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246)

  自入县学为生员后,顾炎武多次应科举,都未得一第.崇祯十二年(1639),炎武再度赴试,依旧名落孙山.长达14年的科举征逐,终究一事无成,而国事可以说已经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天下郡国利病书序》),炎武终于认识到"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于咸阳之郊"(《日知录》16),认识到"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才出"(《亭林文集·生员论中》);于是退而读书,"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前辈文编说部,以至公移邸抄之类,有关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全祖望《鲒囗亭集·亭林先生神道表》,下引同),着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及《肇域志》,"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由此可见,在青年时期,顾炎武即已树立起务求实用、不为空疏之学的治学精神,这与明中叶以来风靡士林的那种"合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亭林文集·与友人论学书》)的恶劣习气有着天壤之别.

  崇祯十四年(1641)二月,顾绍芾病死,享年79岁,身为承重孙的炎武为祖父服丧三年(三年之丧,实为二十七个月).崇祯十六年(1643)夏,期满释服,炎武"循例入成均",通过捐纳的方式成为国子监生,这年炎武31岁.半年之后,明朝就灭亡了,炎武的人生历程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有人宗国泪 何地洒孤忠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农民军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五月,清睿亲王多尔衮入北京;十月,清定都北京,世祖福临即帝位,改元顺治,命豫亲王多择率大军征服江南.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字完之,河南开封人)、凤阳总督马士英(字瑶草,贵州贵阳人)等拥立福王由崧为帝,五月初,在南京建立了小朝廷,年号弘光.

  京师陷落的消息传到江南,一时人心惶惶,为避战乱,顾炎武率家人东躲西藏,到年底,迁往高旧居80余里的语濂经暂住.经昆山县令杨永言(字岑立,云南昆明人)举荐,行朝诏用炎武为兵部司务.

  "须知六军出,一扫定神州."(《亭林诗集》一,《感事》)顾炎武把复仇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他满腔热忱,"思有所建白"(吴映奎《顾亭林先生年谱》),撰成《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即著名的"乙西四论",为行朝出谋画策,针对南京政权军政废弛及明末种种弊端,从军事战略、兵了来源和财政整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顺治二年(1645)五月,顾炎武取道镇江赴南京就职,尚未到达,南京即为清兵攻占,弘光帝被俘,南明军崩溃,清军铁骑又指向苏、杭.

  其时,江南各地抗清义军纷起.顾炎武和挚友归庄、吴其沆(字同初,上海嘉定人)投笔从戎,参加了佥都御史王永柞为首的一支义军.诸义军合谋,拟先收复苏州,再取杭州、南京及沿海,一时"戈矛连海外,文檄动江东"(《亭林诗集》

  一,《千里》);惜乎残破之余,实不敌气焰正炽的八旗精锐,义军攻进苏州城即遇伏而溃,松江、嘉定亦相继陷落.顾炎武潜回昆山,又与杨永言、归庄等守城拒敌;不数日昆山失守,死难者多达4万,吴其沆战死,炎武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断,两个弟弟被杀,炎武本人则因城破之前已往语濂径而侥幸得免.9天后,常熟陷落,炎武嗣母王氏闻变,绝食殉国,临终嘱咐炎武,说:"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先妣王硕人行状》)炎武悲愤欲绝,将母亲的遗命谨记心田.

  这年闰六月,明宗室唐王幸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经大学士路振飞(字见白,号皓月,河北曲周人)推荐,隆武帝遥授炎武为兵部职方司主事;由于嗣母新丧,炎武二时难以赴任,只能"梦在行朝执戟班"(《诗集》一,《延平使至》),但他仍然积极投身入抗清复明的斗争.

  当时,清松江提督与巡抚土国宝不和.前明兵科给事中陈子龙(字卧于,复社名士,松江人)、成安府推官顾咸正(字端木,昆山人)、兵部主事杨延枢(字维斗,江苏吴县人)等暗中策动吴胜兆举义反正,咸正为炎武同宗长辈,陈子龙等都与炎武往来密切,这件事炎武也是参预了的.顺治四年(1647)夏,事情败露,"几事一不中,反覆天地黑";(《诗集》一,《哭陈太仆》),胜兆被解往南京斩首,清廷大肆搜捕同案诸人.子龙往投炎武,炎武当时已离家出亡;于是子龙逃入顾咸正之子天遴、天逵家躲藏,不久三人即被逮,炎武多方营救,未能奏效.其间,炎武还往寻成正,"扁舟来劝君:行矣不再计"(《诗集》一,《哭顾推官》)、催促他及时出走,而咸正不听.结果,陈子龙乘差官不注意时投水自尽,杨延枢及顾氏父子先后遇害,受此案株连而死者40余人.

  在策动吴胜兆反正的同时,炎武还进行了其他一些活动.顺治三年(1646),炎武本打算赴福建就职方司主事之任,大约将行之际,路振飞派人与他联系,要他联络"淮徐豪杰".此后四五年中,炎武"东至海上,北至王家营(今属江苏淮阴),仆仆往来"(邓之诚《清诗纪事》),奔走于各股抗清力量之间,"每从淮上归,必诣洞庭(按即太湖)告振飞之子泽溥,或走海上,谋通消息"(同上),意图纠合各地义军伺机而动.

  虽然弘光及闽浙沿海的隆武等南明政权先后瓦解,炎武亲身参与的抗清活动也一再受挫,但是,炎武并未因此而颓丧.他以填海的精卫自比:"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集》一,《精卫》),满腔忠愤,不能自已.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