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拈花菩提_林清玄【完结】(20)

  唐先生又说:“人要回复小孩子的心境,第一是要少忧虑。第二是要从容。”

  我想,人要修行也是如此,太忧虑和太焦虑的人是难以修行的。

  正如禅师说的:“快乐无忧是佛!”

  说得那么好,孩子是快乐无忧的,看到孩子我们也应该生起佛想。

  单纯之不易

  读赵州从谂禅师的公案,有几个非常有名:

  一、僧问:“学人迷昧,乞师指示。”

  师云:“吃粥也未?”

  僧云:“吃粥也。”

  师云:“洗钵去。”

  其僧忽然醒悟。

  二、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

  曰:“曾到。”

  师曰:“吃茶去!”

  又问僧,僧曰:“不曾到。”

  师曰:“吃茶去!”

  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

  师召院主,院主应“喏!”

  师曰:“吃茶去!”

  三、问僧:“一日看多少经?”

  曰:“或七八或十卷。”

  师云:“ 黎不会看经。”

  曰:“和尚一日看多少?”

  师云:“老僧一日只看一字。”

  从前不太能体会这些公案,今天忽有所悟,原来赵州的教化是在说“单纯”两字。禅者的首要在单纯,想那么多干什么,只要自心秦然,了了见之,则单纯地生活着就够了。正如有人问他说二十四小时是如何用心,他说:“汝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你被二十四小时所转动,我却转动二十四小时)他还说:“老僧行脚时,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除外更无别用心处。”

  多么好!不杂用心不正是单纯吗?

  关于这一点,黄檗希迁禅师说得很好!

  “凡人皆逐境生心,心随欣厌。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则境空,境空则心灭。不忘心而除境,境不可除,只益纷扰耳。故万法唯心,心不可得,复何求哉?。。。。。。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空,不知自心本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所以,历代祖师都是单纯的人,我们要入菩提,要先直心,先成为一个单纯的人。

  及时

  近人陈建民居士有一首诗《悼老丐》,我非常喜欢:

  老丐吹箫博小资,

  年来气力已难支,

  忽传饿毙松林里,

  始悔从前未博施。

  写的是他听见了路旁老乞丐因饥饿死在松林里,懊悔自已从前没有好好布施这位乞丐。这首词意简洁的诗,很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就是做什么事都应该“及时”,此时此地有意义的事,到彼时彼地可能就成粪土了,因此,此生此世应为之事,也不应寄望到来生来世。

  世人只知道要及时行乐,但不知一切行为都应及时,“及时”的精神就是“当下”的精神,也正是“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精神。

  陈居士的另外有一首诗:

  蚁虫原是阿弥陀,

  敢谤弥陀别有多;

  供罢红糖何所见?

  黄金为地在娑婆。

  劝勉净土行者应该对待一只蚁虫的慈悲犹如崇敬阿弥陀佛的心情,如果不能在最细微处有慈悲,就很难与阿弥陀佛相应。最令人动容的是后面两句,当我们为蚁虫供养了红糖,蚁虫所见的世界就如同是黄金遍地的佛国了。

  对蚁虫而言,红糖铺地就它的净土,因而净土究在何处?自然是在心地,一个人心地“及时”在光明里、在慈悲中、在觉醒处,当时当刻,就在净土里了。能常常及时净土,就更有机会进入佛菩萨真实的净土了。

  当我们起了善念慈悲时,不要隐忍走过,而要及时实践,因为说不定一走过去,明天就听到老丐饿死在松林的消息。

  “及时”说的不只是心念,而是实践!

  被箭射中

  古代战场上,一个兵被敌人的箭射中了,他的同伴赶过去救他,发现这个被箭射中的兵不但没死,也没有受伤,甚至不痛也不流血,大家把他身上的箭拔起,他原来串的在别处的病反而被治好了。

  后来又有一个兵这样。

  后来又有许多的兵是这样。

  有一些比较敏感的兵留心到这种现象,加以研究,就发展成针灸,传说这已经是公元二千六百年前的事了。

  我喜欢关于这个针灸来源的传说,在我们的生命的过程里也是这样。有时我们会被箭射中,但是箭不一定能射伤我们,反倒可能激发我们新的力量,治疗我们旧的伤痕。

  我还喜欢针灸对人体全然的观点,倒如针灸麻醉,进行眼睛手术,针是插在耳朵后面;进行颈部手术时,针是插在手上和脚下;进行卵巢手术时,针是插在鼻梁两端。。。。。。身体各部分都有神秘的关联,精神何尝不是如此呢?

  因此,我们反观自己的身、口、意应有一个全然的观点。

  纯粹的法门

  在西藏有一则故事,是说有一位噶当派的祖师有一天比平时卖力地打扫佛堂,因为他知道有位大功德主即将来访,而他心里想:“如果我把佛堂打扫得更干净,这位施主一定会捐赠更多的金钱。”于是,他花了许多时间把佛堂打扫得焕然一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