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64)

  公元1181年8月,浙东发生饥荒,朱熹受命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到浙东后,他不带随从人员,单车微服,去四方察访民情,"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宋史》本传).经过察访,朱熹亲眼看到许多农民因受残酷剥削和灾荒而挣扎于死亡线上的凄惨现象,同时得知一些地方官的贪赃枉法行为.为此,他大胆奏劾了绍兴府一个官员偷盗赈救饥民官米4160石的犯罪事实,又弹劾了衢州守臣李峰隐瞒灾情和谎报政绩的事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朱熹发现当朝宰相王淮的亲戚,吏部尚书郑丙和和侍御史张大经的密友台州太守唐仲友"违法扰民,贪污淫虐,蓄养亡命,偷盗钱粮,伪造官会"等诸种罪行之时,能够不顾自身安危,连续六次上疏弹劾,终于逼迫王淮撤去了唐仲友的官职.与此同时,他又雷厉风行地下令惩办了一些贪官污吏,还惩罚了一些暴虐乡民的恶棍土豪.在浙东任上,朱熹也上疏要求孝宗"尽出内库之钱,以供大礼之费为收粢之本",诏谕户部减免欠税,撤去那些不负责任的官吏,"遴选贤能,责以荒政."(《宋史》本传》)以期达到"下结民心,消其乘时作乱之意"的目的.

  公元1189年,朱熹出知福建漳州.到任以后,便"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减轻总制钱四百万"(同上),在漳州任期内,他又提出了"行经界"的主张,要求核实田亩,绘图造册,为什么要行经界?这是因为一些贫苦农民的田产早被官僚地主兼并,造成了"产去税存"的不合理现象.田产被人夺走,税额仍在失去土地的农民头上,使"贫者无业而有税","富者有业而无税,则公家有隐瞒失陷,税计不足之患"(《文集》卷21,(经界申请司状》).这种情况,不仅贫苦农民深受其害,而且给国家造成坐失常赋,出现"岁计不足"的财政困难.故朱熹认为,若能"正板籍",核实业户田亩,实行"随亩均产",则既可减少佃民的痛苦,又可增加政府的收入.然而,由于这种办法有损于豪民利益,因而遭到了大官僚地主的反对,未能实行.

  上述事迹,说明朱熹在各地作官期间,表现了他的卓识远见,能够不畏强暴,以一定的魄力去反对邪恶势力,也提出了一些补救时弊的正确主张,同时还做了一些救民于水火的好事.这虽然是为了从根本利益上巩固赵家王朝的统治,但比起那些昏庸腐败的官员来说,却显示了朱熹的正直和远见卓识.但也应指出,朱熹作为一个笃行道学的封建卫道者和统治阶级的上层分子,其根本立场,还是与农民相对立的,因为他最恨人民"犯上作乱",所以每当"饥民"或"流民"聚众闹争时,他就毫不犹豫地进行镇压.

  三、力主推行理学 竟遭落职罢祠

  朱熹一生从事理学研究,又竭力主张以理学治国,但却不被当道者所理解,加之他在政治道路上举步艰难,所以其结局十分不妙.然而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学说,却表现了孔子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公元1162年,他向孝宗上封事说:

  "帝王之举,必先格物、致知,以及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细必照,则自然诚意、正心,而后可以应天下之务".劝说孝宗以身作则,遵照儒家经典中的义理办事,"任贤使能,立纲纪,正风俗",以期达到国官兵强,抗金雪耻的目的.至次年,朱熹又乘孝宗召见之机,重申前议说:"大学之道,在于格物以致其知.陛下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上述建议的基本内容是要求用"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指导.先从皇帝本身做起,再施行于臣民.这些意见虽受到孝宗的赞许,但因阻力太大,未能得以施行.

  在知南康军任上,朱熹又应诏上疏说:"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年谱》卷2)在这次上疏中,由于他力陈时弊,指斥朝中谏官失职,使皇帝言路闭塞,"所与亲密谋议,不过一二近习之臣.上以蛊惑陛下之心者,使陛下不信先王之道,而悦于功利之卑说,不乐庄士之谠言,而安于私督之鄙态.下则招集天下之士大夫之嗜利无耻者,文武汇分,各入其门.交通贿赂,所盗者皆陛下之财;命卿置将,所窃者皆陛下之柄."(同上)这次上疏,虽是耿直之言,但却触怒了皇帝,幸好有人帮他说情,这才免于治罪.此后不久,朱熹便感到其理想难于实行而辞去官职,专心研究经学,讲论义理.不过,他并未就此罢休,还是继续向孝宗进言国事.有人劝他:"正心诚意之论,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熹讲:"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宋史》

  本传)公元1188年,朱熹又借孝宗召他入对之机,大讲"正心诚意",共上《奏札》

  5篇,其中以《戊申封事》著称于时.《封事》说:"今天下大势,如人有病,内自心腹,外达四肢,无一毛一发不受病者,且以天下之大本与今日之急务为陛下言之.

  大本者,陛下之心;急务则辅翼太子,选任大臣,振纲纪,变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六者是也.……今日官省之间,禁密之地,而天下不公之道,不正之人,顾乃得以窟穴盘踞于其间.是以纲纪不正于上,风俗颓弊于下."此《封事》达于宫中,孝宗已就寝,又立即起床,秉烛披阅,并于次日下诏,授朱熹主管太一宫,兼崇政殿说书.朱熹虽力辞未就,但说明这次上奏得到了重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