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26)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柳宗元的崇高品格.

  柳州比永州更加荒僻、遥远.柳宗元这次去柳州,还是沿着一个月前进京时的旧路而行,也就是11年前被贬南下时的路线.但他这次的心情异常黯淡.这一年他已43岁,他深感前途的渺茫.他与刘禹锡同行到衡阳,然后依依惜别,写了一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

  十年憔悴到泰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他深感自己性不谐俗,徒有文名,不为世用.经过十年的艰难困苦,盼来的却是投身岭外,心中的痛苦无法平息,只能对友垂泪.此后他又写了两首赠别刘禹锡的诗,流露出无限的伤感,只希望将来能平安归田,度过余生.

  元和十年六月二十七日,柳宗元怀着凄楚悲伤的心情,拖着衰病之身,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了柳州.

  柳宗元到柳州虽然是遭受打击,但此时他作为一州之长,与永州时的境况大不相同了.他毕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百姓做点实事,实现自己"利安元元"的愿望,做一个好的地方官.他采取措施,解放奴婢,鼓励发展生产.韩愈后来表扬他在柳州的政绩时说:"凡令之期,民劝趋之,无有后先,必以其时.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回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国修洁,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

  步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我侯之至,按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昏说喜."[注]

  作为一名封建社会的地方官,能够做到这些,是符合儒家"爱民"的要求的.

  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此外,他还与僧、道、隐士交结,思想上进一步发挥了"三教调和"的理论.

  在柳州,柳宗元还是密切关注着国家的政局.他一贯反对藩镇跋扈.元和十二年十月,裴度荡平叛乱30年之久的第一强藩淮西镇,柳宗元获此消息,非常激动,为了歌颂这次胜利,他写了有名的《平淮夷雅》两篇,一为《皇武》,赞颂裴度,一为《方城》,赞颂李囗,实际上是歌颂唐室"中兴".《平淮夷雅》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四言诗中的精品.

  但是,凄苦与失意始终与柳宗元相伴.他来到柳州时,已须发斑白,而此时他才43岁.在永州时留下的疾病也日渐沉重.他料到自己已不会久于人世了.此时他似乎已不再有什么遗憾,只是向往着能在有生之年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在公务之余,他放情于山水,以排遣心中的寂寞.一山一峰,常常勾起他对故乡、对友人的思念.

  当年柳宗元37岁时,曾写信给萧亻免说:"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

  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注]他的设想已够凄凉的了,但是事实上他的生命比他预期的要短促得多.写这些话后仅过十年,柳宗元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根据刘禹锡《祭柳员外文》说:"自君失意,沈伏远群.近遇国士,方伸眉头.亦见遗草,恭辞旧府."[注]说明柳宗元在死前似受到某人的荐举,已准备离开柳州.但由于长期的流谪毁坏了他的身体,柳宗元终于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甚至没能实现有生之年返回故乡的愿望,满怀无限的愁绪死于柳州.死时年仅47岁,时间是元和十四年(819)十一月八日.他从青年时代就立下了"辅时及物"、"兴功济世"的理想,并满怀热情地去见诸实践.但时代没有提供给他更多的机会,使他的才不得施,贬斥终生,赍志以殁,这不仅是柳宗元一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柳宗元临死时,曾写信给好友刘禹锡说:"我不幸,卒以谪死,以遗草累故人."[注]把自己的全部著作托付给他.刘禹锡将他的遗著编纂为《柳河东集》30卷,并亲自作序.宋代世采堂刻本则分为45卷,外集2卷.柳宗元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哲学家.他的哲学著作主要有:《天说》、《答刘禹锡天论书》、《天对》、《贞符》、《非国语》、《封建论》、《时令论》、《天爵论》、《断刑论》、《与韩愈论史官书》、《与吕道州论非国语书》等.侯外庐编的《柳宗元哲学选集》(中华书局,1964年版)辑录他的哲学著作较为全面.

  三、出入百家 归于孔子

  儒学发展到了唐代中后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首先是传统儒学方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儒家学者开始摆脱两汉以来的章句训诂解经模式,寻找对儒家经典的新的解释方法,并重新思考儒学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探索儒学发展的新途径.

  早期古文运动关于文与道的关系的讨论,以及啖助、赵匡、陆淳等人的《春秋》学研究,都反映了儒学革新的时代要求.从思想史角度说,早期古文运动至少为儒学创新做了两方面的贡献:一个是提出了"文以明道"的主张,要求文学应以儒学为根本,为宣传儒学服务.一个是离开章句训诂之学,直接理解儒学的基本精神.而以啖、赵、陆为代表的《春秋》学派,否定《春秋》三传的权威性,以经驳传,按自己的理解重新解释儒家经典,直接从孔子对春秋时代的认识中获得对现实的启迪,为现实服务.

  柳宗元自幼博览群书,不重章句,思想上坚信儒家学说,在理论与行动的基本方面,以实践圣人之"道"自任,"惟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注],"其道自尧、舜、禹、汤、高宗(武丁)、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皆由之"[注],实际上这也是一个"道统",与韩愈之说相呼应.他认为,孔子集先圣之大成,"夫子之道阂肆尊显,二帝三王其无以侔大也"[注]他声称读书作文"其归在不出孔子"[注],一生努力为"延孔子之光烛于后来"[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