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宝瓶菩提_林清玄【完结】(26)

  她悟到了:生死之痛,其实就像一滴烛泪落下来,就像受伤了,突然被肤。

  她悟到了:这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对我们说法,这种说法常是无声的,有时却比声音更深刻。

  师父由一支蜡烛悟到的“烛光三昧”,想必对她后来的行事有影响,她说很喜欢烛光的感觉,于是她自己设计了蜡烛,自己制造,并用蜡烛和人结缘。从花莲回来的时候,师父送我五个“静思精舍”做的蜡烛。

  回台北后,我把蜡烛拿来供佛,发现这以沉香为心的蜡烛可以烧十小时之久,并且烧完了不流一滴泪、了无痕迹,原来蜡烛包覆着一层极薄的透明的膜,那就是师父告诉我的“肤”吧!我站在烧完的烛台前敛容肃立,有一种无比崇仰的感觉,就像一朵白莲花从心里一瓣一瓣的伸展开来。

  证严师父的慈济志业,三十余万位投身于慈济的现代菩萨,他们像蜡烛一样燃烧、散发光热,但不滴落一滴忧伤的泪,他们有的是欢欣的菩萨行。

  他们在这空气污染、混乱浊劣的世界,像一阵广大清凉的和风,希望凡是受伤的跌倒的挫败的众生,都能立刻得到“肤肤”,然后长出新的皮肉。

  他们以大悲心为油,以大愿为炷、以大智为光,要烧尽生命的黑暗,使两千万人都成为菩萨,使我们住的地方成为净土。

  慈悲真是一种最大的力呀!

  我把从花莲带回来的水晶石也拿来供佛,觉得好像有了慈济,花莲的一切都可以为天地的供养,连“花莲”两个字也可以供养,这两个字正好是“妙法莲花”的缩写,写的是一则千手千眼的现代传奇,是今日世界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一朵花,或一座花园

  在日本,有一位伟大的女禅师,名字叫慧春。

  慧春很年轻就出家了,当时日本还没有专给尼师修行的庵堂,她只好和二十名和尚,一起在一位禅师座下习禅。

  慧春的容貌非常美丽,剃去了头发、穿上素色的法衣非但没有减损她的美,反而使她的姿容更显得清丽脱俗,因此与她一起学禅的和尚,有好几位偷偷的暗恋着她,其中一位还写了情书给她,要求一次私下的约会,慧春收到情书之后,不动声色。

  第二天,禅师上堂说法,说完之后,慧春站起来对着写信给她的和尚说:“如果你真的像信里写的那样爱我,现在就来拥抱我!”

  说完后,当场就有几位和尚满头大汗的开悟了。

  这是非常动人的禅故事,它表达了一种当下承担的精神,学禅的人对于开悟固然必须承当,但对于生命,是不是也该有相同的承当呢?禅的生活,不是依靠想象力的生活,当然也不是寄望于天堂的生活,而是公开明朗地面对此时此刻的生活,看见心念中的阴暗面,把它翻转过来,使其明亮。慧春所说的“公开的拥抱”,正是“公开的爱”,也就是“光亮明朗的生活态度”。

  对于禅者,每一个心念、每一个生活动作,都可以摊开在阳光下检视。

  从泥泞中跨越

  还有一个禅的故事是这样的:两位师兄弟一起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

  当他们走到一个浅滩的时候,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穿着细致的丝绸,使她不能跨步走过泥泞的浅滩。

  “来吧!小姑娘。”师兄说。

  然后就把少女背过了泥路。

  师弟跟随在后面,心里感到非常不悦,一直都沉默不语,到了晚上实在忍不住,就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受了戒律,不应该近女色的,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呀!你说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抱着吗?”

  这个流行很广的禅的故事,除了说明当下即是的精神,也满含了禅师的慈悲,在提起放下的过程里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即使是对禅一无所知的人听到这个故事,也知道两者境界的高低。

  有一位现代禅者把“当下即是”、“直下承当”的精神翻译为“倾宇宙之力活在眼前的一瞬”,真是十分贴切。我们凡夫的生活,不是在缅怀过去,就是在向往未来,无法踏实雄健的生活。可叹的是,过去是无可挽回的,未来是一场梦,两者都是虚空里的舞花,再美,也比不上现在跨越的泥泞之路。

  落实到不是非常善美的现在,走一段很可能是泥巴铺成的生活之路,当下的世界往往不是依理想而呈现,这些,似乎都不太要紧,只看我们能不能有好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是不是在我们注视的时候,能一刹那间观点开展,让光亮明朗的生活展现在眼前。

  伟大的无门慧开禅师,在他的著作《无门关》里曾这样说:“若是个汉,不顾危亡,单刀直入,八臂哪吒拦他不住;纵使西天四七、东土二三,只得望风乞命!设或踌躇,也似隔窗看马骑,眨得眼来,早已蹉过!”只有单刀直入,一点也不迟疑的大丈夫,才有可能领会禅的真意。

  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关》是禅宗的一部宝典,慧开禅师在里面写下许多传诵千古的偈语,一直到禅道没落的今日,读起来还让人震颤不已。

  我们在这里选取几个偈子来看:

  1 大道无门,千差有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