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自然与人生的盛宴—莎士比亚戏剧_黄乔生【完结】(2)

  [社会文学] 《自然与人生的盛宴—莎士比亚戏剧》作者:黄乔生【完结】

  内容简介

  文艺复兴是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这些巨人品德高尚、热 情、多才多艺。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 (1564—1616)就是其中的一位。

  莎士比亚戏剧描写了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 象,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他以罕有的热情歌颂人文主义思想的胜利,提倡 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读他的剧作不仅能得到对社会人生广度和深度上 的认识,而且会产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前途的坚定信心。他不只属于一 个时代和英国一个国家,他属于所有的世纪和全世界。

  写给青少年的话 (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 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 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 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 为了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 大机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 过去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 起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 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 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 “道 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 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 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 分。因此,培养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 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 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 6 辑85册,依类别分为:(一)国别、地区文学史,(二)分体文学史,(三) 文学运动、流派、思潮, (四)文学比较、交流,(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 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 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 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 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 介绍。丛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 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 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 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 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 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 1993年国庆节于北京

  ----------------------- Page 4-----------------------

  莎士比亚身世之谜 莎士比亚,一个多么煊赫的名字,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天才。面对《莎 士比亚全集》里的三十七部剧本,两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我们 只有顶礼膜拜,献上热烈的赞美:雄伟、壮丽、丰富,堪与大自然媲美;广 阔而又细腻有如人的心灵;充沛的语言象阳光一样普照万物…… 然而我们的语言太贫乏了。 而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 自莎士比亚去世到现在的三百多年间,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那 就是,历史上真的有过这样一位剧作家吗?为什么有这种怀疑?是因为他太 伟大,他的艺术太高超以致于后世的人们不能理解,遂疑心是出自天工而非 人力?或者是因为时代久远,作者的生平事迹湮没无闻?本来,有了实实在 在的全集,即使我们对作者的生平了解不多或根本不了解,也不会影响我们 对优美作品的欣赏。 但人们追求真理和科学准确性的信念是坚定的。而且知人论事,对于更 好理解和欣赏作品也大有裨益。在西方文学史上,学者们对古希腊的英雄史 诗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属名也曾有过长时间的争论。行吟的盲诗人 荷马真的存在吗?是他创作了这两部巨著,还是他整理人民群众中流传的故 事,编纂而成?关于莎士比亚身世的争论,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那就是, 从有限的传记材料中知道他出身低微,文化修养很低,有些人就认定如此多 的杰作不可能是他所写,现在归在他的名下的这些作品出自他人之手。 不少人认为这个人是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大哲学家、政治家弗兰西斯·培 根,这个观点早在十八世纪就由赫伯特·劳伦斯提出,后来又由很多人继而 详加论证。如一个美国学者从莎剧中表达的哲学思想与培根思想的一致处入 手,认为这些剧本即便不是由培根创作,也是由以培根为首的一个创作集体 写成的。但无论怎样的攀扯,这些论证中的一个致命的缺陷是,培根并不擅 长戏剧。 几乎所有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有身份有名望的人都被这么审查过。路特 兰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骚桑普顿伯爵等等,甚至伊丽莎白女王本人 也是一个。还有人说这些剧本的作者不是出生在斯特拉福镇的那个乡巴佬, 而是另一个同名的人,而他就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私生子!从论证到猜测又到 狂想,已经不着边际了。也有的人旁敲侧击,迂回包抄,提出这些剧本的作 者不是英国人而应是意大利人、或法国人,或爱尔兰人。直到二十世纪九十 年代,在外交上长期与欧美盟国对抗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上校还根据莎剧 中的某些人物情节提出,这些剧本的作者应是非洲人。一时舆论哗然。 这些猜测听起来未免可笑,但象中国人在 “红学”研究中表现出的考据 热情一样,这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人们想多了解作者的生平,为的 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无论这些剧作多么美妙绝伦,它们不是横空出世,孤零零无所依傍的, 它们与戏剧传统关系密切,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作品颇多相似之处。许多考 据家就把注意力放在这里。不少人认为这些剧作出自那时代一个著名剧作家 克斯多夫·马洛 (1563—1593)之手。曾经有人坚持要挖马洛的墓,声称其 中藏有莎剧的手稿。美国人在这方面热情甚高。有一位叫卡尔文·霍夫曼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