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_心缘【完结】(128)

  唐诗中有:“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的千古佳句。可见唐代连边塞胡女、市井商妇都如此通晓音乐,那演奏大家的技艺是可想而知了。

  在众多的舞蹈表演家当中,最为特殊的一位莫过于名闻遐迩的公孙大娘,其剑器舞的技艺炉火纯青,达到“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境界。

  而普通百姓对歌舞活动的喜爱也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每到节日,上至宫廷下至朝野,男男女女手牵着手盘旋進退,边舞边唱夜以续日,称为“踏歌”。单单公元713年上元节那一天,宫中通宵达旦踏歌的宫女就有三千多人;天宝年间唐玄宗更在宫外搭起山棚,架起灯楼高二十余丈,悬挂灯轮五万盏,光照方圆百里。人民倾城而出,在火轮灯树下又唱又跳一连踏歌三日三夜,欢乐之极未之见也。

  石刻和雕刻艺术

  大足石刻艺术

  重庆大足县境内,有唐宋以来石刻造像100余处,6万余尊,总称大足石刻。其中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山、宝顶山摩岩造像规模最大、最集中,最为壮观。

  北山摩岩造像,位于县城西北1公里,创于晚唐,历经五代、两宋,雕刻诸佛、菩萨等,造像近万尊,以精美典雅著称于世。唐代人物形象端庄丰满,气质浑厚;刻工精湛,人神合壁。

  龙门石窟雕塑

  龙门石窟的雕塑大规模开凿于北魏和唐代。现存窟龛二千一百多个,佛塔四十余座,碑刻题记三千六百块左右,全山造像十万余躯。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气势宏伟,雕琢精湛,唐高宗李治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完成,为龙门唐代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精美而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石窟。主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面容丰满秀丽,双目宁静,嘴角徽露笑意。两旁迦叶肃穆持重,阿难温顺虔诚,菩萨端严矜持,天王蹙眉怒目,力士雄强威武。奉先寺群像的布局、形象的赌徒、神情的刻卉,都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体现出唐代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

  万佛洞建于唐高宗李治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完成。因洞内南北壁上满刻着小佛,约共一万五千余尊,故称万佛洞。正壁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后壁雕刻五十四枝莲花,每枝莲花上坐一菩萨或供养人,形象别致。南北壁基刻伎尔人,舞者衣带飘扬、婀娜多姿;奏乐者手执乐器,形像生动。洞外南壁观世音菩萨,左手提净瓶,右手举麈尾,比例匀称适度,体态动静都赢得划得较为自然。木塔建造在高大台基上,台基高4米余,分上下两层。上层的台基和月台各角,都有角石,从角石上突起的狮子来看,雕刻风格古朴,应是辽代的贵物。木塔总高67.31米,其中塔刹高约10米。塔平面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米。塔有五个明层,各层间又夹有暗层,实为九层。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塔的整体比例适当,其外形也显得稳重而庄严。

  敦煌石窟雕塑

  莫高窟唐现存492个石窟中,唐朝时建造的就有247洞。

  隋唐为莫高窟的全盛时期,特别在唐朝。佛教达到了鼎盛时期,石窟的开凿也進入了鼎盛时期。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南北朝。唐代时出现了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了天国的壮丽图景。

  乐山大佛

  俗称“游峨眉必朝大佛”。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的凌云山上,为凌云山临江的整片石壁,全靠人力开凿凹進石刻而成的坐佛像,高71米,头高 14.7米,耳长6.72米,鼻长5.3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9米、长11米,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佛像。这尊大佛像,双手抚膝,神情肃穆,目视着莽莽大江。它不仅体型巨大,而且雕刻技术高超,结构匀称,比例适宜,线条流畅。头部身上还巧妙的暗藏排水系统,以避免水流冲击,减弱风化。在佛窟左面岩壁上,有一条与大佛同时开凿的险峻栈道,因其盘旋九曲,故名“九曲栈道”。 从栈道可下到大佛的脚底处。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高宗开元初年(713年),历时90年方竣工。当时凌云寺名僧海通见三江汇合处,每逢洪水季节便水患不断,遂蒙生修建大佛的念头,想借此以镇水妖。于是他历尽艰辛,四处化缘历时20年积资。海通没等到大佛建成即过世。后经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继续将其建成。现凌云山顶的海师洞,传为海通修习之所,洞内有海通塑像,高2米,盘膝而坐,手捧装有眼珠的托盘,面容刚毅,威不可犯。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像。千百年来,人说这里“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一是说坐佛之大,二是指佛教文化的浓郁。很奇妙的是,在大佛附近的江边还有一尊自然形成的、十分逼真的睡佛,它的头、手、脚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而成,著名的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型睡佛的胸部位置。

  建筑篇

  大雁塔

  唐朝辉煌的建筑成就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城市、宫殿、寺观、陵墓、民居、园林、作坊、店肆等等。唐代帝王陵墓主要在关中一带,规模十分宏大,以乾陵为代表,多是依山为陵,不另起坟;民居、作坊和店肆早已没有实物,只能从绘画中得到一些零散的资料;城市布局与宫殿我们在前面的帝京篇中已有描述。

  大唐建筑的特点

  初唐建筑具有质朴、雄浑、开阔的风貌,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说:“余见天下州之为唐旧治者,其城廓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廨舍之为唐旧创者,其基址必皆宏敞。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陋。”

  唐长安城就比清朝包括外城在内的北京城还大出三分之一,长安太极宫面积达4平方公里,为北京紫禁城的六倍,更不用提大明宫中的麟德殿,共由四殿组合而成,占地5000多平方米,各代建筑望尘莫及。

  精确的木构

  唐初的木构架建筑都十分简洁明确,无任何多余构件,柱、梁、斗拱、昂等是基本构件,各构件的尺度有着准确的比例。个别建筑单体包括殿堂、层楼、角楼、门、阙、廊、塔、台、桥等,所使用的主要的建筑部件几乎全是木制材料,许多殿堂甚至不用一颗铁钉和楔子,其稳固的结构和优美的造型达到令人惊叹的地步。《二十六史》记载武则天曾两次在洛阳建明堂,高达二百九十尺,方三百尺,内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说明它是以木作为中心柱连接所有承重木构件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牢固。可惜相隔一千多年后,唐代的原建筑几乎损毁殆尽,我们只能从仅存的几座唐塔、一座小寺庙和绘画中一窥其玄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