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痛并快乐着_白岩松【完结】(30)

  我这儿的直播结束,上了楼上的导播间,那里由于精彩回放还在播着,因此无论台领导还是工作人员,神情依然紧张,因为这场直播对于中央电视台来说,毕竟是一场大考,不到播出结束,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随着最后工作人员字幕单的飞过,直播顺利结束了,一瞬间,现场的所有人员似乎还没有缓过神来,屋子里出奇的安静,这一瞬间过后,压抑了很久的掌声终于爆发出来,大家一个多月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

  那一个中午的北京,景致与空气格外迷人,在台里简单吃过几口饭,我就匆匆回家了.我知道,一段日子以来,我的内心一直紧张,但家中的母亲和妻子一定比我还要紧张,这下走出考场,我该回家和他们去分享紧张后的轻松与快乐了.

  那一个下午,我和家人在京城四处闲逛,和周围人一样两面小红旗在手中拿着,看着人群中一张张喜庆的笑脸,我的快乐也在空中飞.从没有哪一天象今天这样,对中国的明天信心十足,就为今天这人群中的笑脸,中国也该创造美好的未来,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实在太不容易了!

  不停地有电话打进我的手机,好几位极有本事的外地记者开始了对我直播后的国庆采访,对最初的两位记者,有一句话我说的是一样的:五十年已经过去了,最重要的还是明天,我们都该想一想,十年后,我们将在怎样的中国和怎样的心情中去庆祝共和国六十岁的生日呢?

  这之后,我便把手机关了,在国庆的那一个下午和焰火点缀的晚上,我只想放松地在人群中游荡.

  --

  〓〓〓第十三节·遭遇洪水:多买药少买点棺材〓〓〓1998年夏季,对于我们干新闻的来说本来应该是个淡季,在我们的设想中,1997年大事不断,从小平去世到香港回归再到三峡大江截流,新闻人过了忙忙碌碌的一年,而1998年则应该是个缓冲,因为1999年是国庆五十周年,再加上澳门回归和年末的跨世纪,又会是一个不亚于1997年的忙碌之年.1998年,除了年初的两会报道和年底的改革二十年报道最为吸引人外,年中则稍显平静,大家都打算利用这段时间调整一下喘口气.

  但谁也没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人算不如天算,一场从南到北的大洪水不仅使原本想轻松一下的新闻人过了一个更忙的夏季,还把全国民众的目光都卷入其中.

  那一场大水使得那一个夏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在国人的心中留下鲜明的记忆.

  在灾难面前,中国人再次呈现出可以共患难的一种凝聚力.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些反思在洪水退后开始在我们很多人脑海中升腾起来:一个民族如果仅仅能共渡患难,而不善于在灾难过后汲取教训,那还称不上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水已经退去很久,但由此引发的反思和惊心动魄的场面却无法在我们的记忆中退去.

  *起始

  写下这个小标题,并不是想记录大水在中国南北的初起,因为对于很多和洪水打交道的人来说,这场大水的袭来,早在98年的年初就有了预兆,只是由于新闻关注的不多,最后大水的到来才显得有点突然.

  而对于我们这些干新闻的人来说,对大水的到来也并没有比民众感知的早多少.只是到了七月底,我们才意识到事情有些异样.但由于这 次洪水的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新闻没有得到全面报道的授权,因此零星关于洪水的消息,使得民众和很多记者一样,认为南北的洪水和往年一样,是偌大中国每年都少不了的小灾小难.

  但进入八月初,陆续有前方回来的记者把那里的灾情告诉我们,加上有些报道已经日显凝重,灾情的面貌开始显现,我们有些忧虑,但是大规模报道由于授权有限,还没有到全面铺开的时候.

  8月8日是个周末,我们《东方时空》的一些人在郊外开会,探讨《东方时空》节目改版方案,会议很成功,一个接近清晰的改版方案出现在我们面前,大家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回到城里,准备在8月10号那个星期一向领导汇报.

  而从8月9号开始,正好赶上我值《东方时空》的主持班.一进城,我就买了好几份报纸,结果在《北京青年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北京搞了一个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北京有很多人愿意到抗洪前线当志愿者.由于这时候,我们已经对洪水的真实情况有所了解,也多了些不同以往的沉重感,因此我觉得这条消息透露出来一种精神,因此我就在8月10号的《东方时空》《面对面》栏目中谈到了这个消息和前方的水情,并在节目中呼吁:人们想帮助前线的心情迫切,有关接受捐赠的部门能不能公开电话.地址,让人们的爱心有释放的地方.

  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就在这期节目播出的当天,关于洪水报道的计划全面铺开,一个忙碌的夏季开始了.

  八月十号中午,我们被呼到台里,领导向我们传达报道精神:从今天开始,全国新闻界要全面介入到抗洪抢险的报道中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火速制定了各个节目的报道计划,当天 便有很多记者开赴前线.但由于路途耽搁和情况不熟,和洪水有关的节目大量做出来还需要时间,因此我们首先要在《东方时空》节目中做应急反映.我提议,由于《东方时空》是CCTV每天第一档节目,因此我们应该每天半夜采访我们已派到前方的记者,填补夜间到凌晨这段报道空白,领导同意了我的提议.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变成每天晚上9点上班,先归纳其它新闻的报道,然后确定我们采访前线的哪一个点和让他报道什么.大约每天午夜过后,拨通前方记者的电话,让他进行详细报道.就这样每天清晨的《东方时空》节目中,我们都用最快的速度把前方几个小时前的抗洪情况呈现在关注水情的观众们面前.

  这样的报道方式让前方的记者吃了很多苦,他们白天要拍摄,晚上要报道,休息的时间自然减少,加上每次报道都在大堤上,气候条件恶劣,受的苦我们在后方是难以想像的,但是却从没有人抱怨.只是有一位记者曾在报道之后在电话里笑着对我说:"刚才由于现场报道无法分神,蚊子都快把我给吃了."他象说笑话一样把这件事轻描淡写地忽略过去,让我感叹不已,我在后方而他们在前方,自己忽然有一种当逃兵的感觉.

  紧张的一周一闪就过去了,这一个星期的各种媒介上,水情、水势、抗洪的场面占据了绝对的份量.此次洪水之猛,终于在国人心中留下深深印记.由于媒介的全面介入,中国南北大抗洪终于成为1998年夏季的中国景观.

  由于CCTV新闻中心主任孙玉胜都已经奔赴前线,我们《东方时空》节目改版计划自然在洪水中泡汤,但已经没有人顾得上这些了.

  8月16日 抗洪中最关键的一天.

  8月16日是一个星期天,但在洪水面前,很多人在这一天却比平常的日子还要忙碌.

  至少在水利部的防汛指挥部里,气氛就异常地紧张.

  这一天下午,我们去水利部采访当时 的水利部长钮茂生.

  几年前,我曾采访过当时的林业部长徐有芳,他对我说:"在中国,林业部长和水利部长是风险最大的位置.水火往往无情,每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这两个部长的日子难过极了,就是在平时都能感觉到头上一支利剑高悬在头上."因此在采访的路上,我就在想:大水在中国南北漫延,钮茂生部长该过着怎样没白天没黑夜的日子?可以想象:几天没在电视新闻上看见钮茂生,老百姓都会有着诸多的议论,那作为当事人,钮部长更是压力巨大吧?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白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