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平常茶,非常道_林清玄【完结】(10)

  由于炒茶王比赛需时甚久,王家扬会长建议我:“何不到乾隆采过茶的地方看看?”

  我们于是沿着山道散步到御茶社去看乾隆采过的十八株御茶。杭州的朋友陈正中告诉我,那十八株御茶在清明前上过拍卖会,拍卖价每斤三十万人民币,创下历史的新高价。我心里盘算着:三十万人民币不就是超过百万台币了,怎么可能?

  正中说:“那是因为稀有,想想看,三十万就能喝到与乾隆皇帝一样的茶,对有钱人是多么有吸引力!”

  步行约二十分钟就到了乾隆采撷茶叶的“十八蓬御茶”,茶并无特异之处,但用围墙圈了起来,成为一个著名的观光景点。我想到那些茶叶一斤值百万台币,忍不住摘了数片放在口中咀嚼。不知是心理作祟,还是清明的龙井原来就好,只觉一股清香直透胸臆,正中说:“难得吃到御茶,多吃几片吧!”

  我嚼了满口御茶,深深地呼吸,感慨地说:“我们站在皇帝站过的土地,吃了皇帝吃过的茶,呼吸了和皇帝一样的空气,但我们一分钱也没有花呀!”

  乾隆采御茶的地方,称为“狮子峰”,是真正龙井茶的产地,方圆只有三千米左右。

  但是,由于狮子峰的龙井茶实在太少了,后来在西湖诸峰的茶都称为“西湖龙井茶”,早年,西湖龙井茶分为四个品类:

  产于狮子峰、龙井寺一带的称为“真正龙井茶”。

  产于云栖、虎跑、梅家坞一带的称为“正路龙井茶”。

  产于翁家山、杨梅岭、四眼井、九溪等地的称为“本山龙井茶”。

  产于留下、上泗等地的称为“四路龙井茶”。

  到了一九五三年,浙江省茶叶公司把龙井茶简化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和“西湖龙井”三个品类,直到一九六五年起,全部称为“西湖龙井”。

  不管龙井如何分类,善于品茶的人都知道还是狮峰的龙井最好,至于为何同样在西湖诸山,狮峰的龙井会最好呢?清朝的程淯在《龙井访茶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龙井之山,为青石,水质略咸,含碱颇重。沙壤相杂,而沙三之一而强。其色鼠褐,产茶最良。迤东迤南,土赤如血,泉虽甘而茶味转劣。故龙井佳茗,意不能越此方里之外,地限之也。”

  如果以地质做为严格的标准,真正的龙井茶实在很有限,也正是我站在御茶园放眼四望那小小的一亩地而已。我蹲下来检视土地,果然如程淯所说,是鼠褐色,含有约三分之一的砂石,可见程淯是一个细腻的观察者。

  正因为龙井茶的产地如此之小,产量如此有限,自古以来,都是一两难求的。

  龙井茶的历史十分悠久,在陆羽《茶经·八之出》中就记载:“钱塘(即今杭州)生天竺、灵聊二寺。”可见早在唐朝就有龙井茶,但龙井茶成为名茶则是在元代之后。“元四大家”之一的诗人虞集,晚年寓居杭州,在游龙井时喝到了用龙井泉烹煎的雨前春茶,吟有《次邓文原游龙井》的名诗,对龙井茶赞不绝口:

  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

  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

  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

  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嗽。

  虞集把“雨前龙井”比作黄金之芽,而茶汤清澈到可以做为群山的倒影,含在口中,舍不得动一下口、舍不得吞下的小心翼翼的情景描绘得生动万分。

  到了明朝,龙井茶更为有名,诗人孙一元曾赋《饮龙井》诗:

  眼底闲云乱不开,偶随麋鹿入云来。

  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到了万历年间,龙井茶已是一叶难求了,诗人于若瀛的诗有“一串应输钱五万”之句,意思是说一串相当于四到五两的龙井茶,价格值五万钱。

  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

  飞流密泊写幽壑,石磴纡曲片云冷。

  拄杖寻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

  铜瓶试取烹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

  中顶无须忧兽迹,湖州岂惧涸金沙。

  漫道白芽双井嫩,未必红泥方印嘉。

  世人品茶未尝见,但说天池与阳羡。

  岂知新茗煮新泉,团黄分冽浮瓯面。

  二枪浪自附三篇,一串应输钱五万。

  诗人喝了龙井茶后大为感慨,认为龙井茶的品质超过四川蒙山的蒙顶茶、江西修水的双井茶、江佃虎丘的天池茶、江苏宜兴的阳羡茶,甚至还胜过团黄茶,可见他对井龙的评价之高。

  由于天下人都说龙井茶好,清康熙皇帝就在杭州设了“行宫”,并把龙井茶列为贡品,任何一种东西只要被皇帝看中,就会变得更珍贵稀有,就更难得到了。

  程淯的《龙井访茶记》一开头就写道:

  “龙井以茶名天下,在杭州曰本山。言本地之山,产此佳品,旌之也。然真者极难得,无论市中所称本山,非出自龙井;即至龙井寺,烹自龙井僧,亦未必果为龙井所产之茶也。”

  可见早在清朝宣统年间,真正的龙井茶就不易得,即使是到了龙井村,由龙井寺的和尚泡的茶都不一定是龙井真茶,何况是别的地方。

  李敏达在《西湖志》里说:“在胡公庙前,地不满一亩,岁产茶不及一斤,以贡上方。斯乃龙井之冢嫡,厥为无上之品。”

  原来,真正的龙井,一年才产一斤茶,都献给皇上了,哪里还有龙井茶呢?

  幸好现在的茶区扩大许多,产茶的方法也研究改进,总算平民百姓也可以喝到龙井茶了。

  对龙井茶非常有研究的浙江图书公司老总毛振声,有一次和我在西湖边的茶馆喝龙井茶,对我说:“真正的明前龙井很少有机会流落到外乡,原因之一是产量太少,光是杭州人就不够喝。原因之二是杭州嗜茶的人多,再贵的龙井,也有人敢喝。”

  龙井茶,特别是明前的真正龙井茶,到底有多贵呢?

  毛先生说:“最早采的茶一斤一千元人民币是很普遍的,如果像去年收成不好,一斤明前茶要三千元才买得到。但是龙井茶是当日采制,所以从清明前到谷雨后,每天的价格都不一样,而且价差甚大。清明前一天采的卖到一千元一斤,后一天则是五百元,这是外地人很难了解的。龙井茶的神奇也就在这里,每天采的茶味道都是不同的呀!”

  毛先生的话使我想起欧阳修写过的几句诗: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我们时常为台湾的高山茶、冻顶乌龙的价格昂贵而感慨,但比起杭州的龙井茶也为之逊色了!

  杭州嗜茶的人,以天价买来明前或雨前的龙井(最稀有的是“三前摘翠”,即社前、明前、雨前),会一两一两分开,以白棉纸包好,外面再包一层厚纸,置于瓮中,放在阴凉之处,每回只取出一两,余茶的香气才不致泄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