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47)

  就个人感情上说,司马光和王安石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王安石十分钦慕,在《辞修起居注第四状》中说:"如臣空疏何足称道,比于王安石相去远甚……使臣之才得及安石一二,则臣闻命之日,受而不辞."嘉伯年间,二人同修起居注,神宗即位后,两人又同居翰林学士之职,彼此相敬重,相处"特友善",他们和吕公著、韩维四人,当时被称为"嘉祐四友"(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11).甚至因政见不合分道扬镳之后,他们在感情上并未完全破裂.司马光一直认为:"介市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传家集》卷63,《与吕晦叔第二简》)王安石变法失败罢相之后,也还称赞司马光为"君子人也"(曾敏行《独醒杂志》卷4,转引顾奎相:《司马光》).宋哲宗元祐元年四月六日,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病故,噩耗传来,正在重病中的司马光不禁为之感伤,还特写信给执政的吕公著,嘱其"优加厚礼"(《司马温公文集》卷10,《与吕晦叔第二简》),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并追赠王安石为太傅.以上事实,说明司马光确是一位光明正直的"君子".

  总之,作为封建时代一位伟大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思想家的司马光,不愧是一代名儒大贤,在其德行、政事、文史等许多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可供学习和借鉴的精神遗产.对于他的局限和不足之处,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对待.

  (李刚兴 撰)

  主要参考书

  1.宋史·司马光传》

  2.《宋元学案》卷7、卷8《流水学案》

  3.《司马温公集》

  4.顾栋高《司马温公年谱》

  5.《传家集》

  6.《皇朝文鉴》

  7.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11

  8.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关学开山 张载

  (1020——1077)

  张载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因为他家居关中,他开创的学派后人称之为关学.张载的关学与同时代周敦颐的濂学,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以及南宋朱熹的闽学,并称理学四大派.封建王朝在张载死后给予了他崇高的荣誉二宋理宗封他眉阝伯,"从祖孔子庙庭".明清两代,张载的著作都被认为是理学的代表作,是开科取士的必读书.他的学派和他的哲学思想,在宋以后的中国文化中有重大影响.他创设的、"以气为本"的唯物主义宇宙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以气和阴阳说明世界运动的哲学体系.

  一、研百家之学 归六经之业

  张载字子厚,祖上世代居大梁(开封).他的家庭是一个仕宦世家.祖父张复,在宋真时任过给事中、集贤院学士等职,后赠司空.父亲张迪,在宋仁宗朝官至殿中丞,出知涪州,后来就死在涪州任上.父亲死时,张载和他的弟弟张戬都很年幼,没法回故里,于是侨居凤翔眉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横渠乡),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张横渠.

  张载幼年早熟,父亲还在时,他刚开始从师读书,就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志向和学习的自觉性,得到家人的赞赏.父亲死后,环境的锻炼,更养成了他一种自立精神.他刻苦地学习,兴趣非常广泛,当时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他都加以广采博收.

  他与陕西分阝县人焦寅关系很密切.焦寅喜欢研究和讨论军事问题.年轻的张载也喜欢议论军事与边防问题.因为当时的陕西一带,正受到西北边的西夏国的侵扰.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21岁的张载决心投笔从戎、立功边陲.他给当时的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地区军务的范仲淹写信,表示愿意联络一些人,攻取被西夏占领的洮西之地(现在的甘肃一带).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学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从信中看到这个青年有远识,能成大器,就勉励他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引导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范仲俺的指导,对他以后走向学术道路,有很重要的影响.

  张载按范仲淹的指引,读完了《中庸》,但他并不感到满足,他坚持在学术上进行自己的探索.他研究《老子》、《庄子》和道教的书籍,也阅读佛教的著作,经过研究和比较,最后他还把自己的学术放在儒家文化,以儒家的六经为依归.

  两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地位有所降低,佛教、道教盛行,到隋唐形成三教并行的局面.经过唐末五代的大动荡,人们感到:传统儒学无论是章句之学或者是天人感应理论,都不能继续担负起维护纲常名教、维系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任务.而佛、道二教崇尚虚无、不涉实际事务,更不适合社会政治的需要.重新确立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价值体系,就需要对儒学进行再创造,这是北宋时代的文化思想界的任务,范仲淹关于读《中庸》的指导反映了这种时代的思潮.年轻的张载,他开始并不愿意把自己的学术局限在儒学一家之内,他要探索,要比较,因而广采百家之学,最要的是佛教和老庄.一个是外来文化,经过晋、唐时代在中国迅速的传播,已经能与儒家争席.另一个自先秦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附在它身上,产生了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张载和同时代的周敦颐、二程兄弟,都无例外地研读过佛、老著作并从其中吸取了哲学营养.他们都看到过去的儒学,只讲伦理、政治与人事,而与宇宙本体论脱节的倾向,所谓天人二本.于是他们在批判佛道之学空虚不涉世事的同时,又学习了佛道思想建立在哲学本体论上的方法,来解决儒学体用分离的问题.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