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陈赓_多人【完结】(81)

  1952年7 月.陈赓陪同苏联专家小组,乘飞机从北京到上海、大连、青岛、武汉、沈阳和哈尔滨等地考察.经过反复磋商,最后确定把校址定在哈尔滨.同时确定把这个学院办成一所包括空军、海军、炮军、装甲兵、工程兵五个军种的综合学校.一个月的调查研究分析,陈赓提出了一个以边建、边教、边学和以教学为中心的建校方案.明确了军事工程学院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招生人数、毕业去向、校址选择、组织机构以及教师、教材和设备来源等一系列的问题.

  陈赓还提出,在干部组成上应以知识分子为主,同时抽调部分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同志,让他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以保障培养对象达到又红又专.

  陈赓将他这些构想给中央作了汇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校、华东军区科学研究室为基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筹建军事工程学院.筹建时,也从志愿军第三兵团抽调部分干部参加,用陈赓的话来说,这叫做两根柱子齐心协力,共同办学.

  办校的最大困难是师资力量的缺乏.为配备师资力量,他请来了弹道学专家张述祖等教授,并请他们提出教授名单,由他亲自去找周总理批示.

  一向以急性子著称的陈赓,一心扑在创办"军工"的事情上.为尽快配备师资,他多次去找周总理.但总理日理万机,很难找到,陈赓只好在早晨或夜间到家里去"堵".

  一天早晨,陈赓来到国务院西花厅.这天总理要接见民主人士,客厅里已坐满了人.陈赓一看不好闯进去,就等在门外.恰好此时他看见总理要出来上厕所,他便迅速地跟了进去.总理见他匆匆忙忙走进来,问道:"陈赓,你怎么到了这儿?"

  "总理,有几个教授的名单,请批一下!"陈赓说着就递上了名单.

  "你等一下不行吗?"

  "等一下你就走了.还是现在就批吧!"

  就这样,总理在洗手间里批了这份名单.为了给学院从各大学选调教师,周总理多次指示教育部党组织帮助解决"军工"师资问题,并亲自主持召开两次会议,请教育部、清华大学以及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文教办公室负责人来参加,专门听取学院的汇报.由于总理的全力支持,很快就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一批有名的教授、副教授.仅仅几个月时间,七十八名教授和专家就陆续从华东、中南、西南、京津地区奔赴哈尔滨.

  陈赓又请中共中央批准,从各大军区挑选了三百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成立助教队,由请来的专家教授讲课辅导.这批助教后来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仅仅一年时间,陈赓就组成了一个五百名教师、三百名实验人员的队伍.

  师资力量已初步配备,陈赓的工作效率之高可见不一般.

  陈赓一手"抓人",一手"垒窝"抓紧校舍职工宿舍建设.当时国务院决定把哈尔滨医科大的校舍拨给"军工",作为建校的立足点.

  陈赓又从哈尔滨市、中专铁路局等单位接收、租借和交换了一些房屋,大批教学、科研人员得以安顿下来.

  1953年4 月,冰城冻土未开,"军工"校舍建筑工程,即已拉开战幕.

  陈赓时刻关心施工进展情况,经常深入基建工地,遇有重大事情,他亲自同基建办公室的同志一起商谈解决.他还不顾腿伤,多次爬上脚手架同工人聊天,查看工程质量.

  仅仅七个月时间,十万平方米,三十六幢的教学科研大楼便拔地而起.

  1953年9 月1 日,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军事工程学院成立,陈赓主持开学典礼.毛泽东给该学院颁发的《训词》中盛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对于我国的国防事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在陈赓的督促下,在中央和省、市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仅仅两三年时间,就盖起了四十多万平方米的楼房,五个系的教学大楼相继矗立起来.到1958年,全院新建校舍己有二百二十一幢,五十六万多平方米,加上从医科大学接收的四万多平方米,在市内各处租赁的五万九千多平方米的旧房,共计校舍六十六万多平方米."军工"的建立凝聚着陈赓的一片心血.

  "窝"垒起来了,人"抓"来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办校了.

  关于这个问题,当时有两种看法,一方面一些老干部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理解,瞧不起那些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当时苏联教育顾问和政治顾问提出取消党委制.针对这两种意见,陈赓提出,办校一定要依靠"两老",即老教授、老干部.他常讲,"长征二万五和十年寒窗苦都是一回事,这是学院的两根支柱,缺一不可."这样,既可发挥我军优良传统,又将科学技术知识传授给青年.他常教育军队干部说:"中国革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能胜利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知识分子同样不能胜利.""不要只看到自己经过战争的考验,也要看到人家十年寒窗的刻苦钻研."他语重心长地对说怪话的同志说:"我们都是受党教育多年的党员,要协助党委主动团结知识分子."他又教育教授、专家要尊重军队干部,同他们亲密团结,合作办好学院.

  他视专家、教授为"国家最可贵的财富".他号召教授、专家要做学院的主人.在工作中,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真正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尽可能予以照顾.

  首先他在政治上给予知识分子以最大的关怀,他说:"这些人都来自旧社会,社会关系比较复杂,把问题搞清楚是必要的,但应重在表现.对他们世界观的改变也不能操之过急,应该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觉地进行改造.

  他们也是劳动者,是脑力劳动者,应该给他们组织个工会."为此,经上级批准,他在哈军工首创教育工作者协会,并由老教授周鸣■担任协会主席.

  许多专家、教授,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要求入党的人增多了.为此他亲自召集会议,向他们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优良传统作风和党员的基本条件.他对教授、专家们说:"中国共产党的大门,永远是向你们敞开的."

  有的老教授感到自己的历史、社会关系太复杂,怀疑得不到中国共产党的信任,针对这种顾虑,陈赓亲自参加了对两名表现很好,但社会关系复杂的老教授的审查工作.问题弄清后,他动员保卫部副部长当他们的入党介绍人,并参加了他们的入党宣誓仪式.

  他说:"我们党的政策是有成份论,但不唯成份论,重在表现."并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明:"我出身大地主,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曾当过蒋介石的侍卫参谋,冒着炮火救过蒋介石的命,情况够复杂的吧!

  一个人的出身成份是他自己不能选择的,但走什么道路则完全由自己决定.‘马日’事变的制造者许克祥,出身贫苦家庭,可是他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我们党内许多人出身不好,但却坚定地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一席话,那两名入党的教授听了,连连点头.

  只听他又接着说道:"我们现在困难还很多,许多人还不适应,你们应该明白你们就是学院的主人,而不是客人.办好这个学院,要靠两根柱子来支撑,你们是一根,军队老干部是一根,二者缺一不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