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胡适人生智慧书_闫晗【完结】(40)

  胡适的演讲,让在场的小姐们颇有些不安。不过,他已经说得比较委婉含蓄了。按照佛教的说法,更是骇人,多美丽的人儿都是一团骨、肉、血、肠,活着如此,死了更是被鸦雀啄食、蛆虫拱咬。虽然让人无法接受,然而,这便是生命的真相。爱多缠绵,唯有猛药才能遏制。这也是为什么金庸写人中情花之毒,要用断肠草来解。世上无处寻得断肠草,佛教就教人用不净观参透生命,斩断情缘。

  如花美眷,抵不住似水流年。艳丽如桃花瓣的脸颊,闪亮如星子的眼眸,都敌不过时间的摧残。深陷情欲无法自拔的人,被情所苦无法自己的人,闭上双眼眼前晃动的都是一张张明丽的面孔。要想了断这爱恋,就要想想心中所爱的人青春逝去、红颜不再的模样。这样想也许会觉得有几许失落,毕竟要好过内心难言的苦痛。

  再艳丽的牡丹也会凋萎,再娇美的芍药也会零落成泥。花朵在和风香露中绽放,最终会归于脚下陈腐的泥土。被人所迷恋的美貌,亦如清早茂密青草间晶莹的露珠,纵有珠宝璎珞的光华璀璨,也会在转瞬间消失不见。胡适想通过演讲告诉大家,人的外貌不过是一副皮囊,有美艳到极致的一刻,也有衰老腐朽的一天。参透生命,会发现所有的莹润与美都没有永恒,何必为其喜忧,何必为其挂念。花开花落几春风,云起云飞是常态。明白了这些,自然有清凉雨露熄灭心头爱欲之火,不再为情痛苦,为爱焦灼。

  (本章完)

  第59章 印度禅重在“定”,中国禅重在“慧”

  第十三章3 印度禅重在“定”,中国禅重在“慧”

  印度禅重在“定”;中国禅重在“慧”。

  ——《中国禅学的发展》

  中国有禅,印度也有禅。中国禅与印度禅,有相似点亦有不同点。

  佛教有三大法门:戒、定、慧。“戒”是守戒, “定”,就是禅, “慧”,就是了解。有些人理解的禅就是打坐,那种认识是很浮浅的。胡适认为,中国禅与印度禅的不同就在于,在中国禅的 “慧”包括“定”,其中“慧”的成分多,并且还包括了“戒”;印度禅 “定”包括“慧”,“定”的成分居多。

  根据胡适的考证, 印度禅的前身是“瑜伽”。古代瑜伽的方法,在印度很流行,而且在佛教出现之前就已存在。佛教后来吸纳了瑜伽作为修行的方法。佛教的发展方向是“智”的道路,在追求“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瑜伽。后来佛家把给这种修行方式命名为便是“禅”。

  胡适在《中国禅学的发展》一文中用两个故事说明了印度禅与中国禅的不同。

  印度流传着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题是教人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某时代,有一个国王,想找一个宰相。后来找到一个可以当宰相的人,先说要杀他,经人解说,于是要他用一个盘子,盛上满盘子油,从东城捧到西城,不准滴出一滴,否则杀头。这个条件,很不容易做到。他走到路上,有他的父母、妻子哭他,他没有看见。有顶美的女人,从他身边走过,看的人不知有多少,他没有看见。后来忽然又来了一个疯象,吓得满街的人乱跑乱跳,可是他一心一意在盘子上,仍然没有看见。不久又遇到皇宫失火,一时救火抢火,闹得纷乱不堪,并且在殿梁上的一巢马蜂,被火烧出,到处飞着螫人,这人虽然被螫了几下,可是始终没有感觉到,仍然专心致志地捧着油盘往前走。最后,他竟达到了目的地,一滴油也没有滴下来。

  于是国王便拜他做宰相,以为一个人做事,能够这样专心,便是喜马拉雅山,也可以平下来,何况其他!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定”在印度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1世纪时,中国的法演和尚,也曾经讲了一个故事,生动地讲述了中国禅“慧”的意味:

  五祖寺中有一个和尚,有人问他禅是什么,他说:“有两个贼,一个老贼,一个小贼。老贼年纪大了,有一天,他的儿子问他:‘爸爸!您老了,告诉我找饭吃的法子吧!’老贼不好推却,便答应了。

  “一到晚上,老贼就把小贼带到一富人家,挖了一个洞,进到屋里。用百宝囊的钥匙,将一个大柜子的锁开开,打开柜门,叫他儿子进到里边。等他儿子进去之后,他又把柜子锁了,并且大喊:‘有贼!有贼!’他便走了。

  “富人家听说有贼,赶急起来搜查,搜查结果,东西没丢,贼也没有看见,仍然睡去。这时锁在柜子里的小贼,不晓得他父亲什么用意,只想怎样才能逃出去,于是就学老鼠咬衣裳的声音。一会儿,里边太大听到,就叫丫环掌灯来看衣服。刚一开开柜子,这小贼一跃而出,一掌把丫环打倒,把灯吹灭,竟逃走了。

  “富人家发觉后,又派人直追。追到河边,这小贼情急智生,把一块大石头抛在河里,自己绕着道儿回去了。

  “到得家里,看见他父亲正在喝酒,就埋怨他父亲为什么把他锁在柜子里。他父亲只问他怎样出来的。他把经过说了之后,老贼便掀髯微笑道:‘你此后不愁没有饭吃了!’

  “像这小贼能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便是禅了。”

  上面两个故事,一个讲述了印度禅,一个说到了中国禅。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印度禅重在专心,修行时要尽力做到不受外界任何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定”。而中国禅是要做到打破障碍,超脱一切,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就需要运用到“慧”。

  禅法传到中国以后,分了两个不同时期:第一可叫做过渡时期,即中国人开始理解印度的禅法;第二个时期叫做中国禅。胡适分析认为,在过渡时期,禅法保持着印度特色,戒、定、慧三大法门以“慧”最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定”。修行的排序是慧、戒、定,即是说先要理解宗教,然后才能修行、打坐行经,达到微妙的境界。后来,随着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对知识分子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知识分子是讲智慧,所以“慧”才在禅法中占有了重要地位,中国禅也由此产生,并且发展成了一种主流文化。

  (本章完)

  第60章 马祖:不靠语言文字说法

  第十三章4 马祖:不靠语言文字说法

  他(马祖)的宗旨是“触类是道,任心为修”,如扬眉,动目,笑笑,哈哈,咳嗽,想想,皆是佛事。

  ——《中国禅学的发展》

  一直以来,佛教引导信徒们用“渐修”的方法修行,南宗的慧能则提倡一种革命性的修行方法:“顿悟”。“顿悟”讲究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

  马祖道一,本是北派的弟子,又受了南派的影响,所以他所创立的修行方法,是先承认了渐修,然后叫你怎么样渐修顿悟,顿悟而又渐修。他的宗旨是“触类是道,任心为修”,他是不靠语言文字来解说传授禅的奥秘的,生活中诸如扬扬眉毛,动动眼睛,甚至是笑声、咳嗽之类的小事,都是他帮助弟子直面本性的契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