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云上_林清玄【完结】(16)

  另一次是在纽约的大都会美术馆,这里有一个著名的“印象馆”,我选了一个人比较少的星期一,专门去看印象馆,印象馆的屋顶全是玻璃罩子,光线倾盆的泼下来。

  在印象馆,所有印象派时期的大师们都在这里集合了,马奈、莫内、雷诺阿、德加、塞尚、季拉、高更、罗德列克,无一不是闪射着光芒的巨星,当然怎么也不会没有梵高这位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荷兰画家。

  印象馆是方形的,人站在中间可以四边环顾,梵高展出的位置正好在高更和塞尚的中间。在那里有两幅画最令我感动。一是他著名的自画像,画家好像用生命的汁液注入自己的形象里,在一团火里燃烧;另一幅是黄花,每一朵花都扭动着,好像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开放出来,充满了生命的喜悦,又仿佛生在盆于里有无限的委屈。

  静静地仔细地看完梵高的画,我把自己的位置退到印象馆的中间,想要看看别人怎么欣赏梵高的画,当他们看时会有什么表情。然后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人走到他的画前停驻的时间总是最长,尤其是走到他的自画像前显得特别庄重而安静,就如同面对着真正的梵高,听着他激动而热烈的言语。

  我突然有一个怪异的想法,如果艺术家也可以投票,在印象馆里的得票数最高的一定是梵高。如果能投两位,那么一定是梵高最高,高更第二。

  这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理由,最最重要的是,我们不是投给梵高,而是投给燃烧的感情一票。任何真正燃烧生命而发皇出来的艺术,必然都带有感人的因素。

  其实,梵高作画的时间不长,他真正作画只有十年的时间,他早年的志愿是文学家或宗教家(为矿区的人们殉道)。十年的时间他的每一幅画都像有噼噼啪啪的裂帛之声,他燃烧,并且拉开胸膛,让人们看见他火热的心。我们走进梵高的世界,犹如一只饥饿的蜜蜂飞进了开放大多花朵的园子,我们迷惑了,是什么力量让人达到这种情感的无限呢?

  在这个逐渐理性冷酷的世界,人总是抑制着自己的情感,像梵高这样的艺术家已经愈来愈少,因此,如果有一个对艺术家投票的机会,我想我会和众人一样,投给燃烧的感情一票。

  ——一九八二年五月七日

  ---------------------------------------------------------------------------

  闲话人走茶凉

  “人走茶凉”是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喟。《史记、汲郑列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典型事例:“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用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翟公可以说是深谙个中滋味。

  当然,并非人人对此都有切肤之感。其实,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说这话的大多是些有身份有派头有脸面的“人物”,特别是曾经居官而又已“下野”的人,说起来更是情真意切,憎恶之情溢于言表。而占绝大多数的寻常百姓对此倒是显得很有涵养,不温不火,怡然自得。原因其实很简单,“台上台下”的巨大反差导致心理失衡而已。

  想当初,人在位上,炙手可热之时,出门有人鸣罗开道,讲话有人代拟草稿,公事有下属代劳,私事有人办理周到,言必称指示,行必谓亲自,家居平日客来客往,逢年过节更是热热闹闹,上下其手,左右逢源,何其风光,何其意得志满!然而,曾几何时,或因年老昏聩而致仕,或因东窗事发而下狱,或因庸碌无为而下野……昔日的威风犹如秋叶经风一般,瞬间便零落无遗,只剩下门前冷落车马稀、坐观行云一孤人。这时节,饭要亲自去烧,水要亲自去打,路要亲自去走,事要亲自去办(求人办)。前后对照,判若云泥。简直象一首“古妇诗”里说到的:“昨夜金衩坐翠楼,今朝铁索上孤舟”一样,反差如此之大,怎不叫人柔肠寸断!而且,千不该万不该的是,昔日的荣光虽已不再,可那思维习惯,那“风度”,那“气魄”却依然。眼瞅着自己的话没人听了,自己的事没人办了,自己的坐骑由别人享受了,自己的“客人”不再登门“添乱”了,心里怎能不着急、上火带憋气,可又无可奈何,只好长叹一声:“唉,人一走,茶就凉啊!”

  平心而论,昔日的风光有一部分是由于官位本身所赋予的权威在起作用,因为担负一定领导职务,自然享有相应的决策、指令和实施行政的权力,这样的威望自然随着“无官一身轻”而削减了。对此,恐怕任何人都能坦然接受。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容易忘却的倒是在其位时由于自己的私心杂念作怪而招致肖小咸集所烘托出的不正常的气氛和心理享受。因此,一旦失势或失官,周围人便如苍蝇一般轰然而散,自己再也无人问津,这才是最让人陡生世态炎凉之感的真正原因。

  因此,在其位时谋其政,亲贤人、远小人,光明磊落,不搞朋党,退位后才能淡泊宁静,安之若素,乐而无怨。如果贪恋权势,私欲熏心,不得已而退位后,自然不容易接受台上台下的巨大反差,叹一声“人走茶凉”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了。

  这也正是宋代朝官吴虔裕宣称“我纵僵仆阶下,断不学……七十致仕”的真正原因。能想到这一层,翟公大约也不会在门上大书特书了吧?

  ---------------------------------------------------------------------------

  买馒头

  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

  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掀开。

  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烟四溢了。

  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于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清早,谢谢各位捧场。”

  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

  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

  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

  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钱干

  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

  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滋味。

  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

  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

  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确实,六元一个的馒头,足够乞丐饱食一餐了。)

  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