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244)

  梨洲多次论述理气心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建立了理气心性统一论.他认为,"天地之间只有一气充周,生人生物.人禀是气以生,心即气之灵处……心体流行,其流行而有条理者即性也……流行而不失其序,是即理也.理不可见,见之于气;性不可见,见之于心,心即气也"(《孟子师说·〈浩然〉章》).所谓"气",是客观物质之气、即自然界之气;所谓"理",即物质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理与气是"一物而两名,非两物而一体"(《明儒学案·诸儒学案》);"在天为气者在人为心,在天为理者在人为性,理气如是,则心性亦如是,决无异也"(《诸儒学案》),理气心性是统一的.所以,不能"离气以求心性",也不能心外求性.

  梨洲在这里力图用心性理气统一论解释历史社会现象,以克服前人在自然观与社会观之间存在的理论矛盾,无疑是理论思维的一个进步,但仍然存在流于机械比附的缺陷.

  其次,梨洲提出了"一本万殊、会众合一"的学术史观.他在《明儒学案·发凡》中写道:"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一本万殊"是学术发展的客观现实,不能强人就己,而"一偏之见"、"相反之论"也一定有其合理的成分在内;但是,如果不加以"会众合一"的学术归纳,混"金银铜铁为一器",则令人茫无头绪,难以把握"数百年之学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明儒学案》正是梨洲"一本万殊,会众合一"学术史观的结晶.

  梨洲一以史学为根抵"(梁启超语),在史学领域贡献甚伟,既撰有大量史学著作,又有一整套具有真知灼见的史学理论,实为一代史学大师;由他开山的清代浙东学派,也以史学成就最为著称.

  "经世应务"是梨洲治学不容移易的原则,因此,其治史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不仅著有长达244卷的《明史案》,对南明时期史料的搜集保存也极为注意,有《行朝录》、《弘光实录钞》等,一方面探讨、总结有明一代"治乱之故",同时也借以寄托故国之思.

  "寓褒贬于史",是梨洲史学思想的一项重要原则.他认为史书应起到"扬善惩恶"的作用,如果"为史而使乱臣贼子得志于天下,其不如无史之为愈也"(《晋书·史》);并且还对各种体例的史书提出适用的褒贬原则,比如他认为地方志应"存美而去恶,有褒而无贬",不同于正史之"美恶俱载","犹其所去,是亦贬之之例也"(《再辞张郡侯修志书》).

  同时,梨洲也十分重视史料的搜求考证,提倡严谨求实的学风,批评那种"不能通知一代盛衰之始终,徒据残书数本、谀墓单辞,便思抑扬人物"(《谈孺木墓表》)的浅陋轻躁习气.

  在梨洲自己,无论是摆述历史,还是应人之请而作的碑志序铭等,都是遵循了上述原则的.

  为明修史,是梨洲的夙愿,但是,出于民族大义,清政府几次礼聘都被他拒绝了.然而梨洲却始终关注《明史》的编写情况.他认为:"一代是非,能定自吾辈之手,无使淆乱,白衣从事,亦所以报故国也"(黄嗣艾《南雷学案·万石园先生》),因而同意自己的得意门生万斯同等参与史局(万斯同"不署衔,不受俸",却是事实上的修史总裁).梨洲虽身居草野,对《明史》的修撰仍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如全祖望所说:"公虽不赴征书,而史局大案,必咨于公","历志出吴检讨任臣之手,总裁千里贻书,乞公审正而后定","地志亦多取公《今水经》为考证.盖自汉唐以来,大儒唯刘向著述强半登于班史……而公于二千年后起而继之"(《神道碑》).可见《明史》无论在编撰方针上,还是具体内容上,都有不少地方得自梨洲的贡献.

  除了以上概略介绍的几点之外,梨洲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卓有成就,还为文化学术界培养了为数众多的各种人材,同时,他又是一位文学家、诗人和文艺理论家……黄梨洲生当中国学术思想发生巨大变化的前夜,他的学术思想承先启后,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他的那种一生奋斗不息、目光永远向前、不倦追求真知的精神必将永远激励后来的中国人.

  (邱进之 撰)

  主要参考书

  1.《黄梨洲先生年谱》,黄炳囗编,《梨洲遗著汇刊》本,民国四年时中书局版

  2.《清史稿·黄宗羲传》,上海古籍版

  3.《南雷文定》,《四部备要》本

  4.《明儒学案》,《国学基本丛书》本

  5.《黄宗羲全集》第一、二册,浙江古籍版

  6.《黄宗羲论》,浙江古籍版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清学开山 顾炎武

  (1613—1682)

  顾炎武是明末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起初名绛,后来改名继绅,以后仍名绛,字忠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占领南京后,才改名为炎武(一作炎午),字宁人,而学者都尊称他为亭林先生;曾经自署圭年,又因为一度侨居南京钟山下,所以有时自号蒋山佣.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公元1613年7月15日),清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九(1682年2月15日)在山西曲沃因病去世,按过去的习惯计算,享年70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