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人演讲在清华_和弦【完结】(53)

  同学:我很难过,您告诉我们所有的形象都是全球媒体制造的。那么在这个全球传播的时代我们怎样获得真正的真相呢?

  Kamalipour教授:真正的真相?没有什么真相是可以获得所有人的认同的。关于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桌子、黑板这些可以感触到的东西或许我们能达成一致。其实这些东西也是人为制造的,而且在不同的文化里对它们的称呼也不一样。语言符号的不同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人们不同角度和观点的不同导致了对真相的不同理解。你知道你是谁吗?你真的知道吗?你为什么是自己?或许这太哲学,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提问和质疑的。每个人有自己眼里的真相,没有任何一种是绝对存在的。谈到我们脑中的真相绝大多数是媒体制造的,我们看到了一个形象就造成一个自己的理解,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相。

  政治游说、国际公关与中国形象

  赵浩生

  在美国的各种传媒中,对中美问题都是一面之词,异口同声的批评,很少客观的报道。美国人民,即使是受教育程度很高的美国人,也只是经过片面报道间接了解中国,很少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往往只为某一独立事件所主宰,而看不到整个中国的大势。

  赵浩生,1921年出生于河南息县,曾任《中央日报》、《东南日报》记者,后赴美国留学,获伊利诺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耶鲁大学教授、自由撰稿人、《纽约日报》专栏作家等。20世纪70年代,国内多家报刊经常连载这位美国自由专栏记者写的文章,他对新中国客观、公正的报道和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祖国浓浓的爱,在当时给国内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授李希光:老师同学们,今天晚上我们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特别邀请了海外著名的专栏作家、记者、耶鲁大学的退休教授赵浩生先生到清华大学给我们做一场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游说、公关与国际传播》。赵老今年81岁,但是身体很好,也很健谈,他的经历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他在做记者期间,曾经采访过很多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他早在40年代就每天采访到一个人物,在南京和重庆,同学们可以猜猜是谁。对,是周恩来总理。他当时是《中央日报》的记者,而不是《新华日报》。但是周总理见他面管他叫赵小胖,他当时可能比你们还年轻,到了1973年赵老第一次从海外回来,一下飞机的当天,周总理就请他到大会堂参加宴会,当时周总理一见到他,还记得他叫赵小胖。他在1949年以后离开中央日报,到美国留学。先在伊利诺伊大学深造,1960年到1986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的东亚系教书。同时他撰写海外观察专栏,所以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我们经常可以在参考消息上看到赵老的文章。1973年,赵老第一次回国,撰写了大量的反映中国的文章。退休后赵老更是经常回国,还组建了赵氏公司,促进中美经济文化交流。他的作品很多,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听说改革开放的中国成立了一所新闻传播研究机构――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他自告奋勇的到那里去讲课,他用耶鲁大学的假期到新闻所来讲课,他最早把美国的新闻体制、美国的新闻学介绍到中国来。这是在1980年的暑期。当时他讲课的同学大概也就我们这么多,但是听课的人有五六千人,当时根据他讲课有这样一本书,就是这本书―《漫话美国新闻自由》。这就是当时的演讲场面。当时不但是同学,很多报纸的老总、编辑记者也来听,因为我们和美国隔绝了这么多年,大家拿到这个入场券,轮流去听,现在这样的机会是越来越多了,说明中国是在进步。同时赵老也是最早把美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到中国来的,这是80年初的一本书――《漫画美国总统选举》。这里还有一本《漫画美国青年》和一本《格林征空记》,赵老还是一个科普作家。这四本书都是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的。自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赵老往返中美之间已达76次,每年在国内有半年的逗留,并担任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荣誉或客座教授。他还住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所在地康州,他在耶鲁大学已经工作了40多年,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赵老给我们演讲。

  赵浩生:各位朋友,我今天非常高兴能在清华大学这么一个泱泱学府建校90周年的大庆期间和大家见面。我过去20年中间两度访问清华大学。第一次是在1973年,那时候文革还没有完,我到清华来的时候两位清华的同学给我做向导,跟我大谈他们如何智取王光美,他们说的眉飞色舞,我听的哭笑不得。第二次到清华来正好碰上斗走资派,清华园里铺天盖地都是警告“走资派还在走”的大字报,让我这个国外回来的人实在感觉莫名其妙。那么这些个意外的小事情今天的清华人根本都不知道。今天的清华人怀着满腔的欢喜来庆祝母校建校90年,今天的清华是一片清新,一片光华。听说清华决心要建设世界第一流大学,我刚才看了一下,清华已经是世界第一流大学了。那么我相信当清华庆祝建校100周年的时候,这个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泱泱学府,她的名字一定会高挂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光荣榜上。我这一次回北京主要是还一个愿。我大概是在几个月前在纽约的一个聚会上碰到李希光主任,我一看他的名片,真是喜出望外――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国际传播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清华大学居然现在成立了一个传播系。清华大学在各个领域上都有她特殊的建树。我相信清华的传播系将来一定会人才辈出。这一次回到北京来,主要是来出版我的一个回忆录,题目叫《八十年来家国》,我这是套用李后主的一句话叫做“四十年来家国”。我们听过一句话叫做“人生七十古来稀”,我蠢活了八十年,感觉到亦喜亦惧,究竟干了些什么事情,那么我就想写回忆录和自传要从呱呱坠地写。

  这一次回来我非常高兴李主任要我到清华来,传播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今天只想和大家研究研究非常现实的两件事,一个是游说,一个是公关。我所要谈的,只是我在美国的一些观感。同时我也很想听听各位在中国怎么看美国,我们交换心得,一定很有益处。游说这个名词在中国不知是出自何典。大约孔老夫子当年汲汲惶惶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就是一种游说。游说的英文叫lobby,指的就是一个大建筑入口的地方,大家在那里碰头的地方,咱们lobby见。据说美国历史上有一位总统,不安于白宫的单调生活,下班后常常溜到白宫附近的一个旅馆的lobby去抽烟闲坐,以欣赏来往的人群作为消遣。此事被人发现以后,大家就利用他闲坐在大堂的机会凑上去跟他聊天、进言,进行政治活动。如此流传下来,大家就称这种大堂游说为lobby。

  在几年以前,中国和美国因为最惠国待遇问题闹的很紧张,当时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说游说》,我可以把要点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是一个充满游说的国家,游说活动是整个美国政治活动的润滑剂,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游说是一种必要、正当、合理合法的活动。美国的公司机构、各行各业、都把游说看作是头等大事。游说的主要对象是掌有立法大权的机构和人物。从地方议会到国会都是游说的目标。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创制、修改或者取消某项立法,游说者都要使出浑身解数,喻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在合法范围内影响议员的决策。从建议到辩论到决议,游说者对其游说对象包围、纠缠、穷追不舍。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