟有九、十首之多。根据这种初步考察,以梅为媒了解传主的思想感情的思 路,无疑会是正确的。

  思路正确不等于手到擒来。要研究梅与传主的关系,首光要调动笔者本 人对梅的兴趣和与它有关的知识库存,以正确判断梅的历史文化意蕴。在上古人们的心目中,梅即被视作和羹①。意谓梅是上等的调味品,它好比是位极 人臣的宰相.起着调和朝廷上下各种关系的重要作用。在唐代以前中国的版图上,梅之为物随处可见。相传李隆基即因其妃子江采苹居处多梅而赐名梅妃。 二、三十年后,在元稹等人的诗中,还可以看到在长安一带有梅树生长。①气候逐渐转冷,到了北宋,梅在北中国的许多地方已难以越冬,便成了罕见② “武陵源”借指“武陵人”,语出传主《凤凰台上忆吹萧》词·清照以此影时其夫的“天台之遇”。

  ③ “章台路”,其义略同于“武陵人”,此指赵明诚青褛冶游之事,详后。

  ④ 洪适《隶释》卷二六,商务印书馆影印明万历本。

  ⑤ 指传主之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事及朝廷有关诏命:党人子弟不得与宗室通婚、亦不得居京。李清照 可能因此受到汉重株连。

  ① 参《尚书·说命下》和《左传·诏公二十年》。

  ① 参元镇《赋得春雪映早梅》诗等。

  之物。所以在苏轼写于宝鸡一带的诗中,有以杏充梅之事②。到了李清照生活 的年代,在她的原籍,梅已不能自然生存,因而在当时的载籍中,有“北人不识梅”③之说。物以稀为贵,加之传主生性好奇,所以她一到汴京,就把一 株良种梅,亲手栽培在她居住的闺阁近傍。从此之后,梅不仅成了其词作的主人公,还被她引以为最好的朋友,以至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化身。其状梅之 语,多系喻己之辞,凡是不便明说的心里话,便托咏梅以出之。梅的命运几乎与传主的命运合而为一。这一论点,将在本书第四章第三节“传写心曲的 身世词”中予以证实。

  (二)

  改二期说为三期说在李清照研究中,一直沿用二期说,即以“靖康之变”和赵明诚病卒为 界石,将传主的行实分为前后二期。事实上这种划分是不妥当的,它给研究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第一,“靖康之变”是发生在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 1126 年)冬,而赵 明诚病卒是在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 年)八月,相隔近三年之久。二期说就等于将这三年的时间变成了一片空白。而这又是风云巨变的三年,其冲击波 比以往的十年、二 十年还要大。将这三年变成空白是二期说难以弥补的不足,给本来难度很大的传主作品系年问题,带来了新的困难。

  第二,二期说主要是建立在这样的立论基础之上的,即认为在前期传主 处境优越,夫妻相得,美中不足仅是伉俪小别。只是到了后期遭受到国破家亡时,作品的基调才变得哀伤凄苦。这是一种与事实有悻的想当然的说法, 它经不起事实的检验。比如说,传主作于由青州赴莱州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和乍到莱州时所作的《感怀》诗,其基调诚可谓凄入肝脾,哀 感顽艳。但那时李清照只有三十八岁,离“靖康之变”还有五年多,离赵明诚逝世整整八年。依照二期说,这无疑是前期的作品,但内容却不是所谓的 伉俪小别,而是夫妻相聚,还是她自己主动前去的。那她又为什么要那样伤感,甚至认为自己就象身陷绝境的人那样的“可怜”①?对这类问题二期说是 无法回答的。更使二期说者为难的是,对传主作品的一些重要篇目不能正确解读,对其中的关键故实和意象的解释,不是不着边,就是加以曲解。比如《凤凰台上忆吹萧》,其原词云:香冷金倪,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对此词中的“念武陵人远”之句,以往的阐释,除了沈祖棻先生的见解①,② 参苏轼《次韵子由歧下诗·杏》。

  ③ 陈善《们虱新话》下集卷一,四库全书本。

  ① 李情照《感怀》诗中有“公路可怜何至此”,即以当年袁术(字公路)的断粮自比。

  ① 沈祖棻云:“‘武陵’,在宋词、元曲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渔父故事;一是指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刘、阮故事。”《宋词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 3 月版,第 135 页至 136 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