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08)

  在《春秋集传纂例》卷6《改革例第二十三》中,赵匡说:

  法者,以保邦也,中才守之,久之而有弊,况淫君邪臣从而坏之哉!故革而上者比于治,革而下者比于乱,察其所革,而兴亡兆矣!

  政治生活中不断出现各种弊端,必须通过变革来加以革除,使天下重归于治.

  变革与否,是治乱所系的重大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兴亡的迹象.如果说柳宗元等人站在政治改革的前沿,那么啖助等人则走在学术变革的前沿,他们的变革思想,为改革派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四、重义理开宋学先河 是与非待后人评说

  啖、赵、陆的《春秋》学研究,是从汉学向宋学过渡时期的产物.他们本人被当时看作"异儒",他们的著作吸引了一大批人.不仅柳宗元师事陆淳,大和年间著名学者刘囗《春秋》对策,许多观点与他们的精神一致.陈商、陆龟蒙等都信仰陆氏学说.因此,啖助等人的《春秋》学出现,带动了整个经学的蜕变,是《春秋》

  学史的一个转折点.通过这次蜕变,经学在一定程度上又恢复了面向现实的能力.

  从文化意义上说,啖助等人的《春秋》学研究,是韩愈、柳宗元掀起的儒学复兴运动的前奏,并成为其中的组成部分.

  啖助等人的经学革新,对后代特别是宋代《春秋》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在以下几个转变上.

  第一,从章句训诂向义理的转变.啖助以前的《春秋》学研究多拘泥于对字句的阐释,较少对义理的探讨.事实上,《春秋》作为儒学"五经"之一,研究者必须对其中隐含的义理作出自己的阐释.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为社会政治提供理论依据.而政治形势又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意识形态中的观念也要不断变化,否则会成为僵死的教条,难以占领人们的精神领域.经学义理化,有助于建立起一个不断适应形势变化的意识形态体系.因为总体来说,谈义理比讲训诂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自由度,使经学更有实用价值.

  第二,从《春秋》三传分立走向三传统一,变专门之学为通学.自汉代以来,《春秋》分为三派,左氏偏重于补充史实,公羊氏则着重对"微言大义"的阐发,谷梁氏介于二者之间,三派互不相容,壁垒森严,互相排斥,互相攻击.即使一传之下,也有若干家,如一个《公羊传》,就有胡毋氏、董氏、严氏、颜氏等不同的派别,使《春秋》学成为聚讼之学,读书人莫知谁是.啖助等人研究《春秋》,不再死守传注,而依自己的理解直接去解释经文,即"舍传求经".但他们并不完全弃传注于不顾.对于三传,史实取左氏最多,义理则不论左、公、谷,合则留,不合则别出胸臆,另作解释,以期融为一家之学.啖助、赵匡、陆淳这种"会通三传"的《春秋》学出现以后,三传分立的时代就基本结束了.

  自啖、赵、陆开创新《春秋》学派之后,继起者大有其人.卢仝著《春秋摘微》,韩愈赠诗说"《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始终",可知台传注经更为彻底.

  冯伉有《三传异同》,刘轲有《三传指要》,韦表微有《春秋三传总例》,陈岳有《春秋折衷论》.这类书意在调和三传,对它们进行裁决,目的是"幸是非殆乎息矣"[注].由此可见,会通三传或舍弃三传,是中唐以来《春秋》经学的总趋势.

  宋代学者继承了啖助、赵匡、陆淳的治学传统,在《春秋》经学研究中往往弃传就经或轻传重经,注重以经求经,直寻《春秋》大义.如孙复、孙觉、刘敞、崔子方、叶梦得、吕本中、胡安国、高闶、吕祖谦、张洽、程公说、吕大圭、家铉毅等,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人物.皮锡瑞说:"宋人说《春秋》,本啖、赵、陆一派,而不知啖、赵、陆之平允.邵子曰:‘《春秋》三传而外,陆淳、啖助可兼治’.

  程子称其绝出诸家,有攘异端,开正途之功.朱子曰:‘赵、啖、陆淳皆说得好.’

  吴澄曰:‘唐啖助、赵匡、陆淳三子,始能信经驳传,以圣人书法纂而为例,得其义者十七、八,自汉以来,未闻或之先’."[注]啖、赵、陆的《春秋》学方法的影响还波及到五经.北宋初,李之才教邵雍学《易》,就先给他读陆淳等人的著作[注].

  啖、赵、陆的《春秋》学虽然得到部分勇于创新的学者的热烈喝采,但是,他们受到的批评也是很严厉的.如欧阳修等人在《新唐书》啖助等人传赞中评论说:

  啖助在唐,名治《春秋》,摭拙三家,不本所承,自用名学,凭私臆决,尊之日‘孔子意也’.赵、陆从而唱之,遂显于时.呜呼!孔子没乃数千年,助所推著果其意乎?其未可必也.以未可必而必之,则固;持一己之困而倡兹世,则诬.诬与团,君子所不取,助果谓可乎?徒令后生穿凿诡辨,垢前人,合成说,而自为纷纷,助所阶已.

  这番严厉的批评,从某些方面击中了啖助、赵匡、陆淳等人《春秋》学的要害.

  他们虽然克眼了过去经学中繁琐、拘泥的弊病,却往往又走入另一个极端,造成解经时的主观随意性.这种主观随意性在今存陆氏三书中多有反映.因此,对他们的经学研究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

  (杨世文 撰)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卫道巨擘 韩愈

  (769—824)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显著地位.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文中赞扬说:"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尽管韩愈生前生后,褒贬莫一,但总的说来,一直享有很高的声名.在明朝以后,甚至被当作神在吏部和学府中供奉.韩愈不仅是唐宋古文运动中的一员健将,也是由汉唐注疏之学向宋明新儒学转变过程中的一位关键人物.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