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_马瑞芳【完结】(12)

  易中天想:如果写出的书没人看或极少数的人看,写它做啥?

  易中天雄心勃勃地想写部 《中国美学史》,他发现,要说清楚中国美学史必须弄清楚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于是他写了随笔体《闲话中国人》。上海文艺出版社居然接受了,出版了,付稿酬了,引起反响了。易中天一鼓作气,陆续写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200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把这四部书作为“品读中国书系”推出。

  这一炮打响的四本书,到底算什么书?

  我看是:匪玉匪石、不三不四、非驴非马的书。

  你说它是学术著作?有一点儿像,没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写不出来。

  你说它是随笔?当然是,没有生动的文笔,写不出来。但仅有生动的文笔,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样写不出来。

  奇怪的是,比起那些“严肃”、“深奥”的学术著作,这个“品读中国书系”极大地增加了易中天的知名度和读者缘。

  当时易中天这样做是想改变大学的科研布局?是想改变大学的运转方向?是想有利于国计民生?……

  照我看来,易中天才想不了这么多,他不过我行我素而已。

  有这四本随笔体著作垫底,易中天讲“汉代风云人物”就如探囊取物了。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像《品人录》那样的书,就是对历史上有趣的人物,通过有趣的事件,借助妙趣横生的语言,做有趣的叙述,有趣的分析。一切的一切都在一个“趣”字。其行文,不需要怎么转变,就是优秀的电视散文。如果在讲述时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脱稿演讲,受现场气氛的鼓励再有所发挥,那就没治了,盖了帽了。

  易中天这样的教授,是所谓“人来疯”的演讲者,越是大场面越来劲,新见解和俏皮话顺嘴就来。

  “汉代风云人物”讲座,实际上是一位当代有趣人物趣话几位古代人物。很快引起观众的盎然兴趣。易中天走下讲坛亲自表演“避席”,虽然受到他家“领导”和我不约而同的质疑,却受到观众欢迎。“韩信不是螃蟹”的麻辣语言,牛刀小试,大获成功。

  易中天擅长对正史正襟危坐的记载做谐趣性化解,用活泛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讲到项羽失败时这样说:“项羽听到这个话以后,把这个人扔油锅里去了。游说他的人虽然被项羽杀了,但是项羽夺取天下,称王称帝的机会也被项羽扔油锅里去了。 ”

  把称王称帝的机会扔到油锅里去了,讲得多生动有趣?

  重录和重选

  甭听易中天吹他“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在百家讲坛,没有任何一个主讲人是从来没经过万卫和解如光们“修理”的。易中天也走过弯路。我现在就提提易中天两把不开的壶:重录节目和重选选题。

  我印象中,易中天重录节目有两次:

  一次是,易中天初到百家讲坛讲汉代风云人物,讲到汉高祖鸿门宴,他说:这个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讲了。

  万卫说: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你就不讲了?大家正是要听易中天版的鸿门宴!

  易中天一点就通。他立即明白:讲历史人物,重要的故事,即便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越发必须好好讲,要讲出自己的特殊论点,讲出自己的“派”,讲出自己的风格。那就重录吧。

  另一次是:百家讲坛2005年前录制节目时,都是让主讲人每一讲讲一个多小时,然后编导剪裁成四十五分钟。我在录制完“说聊斋”第一部分前六讲后,发现我过去每一讲都讲多了,既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编导剪裁的难度,于是2006年初我在录制第二组“神鬼狐妖”时,就故意少讲。有一次,我只讲了四十二分钟就结束,编导从楼上跑下来要求再加几分钟,我又讲了一个例子,凑成四十五分钟。我把这“成功的经验”告诉当时在录制汉代风云人物的易中天:“我今天成功地‘偷工减料’啦。”第二天易中天也照猫画虎,也“偷工减料”。他讲完之后,编导找他,“请易老师看看录制完的节目。”易中天一看,傻眼了。他 “偷工减料”过头,只讲了三十几分钟,根本不够一集。怎么办?重录!

  在百家讲坛许多专家看来,节目重录,总有点儿栽面儿,总是你这一讲没有讲好才重录吧?没想到,易中天从重录尝到了大大的甜头!此后,品三国时,他讲得不是很理想的,就主动要求重录。特别重要的哪一讲,只要觉得不是太“出彩”,一定重录。“易中天品三国”的第一讲,就是重录的。仔细推敲第一次录的跟重录的,就是有很大的不同。重录的节目,更灵动了,更活泛了,更个性化了。万卫送我品三国前两组光盘,我家的易粉就经常拿出第一集来“复习”。有一次,济南台播出品三国第一集,刚播个开头,“易粉”就说:“播错啦,这是最早录的。易大佬早就重录啦。”然后,就如数家珍说,第一次录的有什么地方跟后来重录的不一样……

  易中天曾对我说:“百家讲坛既被专家肯定也受观众欢迎的,是‘说聊斋’,没有大红大紫的,也是‘说聊斋’,为什么?你没重录过。我跟小妮子都重录过。不重录,怎么可能红呢?”

  我啼笑皆非。我是不是需要找万卫商量一下,把“说聊斋”二十四讲,包括收视率达百分之三点七的,从头至尾重新录一遍?

  易中天讲完汉代风云人物之后,就到四川去了,据说在那儿主持一个文化项目,忙得不可开交。百家讲坛跟他商量上新选题,他也慢腾腾的。解如光特地飞到四川找易中天。

  易中天说:如果让他到百家讲坛讲新选题,他想讲《水浒传》。

  解如光说:“万卫跟我的意见,你‘品三国’。”

  解如光说,万卫和他都认为,水浒的人物更平面化一点儿,没有三国人物影响大。再说,三国是个风云大起,变幻莫测的时代,更适合易中天。易中天本身的讲演风格和三国更贴近。

  解如光还说,如果拍摄“品三国”的话,易中天得全年盯上,他就是百家讲坛2006年度主讲。

  百家讲坛过去是一人一讲,从阎崇年开始,一个人讲一个大选题,万卫把这种一人一个大选题的模式定了下来,他还创造出一种新的模式:年度主讲。明确算作年度主讲的,易中天应该算第一人。此前,阎崇年、刘心武,都可以说类似于“年度主讲”。

  易中天嘟嘟哝哝:靠上去“品三国”,我其他事就干不成了。

  讲不讲“品三国”?做不做年度主讲?易中天表示:我得跟我们家“领导”商量商量。

  不久前,当我终于见到易中天口口声声称“领导”的李华时,我发现,她身上并没有多少“领导”气魄。至少,跟我们家的事必躬亲、指点到位的“领导”相比,她基本上属于“无为而治”的领导。李华是在新疆克拉玛依美丽的独山子长大的,她非常想念家乡。她告诉我:她真想回到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我听了,表示同情,因为我参加中国作协采风团到过独山子,还在独山子绿草成茵的山上野炊过。那个地方实在美极了妙极了。李华身上就明显地带有独山子绿地的清气和馨香。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